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药——皂荚(皂角刺)天丁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8-10


每日一药——皂荚(皂角刺)

皂荚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咸,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其基本功效有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1.用于顽痰阻肺,咳喘痰。多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用之,可单味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金匮要略》皂荚丸。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2.用于中风、痰厥、癫、喉痹痰盛。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喉痹等痰涎壅盛,关窍阻闭者可用之。若配

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丹溪心法附余》通关散;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传家秘宝》稀涎散。3.用于外科疾病。皂荚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末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肠气”,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单用,也可配细辛研末,加蜂蜜调匀,制成栓剂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幼安教授善用皂角刺治疗痈肿。李老临床上将天丁用治于痈肿、历风等疾收到良效,其用量较大,视病者之体质和病情之轻重而定,最大可达120g,量少则杯水车薪,发不见效,药录病例三则如后用于乳腺炎:丰某,女,28岁。产后9天,双侧乳房肿痛,伴胃寒发热,精神疲惫,纳差,便秘,尿短赤。经局部穿刺检查而确诊为“急性乳腺炎”,注射青链霉素7天及服中药2剂罔效,遂来我处就诊。诊见左侧乳房有肿大,右侧乳房皮肤红触痛明显,脉弦大,舌边尖略红,苔黄微腻。体温38.8℃,白细胞计数15×10°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19,嗜酸性细胞0.01。综观脉证,证属气滞挟热毒所致,治宜理气消瘀解毒。


处方:天丁90g,鹿角片15g,赤芍10g,丝瓜络12g,桔荔核15g。

水煎服服上药3剂后,肿块缩小而能活动,热退痛减,精神及食纳好转,二便正常,脉和缓,苔薄黄,舌质红。续进3剂而诸症消失痊愈。


笔者几十年来以天丁为主(大剂量)治疗早期脓未成之乳腺炎近千例,均获满意效果用于痈肿:李某,男,30岁,工人。患者右侧髂窝处包块如鸡蛋大10余天,动辄疼痛,行走困难,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由友人介绍求诊于余。诊见脉弦数,舌红苔薄黄,诊断为“腹股沟肿块”,此乃热壅血瘀,治宜清热破瘀消肿,方用天丁90g,穿山甲6g,水煎服,连服5剂,肿块消失,行走如常而痊愈彭某,男,40岁,患者右侧腿部肿硬作痛半年余,痛时腰不能直立,行动不便经多方面检查,诊断为“静脉炎”,服用中医药而罔效,后由常听我谈及天丁之作用的友人告诉患者,用天丁120g煎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20余天,圆痛消失而痊愈,甚为佩服。


天丁乃皂英树之刺,又名“皂角刺”为落叶乔木,其树枝干高大,叶似叶瘦长而尖,夏由叶间抽茎开花,花呈穗状,色黄绿,枝间多刺,且刺上生刺,故其攻坚破瘀之力尤甚。采荚时,因其刺多而难上树,只须以篾箍其树,一夜荚自落,此其异也,又皂树不结实时,只须将树凿一孔,孔内灌生铁3~5斤,外用泥封固第二年皂树即开花结实。


杨士赢曰:“皂荚刺能引诸药性上行,治上焦病。”朱丹溪曰“能引至痈疽溃处,甚验”。李时珍云:“皂角刺治风杀虫功与皂角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神仙传曰:“左轻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角刺三斤蒸一时之久,晒干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后眉发再生,肌润、目明,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故北天丁辛温而开关利窍,又能攻毒导滞,破瘀消肿,其直达病所,溃痈散毒之力尤著。凡治外证溃散之力颇强,内治之证,消除之功尤显。临床上可用治于小儿重舌,小便淋闭肠风下血,肠风下痢,妇人乳痈腹内生疮,大风历疮及肌肉痈肿者等,若以米醋熬刺涂疮癣尤有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