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陷入“自闭危机”, 提前培养“交往资质”很关键, 家长要重视

 王医生bsd5av8y 2019-08-09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总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孤僻自傲,没有什么朋友……

吃饭、聚餐都与大部队坐的远远的;他们还有一个称号,就是话题终结者,无论多么有趣的话题都能被他聊死。

大部分自闭症的患者都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从小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交际能力,慢慢的陷入了自闭。

失去交往能力的孩子有多可怕,自闭情绪危害颇深

小乐今年5岁了,小脑袋聪明伶俐,说起什么事情来头头是道,长相又十分可爱,可谓是实实在在的一枚“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小乐样样都好,可就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谈。平日里说话也是你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你若不问,他就敢一天不说。

不像其他的孩子吆五吆六,到处活蹦乱跳。

原来不是小乐不愿意出去玩,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朋友,总是三言两语就能让别的小朋友对他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也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了。

这可急坏了小乐父母,找了心理医生才知道,小乐属于轻微自闭,交往能力太差了。

心理医生讲述了关于自闭情绪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让父母不寒而栗

▲自闭危机一:抑郁情绪风险

自闭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拒绝交流,不喜交流,自己干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短期内可能没有什么异样,可当自己到了无事可做的那天。

抑郁情绪就会袭来,烦闷、不安、易怒,且不愿放肆发泄,内心挤压着种种抑郁情绪无处可泄,会引发未知的风险,甚至出现厌世情绪。

▲自闭危机二:生存危机风险

自闭的孩子不愿与人打交道,就意味着放弃了最主流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也会选一些沟通少、无需技巧的类别。

当个人能力不足时,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不得已不求助父母或他人,寄语于人下。

交往能力和自闭情绪息息相关,三种世界影响孩子的交往认知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模式能对人在生活上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他的著作《交往行为理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 交往行为模式:行为者以语言为媒介,为与他人达成一致的共识开展的行为

他将交往行为定义为涉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的言语行为。这三个世界“三位一体”统称为生活世界,语言在其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离不开语言,交往行为对生活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将交往的过程划分为三种世界,影响孩子将来的交往认知。

▲ 孩子交往的客观世界

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才会不断地验证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才会不断的去学习崭新的知识理论,他们将这种知识以文化的形式保存起来,化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可以这么说,如果孩子不进行交往,则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会如井底之蛙一样蜷缩在弹丸之地。

▲ 孩子交往的社会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然个性,人不是生来就能融入社会的。是什么让人们能抛弃天性的缺点达到与社会统一的程度?是交往行为。

孩子在参与交往的过程中,才会了解社会的规范,才会对世界统一的价值观产生认同。

孩子在交往中为服从社会的规范,会做出普遍性的行为,正是这样的行为才使得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

▲孩子交往的主观世界

在孩子交往过程“社会化”的同时,孩子的主观世界也开始形成,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离不开学习借鉴他人的观点。

孩子在交往中才能学习他人的价值观,他人对世界的看法,从而以此为辅助,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我的认知。

衡量交往能力高低的标准,关键看孩子的交往资质如何

交往行为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举足轻重,交往能力高低就代表着一个人能从交往行为所获得知识多少。衡量交往能力高低有一个专有名词即交往资质。交往资质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陈述性语句的能力,表现为说话人能让倾听者与自己谈话。

二是表达言说者意愿的能力,表现为说话人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是实施言语性行为的能力,表现为说话人的言语能为社会接受。

培养孩子交往资质很重要,父亲是培养“交往资质”的最佳人选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交往资质应当由谁来培养,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都有。

但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家庭了。那么家庭教育中该由谁来教育孩子的交往资质呢?

Stephan.B.Poulter 曾说,假如你作为一名父亲,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你深刻的影响,你会交给他们管理自己的情感情绪,适宜的表达感受和复杂的情绪,这会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未来教养后代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父亲教育对孩子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儿童的认知、儿童的心理以及儿童的交往方面。有责任心,有理想和活力的父亲才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亲。

中国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般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一昧地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母亲,使得大部分孩子缺乏向父亲学习交往技巧的机会。

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的引导至至关重要,认同、理解、平等缺一不可

情景一:

“爸爸,我这个画作拿到了班级的第一名!”

“这画作太普通了,光线、色彩都产生了冲突,回去重画!”

父子对话要认同

父亲作为成人文化的代表,孩子则是儿童文化的代表,这两种文化之间差异天壤之别。父亲坚持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肯妥协,就无法与孩子正常交流。没有交流,孩子又从何提高交往资质?

人与人之间因文化而交流,因差异而隔阂。父亲与阿孩子交流应摒弃自身的高文化,与孩子站到同一个文化起点。回答就应该是这样的:

“宝宝做的真不错,下次要记得保持。”

情景二:

“我不要吃这些,我要去吃肯德基!”

“不行,你必须要吃这些,要不然就没有饭吃!”

父子对话要理解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缺乏理解是交流中断的重要原因。

父亲一昧地用强制性的口吻命令孩子,用严重的后果恐吓孩子,往往得到的不是服从而是更大的反叛。这怎么能指望孩子培养起交往资质呢?

父亲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向孩子讲清楚原因比强制性结果更好。回答应该是这样:

“肯德基缺乏营养,哪有妈妈的饭好吃,下次再带你去。”

情景三:

“爸爸,我手受伤了。”

“这么一点小伤也值得哭?不许哭!”

父子对话要平等

当父亲说出命令式的语气时,父子之间就丧失了同等的地位,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从平等地位的谈话开始的。这样的父亲直接封死了和孩子正常交流的可能,孩子自然就不会学习到交往资质了。

父亲要尽量与孩子平等沟通,只有平等交流,父亲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参考答案应该是这样:

“宝宝加油,忍住不哭,爸爸有奖励给你。”

总结:

儿童在交往过程中,不断的把外界的鲜花,丛林搬进自己的内心,也把自己内心的种子播散到外界,却因为交往资质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我们有理由引导孩子交往,促进孩子交往,让他们释放真正的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