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有友abcd 2019-08-09

本诗选自《全唐诗》。这两首诗的第一首,是初春时的一个片断,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继续,时至暮春,荡子不归,由愁转悲,全诗朴实、流畅,诗句淡雅、自然,了无雕琢,描写少妇盼望情人由愁转悲的思想感情,细腻委婉深刻感人。

春词二首(一)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

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

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这是一首闽怨诗。开头两句“垂柳鸣黄膀,关关若求友”。写楼外景色,点出季节。新绿的柳枝上,黄醇在欢唱。那关关的叫声,好像在亲呢地呼唤着它的伴侣。这是一派春光明媚的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一种鲜明而优美的意境。在这里应注意“关关”两个字。作者使用“关关”两字,显然是借此起兴,比喻男女间的真挚爱情。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此时此地黄鹏的叫声,使诗的主人公国中妇想起了《关雎》的诗意,听起来黄鹏就是“关关”地叫。《淮南子·泰族训》:“《关雌》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雎鸠是一种水鸟,在《诗经》国风中曾四次出现,都是比喻女性的。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和常鸟不同。所以,第三、四两句“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就很自然地一气呵出。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黄鹏

这样美好的季节本应双双踏青游春,可闺中少妇却孤独一人。鸟雀尚且不耐独处,对比之下,自己这孤寂的处境又怎能忍受,怎能不愁上加愁呢!第五句“日暮登高楼”,大好春光在愁闷中溜走,暮色降临了,可是盼望的人仍未归来。她失望了,然而她仍心存侥幸地想着,还是上楼去凭窗远眺一下吧!也许他现在正从远方向这里走来,或许他路遇相知,此刻正与友人寒喧……最后一句“谁怜小垂手”。凭栏远眺,终不见人来。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闺中女子

她绝望了,由绝望而怨怅,又转而自伤:自己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人,却这样的孤单寂寞,在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来爱惜、赏识呢!诗的一、二两句是起兴,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三、四两句点出全诗的女主人公抒发愁闷的感情。五、六两句,以登楼自伤与开头相呼应,加重了倘恍、哀怨的气氛。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能歌善舞的女子

(二)

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

春色能几时,那堪此愁绪。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桃花

荡子游不归,春来泪如雨。“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昨日桃花“花落、花飞、飞满天”,今朝梨花吐蕊怒放。“昨日”、“今朝”写时光飞速,“桃花”、“梨花”点明春暮。是写景,也是抒情。“春色能几时”一句,承上启下,是前两句自然现象的总结,又引起下句“那堪此愁绪”,又是妙语双关,既指自然界又指人。这两句是写闺中少妇的感触。这是少妇看到外界景物时的内心独白。是慨叹自伤,又是自我宽慰:既然青春无几何,还是不要悲愁了吧!

这两首《春词》,诗人借助初春的美景,抒发愁闷的感情

虽然是这样想着,可是一面对现实,“荡子”外出,流连忘返,从“飞雪迎春到”至“风雨送春归”,家人望穿秋水,他还是杳无踪迹。闺中人想不愁,又怎能不愁!禁不住辛酸,怨怅、自伤的泪水还是如春潮般涌出,如阵雨般纷纷落下。“春来泪如雨”,入春以来,就一直是这样。一、二两句写景,暗示时间;三、四句写女主人公内心活动;五、六句点出春愁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