一、埃维人 埃维人,西非民族。主要分布在加纳东南部、多哥中南部和贝宁西南部。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使用埃维语,属尼日尔 -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 刚果语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创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和多神,部分人信基督教。 大多数人从事农业,沿海地区居民从事渔业;潟湖地区居民从事盐业。手工业也较发达,主要有编织、制陶和铁器加工。家庭是埃维人社会的基层单位,并保存有氏族部落组织,实行酋长制。酋长系由贵族成员中选举产生。婚姻为一夫多妻制,一般采取父系继承。 埃维人的统一是建立在语言和共同的族源基础上的,其发祥地可能是尼日利亚西部的奥约(Oyo),奥约为约鲁巴(Yoruba)王国中主要的一个。 埃维人多数是农民,主要食物为玉蜀黍和薯蓣。沿海地区终年以海上捕鱼为业,并从事纺织、编织、制陶、锻铁以及经商等。埃维人的村庄由几个家族组成,各家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行使某些管理权力;家族成员共同祀奉某些精灵及神明。族长常由最年长者担任,他照管本族财产,排解纠纷,在村一级事务中代表本族,并兼有祭司之责,沟通生人与祖灵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数埃维人中,家族是最大的重要亲属单元;在迦纳沿海的安洛人(Anlo)中间,家族则是大得多的、分散状态的氏族的组成部分。识别氏族成员的特征是友爱互助、姓氏、公物禁忌和氏族祭祀等。引进货币经济、学校、基督教和政府法庭後,家族通力合作的职能与结构已有所削弱。埃维人始终处於若干独立居民群体的共存状态,仅在战时联合起来,从未组成过权力集中的单一国家。 宗教是围绕一个造物主马乌(Mawu, 贝宁的丰人〔Fon〕称为纳那?布尔库〔Nana Buluku〕)和众多小神组成的。相信祖先的神灵能赐福或降灾於後代,如此可强化社会行为的典范和加强诸家族成员间的团结精神。现在许多埃维人已成为基督教徒。 二、达荷美王国(阿波美王国) 达荷美王国(Kingdom ofDahomey),是西非埃维族的一支阿贾人于17世纪建立的封建国家。国家全名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简称“达荷美”。1899年为法国所灭。 (1)王国初期 达荷美王国是西非埃维族的一支阿贾人建立的。 阿贾苏维人最早居住在今多哥境内的一个地方,后来因为人口增加、粮食歉收,阿贾人被迫迁徙。 13世纪初,阿贾从多哥迁入贝宁南部,建立阿拉达王国。 16世纪末~17世纪初,阿拉达王国分裂为阿拉达、阿波美和波多诺伏 3 个王国。 1625年阿波美国王达科通过征服毗邻部落而扩展了领土。其间,他们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国家。沿海主要有小波波、大波波、维达、小阿德拉,内陆有大阿德拉、阿格利等国。其中,大阿德拉国最为强大。 17世纪初,大阿德拉国的一支武力北上建立了阿波美王国,国王达古成为阿波美的专制君主。达古励精图治,建立国家制度体系,加强武力建设,对外全力用兵,开拓国土。 到17世纪中叶,阿波美王国已成为西非一大强国。 (2)阿赫王 达古死后,阿赫继位,秉承父志,继续扩张,达恩王国成为他的目标。阿赫向达恩国王提出领土要求,声称要给自己的儿子阿卡巴找块地盘。达恩国王震怒,对阿赫说:“年轻人,你未免太贪得无厌、太嚣张了。看来如果我不提防,你就要在我的肚子上造房子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阿赫领军攻打达恩王国,俘获并处死达恩国王。然后在埋葬国王尸体的地方建起一座茅屋。从此,阿波美王国就被称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简称“达荷美”。 阿赫除了对外扩张外,也非常善于管理国家内政,他完善了达古建立的行政体系,设置首相职务,向下统辖群臣,向上对他负责,加强王权。阿赫还直接掌握兵权和征税权,消弱部落酋长权力。阿赫还组织了一支女子近卫队,对她们进行严格操练,配备精良武器,使她们成为达荷美的精锐部队之一。 此后,阿赫穷兵黩武,大肆扩张。其版图南抵大阿德拉国,北降约鲁巴部落,据有阿古纳、贾卢库等重要地区。 到17世纪80年代,达荷美疆域已非常辽阔。 (3)王国的扩大 阿赫死后,阿卡巴、阿加扎先后为王。欧洲殖民者在贝宁湾的贩奴活动,促进了达荷美王国的独立发展。18世纪达荷美王国通过掳掠和贩卖奴隶强盛起来,并扩张领土。 阿加扎国王(1708~1732在位)时期,达荷美国运昌盛。达荷美军队南下进攻大阿德拉国,1724年攻陷其都城;1727年征服维达王国,后又控制科托努。达荷美的势力向西一直扩展到今尼日利亚的巴达格里和拉各斯。使达荷美王国的领土增加四倍,扩展到海岸地带,并同欧洲人直接进行贸易,向欧洲人提供奴隶以换取枪支、火药、烟草、酒类、布匹和其他货物。 但是,此时的达荷美仍受奥约帝国的制约。阿波美对大阿德拉的战争也引起过奥约的干涉。从1726年开始,达荷美和奥约进行战争,其间断断续续,一直到18世纪40年代。 最终,奥约承认达荷美对征服地区的控制,达荷美则继续向奥约纳贡。 18世纪末,奥约国势衰败,达荷美逐渐终止纳贡。 1818年达荷美国王盖佐拒绝奥约的进贡要求,战争再起。结果奥约战败,达荷美从此完全独立。 (4)王国的内政、经济、文化 达荷美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国王通过长期战争加强了王权。与奥约的阿拉芬不同,达荷美国王不受任何政治集团的牵制或控制,可以决定王位继承人,选拔和委派官吏,并拥有最高司法权力,可以惩处高级官员。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机构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部门和官员的职能不断扩大。为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达荷美增设“耶沃冈”(或称“白人首领”)一职,专门处理有关欧洲商人及其堡垒的事务。 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也采取了一些集中措施。货币输入和流通受到财政部门的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垄断;地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受中央节制。国家对祖先崇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强调祖先崇拜对国王的依赖,并统一了崇拜祖先的礼仪。 在达荷美经济中,奴隶贸易占很重要地位。奴隶贸易由王室控制。达荷美以其强悍的军队不断袭击邻国,将抓捕的大批人口卖作奴隶;同时还充当贸易中介,将来自北方的奴隶转运至南方各港口出售。达荷美人认为,王国全体居民都受到国王保护,是不可出卖的,因此他们一般不在国内袭掠奴隶。 19世纪初盖索王执政时期废除了每年二次为祭司而生杀活人与动物的残酷传统。现在残存尚好的王宫恰是那位废除用活人祭司的盖索王的宫殿。这可能是他积了阴德的报应。 达荷美是个农业国,为保证农业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曾反对奴隶贸易。国王阿加扎曾采取措施,鼓励因战乱而逃亡他乡的居民回归故里。他反对奴隶贸易,曾洗劫和烧毁欧洲奴隶商人在大阿德拉和维达的商站,围困欧洲人的堡垒,封闭奴隶从内陆进入沿海的通道,并禁止输出男性奴隶。 阿加扎希望利用欧洲人的资金和技术发展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并以此为基础同欧洲人发展贸易。1725年,他派代表赴欧洲一些国家,说明达荷美不欢迎拥有贩奴船的欧洲人。他邀请欧洲人到达荷美投资,开办种植园,利用非洲人的劳力发展生产。他还邀请欧洲的缝纫工、木工和铁匠等手艺人来传授技艺。但是,欧洲人不予理睬,阿加扎的良好愿望成为泡影。 值得一提的是,达荷美王国取得了非常灿烂的艺术成就。形式多样的木雕、着色泥土浮雕、塑像、铁制艺术品,以及“津克波”(御座)和“雷卡德”(权仗)制作精良。这些艺术作品既是独特的达荷美文化的表现,又是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装饰阿波美王宫的着色泥土浮雕反映了达荷美诸王统治时的许多重大事件。 盖佐国王在位时期( 1818~1858 ) 达荷美王国臻于鼎盛。盖佐下令在沿海地区栽种椰子和油棕,在全国种植木薯、玉米、烟叶和花生等作物。盖佐结束了内部纷争,摆脱了对奥约的隶属关系,从而使达荷美成为西非最重要的王国之一。 (5)王国的灭亡 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法开始大举侵入西非,达荷美也不能幸免。达荷美国王格莱莱为阻止拉各斯的英国人的扩张,和法国人发展关系。但是,1889年,法国也向达荷美提出在科托努设卡驻兵,达荷美王储孔多予以拒绝。格莱莱去世后,孔多即位,称“格·贝汉津·阿伊·基莱”(意为“大地所希冀的蛋,只有宇宙才能负载”)。 贝汉津曾留学法国,深知法国的侵略意图,他着手积极备战。不久,法国开始使用武力,贝汉津奋起抵御。经过4年多的交战,虽然达荷美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法国。1894年,贝汉津被俘,先后流放西印度群岛和北非。同年,达荷美沦为法国保护国,法国扶植贝汉津的兄弟继任王位,不久被废。 1900年达荷美王国灭亡, 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