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雕大师周扬:生于嵊州,缘于根艺……

 来来永胜 2019-08-10

7个嵊州人就有1个是我们的用户 

嵊州最权威的新闻微信平台


根的艺术

三分人工,七分天然

巧藉天然,美有所用

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结合

可谓“根木之美”也

《一览众山》根抱石

近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画界·工艺美术》杂志专访了根雕大师周扬(嵊州人)

并以《周扬:刻木论道  乐而忘忧》一文

让圈内人士认识了这位来自嵊州艺术村的根雕大师——周扬

周扬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扬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嵊州。

嵊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不但有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在此,雕圣戴逵也长期创作生活逗留于此,雪夜访戴的故事就在这里。

周扬在童年时期就受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对线条、造型之美有了朦胧的认识。

《一团和气》白皮松

“上世纪80年代我们镇上人们流行到全国各地的集市去卖菜籽,为了宣传和促销,我父亲就成了最早一个手绘布广告师,我自然也成了助手。”除了画画之外,看小人书则是周扬童年的另一乐事。“要捡好多好多西瓜籽才能在街上的书摊上换一本看,现在回想那感觉、那味道真是太好了!连环画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经典人物故事,崇尚德智美,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的精神,那时候一个书摊能反映整个民族人文精华,艺术家笔墨绘成易懂的历史,成育人的好学堂。”美术基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周扬后来走入木雕殿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边》白皮松

19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周扬跨入了木雕艺术之门。当时有个日本佛像雕刻厂,在工艺美校招一个雕刻班,周扬因为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很快就被录取成为第一届学员。“那时,从事雕刻的人并不多,算是比较稀缺的职业,老艺人大多数只会雕梁画栋,对佛像造型不太擅长,所以年轻的学生们有了自由的天地。”

周扬回忆道:“记得小时候嵊州有个手工艺局,每个乡镇有手工艺社,包括打铁,木工,雕刻,编织等等,都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并没有高大上,大师是遥远的传说。


《踏步行云》根抱石

目前嵊州根雕,竹编,泥塑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部门在80年代专门邀请中国美院当时浙江美院雕塑系教授来对优秀从艺者的培训,提高了视野和技能,这些老前辈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们现在传承人群的出现,我也成为幸运儿,要感谢前辈老师的努力。”

《天觉悟缘》白皮松

在手艺路上,周扬认为,天赋固然重要,但广博的学识与见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为此周扬放弃了重复创作及其带来的高额报酬,选择了自己的求艺之路。

几经周折拜师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门下,整整两年,他彻底爱上了根雕,以至于做梦都在寻根,悟根,雕根。当时接触的黄杨木在历史上被称为最好的雕刻材料,得益于民国一群雕刻大家的出现,如朱子常,周光洪等,所以我师傅是在温州黄杨木雕强大的艺术环境下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再去求新的表达手法。“高公博老师的心得是“新、奇、独、变”,就是利用奇形怪状的木头形成表情神态多变的独有艺术风格。

《自得》崖柏

这种艺术源泉彻底让我陶醉。”这两年学艺,周扬懂得了工艺与艺术的差别,从而树立了方向。

刚出师那段时间稍微有点钱就会去买料子,跑几个省去找自己心爱的料子,简直是痴狂,为一个材料在马路边等上一晚上,白衬衫变成黑衬衫,但这过程不觉累。在寻找途中接触大自然千变万化,每块奇特的木头都是其生命成长中独有的交响曲,让周扬深深陶醉。以至于他非常尊重好材料,从来不轻易去创作动刀,有时候不满意作品的思路,常常做好了重新来过。

《慈渡》崖柏

这个时期,周扬思考的最多的是“变”,自己新冒出来的思路有没有正确,实施想法会成为我唯一目标,有很多的惊喜和无奈,但经验却慢慢积累成了宝贵的财富,每一份挑战都凝聚出不同成长养料。 

《丝路梵音》崖柏

近些年来,周扬将自己重点创作的原材料定为“崖柏”,他对这种材料的关注已达16年之久。

“崖柏是我见过木头中最富有灵性的精灵。我常常寻思,这样顽强的成长究竟为何?是否是在等候我们的回眸。他每点滴成长都是挣扎着出来,变成这么优雅,委婉,舒缓,流畅。又同时拥有色,香,形,质具佳的品种,让我深深珍爱到不舍创作,创作好的又不舍卖,现在大部分作品还在不停的修改之中,我的理想是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比起这千年的成长我雕他百年又如何?”

《我心飞翔》 六道木

周扬十分看重根艺的创作的社会意义:它的目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播撒正能量。也正因如此,他乐在其中。“好的民间工艺题材可以对社会起到和谐稳定的作用。

手艺是一把钥匙给每个人打开一扇扇的门,去了解华夏文明的精深广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今天和明天,用优美的脚步去丈量每一天,雕刻出身边的点点滴滴,提倡人与人和谐,包容自在,慈爱正义这才是雕刻的终极目标。”


《梦游天姥》崖柏

近几年周扬将雕刻的命题提升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致力于专注于材质美与人物美的和谐统一,例如根抱石系列,树木的生长由于空间被石头的压迫,使得不走寻常路,木头改变了自己同时无意间拥抱了冰凉坚硬的石头,巧妙地变成一种奇观,我更认为这是一种温暖,不抵触,不争斗,世间相互相容,这也是我一直创作根抱石作品的动力,拥抱友谊,拥抱美好。

《乐道》六道木

根抱石代表作《回头是岸》获得首届“天工开物-浙江工艺美术大展”唯一根雕金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六道木又称为降龙木,这是一种长不大的灌木,日积月累其树根长得行云流水,变化万千,其纹样似龙似凤,是我见过最精致的木头。六道木代表作《自在人间》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

《自在 》六道木

周扬认为,在民间传承的技艺上,我们国家并不是弱项,关键在艺术意境上的表达,形式上和艺意蕴的表达。

这些年周扬一直在尝试创作弥勒佛即布袋和尚。因为这个题材太普通,似乎很少有艺术家去创作,认为这个题材较大众化民俗化,周扬恰恰认为这种千百年传统流传的题材根深蒂固,生存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自有他的道理?弥勒的形成是艺术家从生活中思考出来的,浓缩了对和谐生活的渴望,对互帮互助互谅的追求,这种美德,后来慢慢成为艺术表现,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塑,文字传说等,也让布袋和尚成为来自民间深得人心的大师。“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首妇孺皆知的楹联,赞颂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的雅量。试问尘世间,谁未做出过可笑之事,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可笑之人。

《蓬莱仙客》根抱石

在土耳其和尼泊尔的世界木材日创作活动中,周扬都选择布袋和尚做为主题,引来了当地参观百姓的一片欢乐笑声和赞美,土耳其的一位姑娘还特意送来自己做的小点心,称赞周扬的作品是友谊的传递,具有爱的力量,“

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问我雕的可是“开心佛”,可见笑容无国界,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中国式的特有创意《布袋和尚》形象充分展现了国人的智慧,让自己的作品能成为心灵工程是我一生的追求。” 

周扬:

高级工艺美术师、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博物馆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

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

文章整理自杂志《画界·工艺美术》(总第三十五期)《周扬:刻木论道  乐而忘忧》

tips:《画界·工艺美术》是一本以工艺美术品、工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事件为报道主体的专业类杂志。杂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弘扬中国工艺美术精华为宗旨。

匠人匠心,如此美的技艺希望更多人传承!同意的点z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