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位玉友聊天,聊来聊去,聊到了天价玉。在盘点天价玉的过程中,有一件玉让大家感慨连连。 就是下面这件玉器。 这件作品叫《大千佛国图》,上世纪80年代,这块作品的原料(山流水)当时只值四万元,但如今的价值据说在2亿元左右,甚至会更高,并且有钱也买不到,它已经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当然,今天我们要说的,并非这件价值2亿的艺术品,而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一种市场现象——消逝的山子雕(籽料)。 就像一位玉友这样表达自己对山子雕的喜爱:相看两不厌,唯有山子雕。 但是可惜的是,如今市场上的山子雕是越来越少了。 玉雕种类很多,手镯、玉牌、把件、挂件、器皿,珠串,等等。 但你到市场上走一圈,你就会发现,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山子雕了。目之所及,基本上全是手镯、玉牌、小把件、挂件、瑞兽之类。 目前的和田玉市场是小件众多,大件稀少。山子雕的身影就更少了。 就算能看到几件山子雕,也是品相很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材料少了。 目前籽料开采越来越难,且已经很难开采出大块度的好料子了。而山子雕用材很讲究,都是公斤级以上的大料,目前市场上这样的优质大料很少看到,自然也就无法创作山子雕了。 其次是价格太高。 原料价格这几年一直在涨,一年比一年贵。好的大块度籽料更是天价,很多玉雕师都买不起。 就算买到手了,也不敢雕,一怕雕坏了,毕竟工艺难度很大;二怕雕出来卖不出去,或者是怕成品没有原石贵。 再次是市场需求不旺。 如今的和田玉市场,小件作品比较畅销。所以玉雕师在拿到大块度的原料时,首先是考虑切镯子和牌子,毕竟工艺简单,市场需求还大,容易出手,可以迅速回款。 最后是玉雕师不愿意雕。 山子雕的创作难度大,工艺讲究多,设计要求高,创作起来耗时耗力,风险也大,并且完工后的作品价格很高,一般的普通消费者很难消费得起,这也造成了很多玉雕师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事情。 此外,目前有些玉雕师,并不具备雕刻精品山子雕的技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精品山子雕在市场上越来越少见。 有玉友曾担忧地说:随着老一辈玉雕大师的老去,将来愿意做山子雕的玉雕新人会越来越少,能做精的就更少了。有一天,山子雕会不会再度失传呢? 其实,山子雕作为摆件类作品的代表,它目前所面对的困境,是所有摆件类作品同样正在面对的。 目前市场上好的摆件,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级别的价格,千万级甚至过亿的也有。虽然说很有收藏价值,但能买的起的人并不多。 如何处理好价格与工艺,资源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正是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在这一方面,和田玉市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已经收藏了一件不错的大摆件,那已经是非常幸运的玩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