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尊老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祖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脚步也在加快,我们社会上依然存在着数量不少的孤寡、病残、失独和空巢老人,由于年龄、疾病以及精神需求,他们非常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爱进百村”关爱老人公益项目,使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同时引导广大乡亲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活动,投身爱心公益事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项目的可行性(配套资金、工作团队、活动能力、既有经验) 1、项目配套资金:本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福建省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本公益项目的资金30000元,用于常态化助老敬老活动;每年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四次大型活动,每次约20000-30000元,共计约80000-120000元,区民政局及其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各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通过协办共建方式参与;每个月七个镇服务中心自行开展的活动,采取与村或社区、社会团体以及公益基金会共建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展活动。 2、工作团队:本公益项目,设立三层组织架构,既有整个协会的活动项目组,也有各镇服务中心和村居服务站点;人员组成多元化,既有道德模范,也有网络精英,既有工作稳定时间规律的教师公务员,也有时间较充裕的电子商务、保险行业、直销行业等自由职业者;既有很多退休老干部,也有很多年轻人。核心团队精干,服务人员充裕。 3、活动能力:本公益项目组成人员,年龄结构老中青搭配,文化程度总体较高,活动时间互补性强,活动策划科学合理,活动沟通执行顺畅,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既分工又合作,活动能力强,服务效率高。 4、既有经验:通过几年的公益活动,本公益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熟悉服务内容流程的老义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项目注重制度建设,公开透明,广纳人才,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注重和村委会、居委会和老协会的日常联络,及时准确掌握服务对象动态;注重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尊重服务对象权益;注重人员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进步;注重入户调查,精准服务,个性服务。 三、项目方案 1、项目主要内容:向老人送大米、面条、米粉、油、豆奶粉、生活包等慰问品,在节日还为老人送上体现节日气氛的礼物,如粽子、灯笼、春联等;与老人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及身体状况并建档;帮助老人整理家务、打扫房间、料理家务;为老人们开展义诊、义剪等专业技能服务;为老人家房前屋后清除杂草、消毒;为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就业培训和介绍就业;根据老人具体需要和个体需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个性化物资和个性化服务。 2、实施地域、受益对象(数量、群体、金额):目前实施地域为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所辖的全部七个镇102个行政村及社区,受益对象1000多人,主要为贫困孤寡、病残、失独和空巢老人,每户每次服务金额200-300元。 3、预期效果:通过常态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经济困难,解决老人基本需求,提供老人生活便利,满足老人精神需求,丰富老人晚年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指数;让社会关注这一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助老敬老活动中来;让广大志愿者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珍惜拥有,爱老孝亲,同时增强公益意识,掌握活动技能,提高助老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