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课 文言文阅读:《曾子杀彘》

 老王abcd 2019-08-10

    

1原文

    《韩非子》①

  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③,顾反为女杀彘④。'

  妻适市来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⑦。'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⑧也。婴儿非有知⑨也,待⑩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⑪,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⑫不信其母,非所以⑬成教⑭也。'遂烹彘也⑮。


2

注释


    ①《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55篇,20卷。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受到秦王的赏识,秦王就派兵攻打韩国,迫使韩非出使秦国。但韩非到秦国后未被重用,遭到别人的陷害,后来死在狱中。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法家是战国时的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提出重农抑工商的观点。提倡以农致富,以战求强;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

  ②之:到。

  ③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④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⑤适:往,到,去。

  ⑥之:代词,指猪。

  ⑦特……耳:不过……罢了。特:只不过,只是。戏:开个玩笑。耳:同'尔',罢了。

  ⑧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⑨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

  ⑩待:依赖。

  ⑪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

  ⑫而:则,就。

  ⑬所以:用来。

  ⑭成教:教育有效果。

  ⑮遂:于是。

  相关教辅书相关注释:

思考 


1、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曾子

  ②曾子欲捕彘杀

  ③今子欺

2、对于“曾子杀彘”这一故事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说说你的理由。

3、赏析本文。

先做题再看答案

答案

1、

  ①.的           去,到

  ②.代指猪

  ③.代指孩子

2、曾子杀猪是有必要的。 首先,既然已经答应儿子要杀猪了,那么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做人之本。
第二,妻子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保住了。不然,儿子就会埋怨妈妈失信于他。
第三,父母是子女最有力的榜样。曾子的儿子还小,他只会去学父母的一举一动,他见妈妈欺骗了自己,长大后也会学着欺骗别人。
(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3、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被尊称为曾子。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并以孝著称。曾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是以此作为规范。

  曾子的妻子上街,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他的妻子没有办法,就哄孩子说等从集市上回来后就杀猪煮给他吃。等他的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这只是哄小孩的,不过是玩笑而已。但是曾子却告诉他的妻子:小孩是不可以哄着玩的。小

  孩并不懂事,什么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等于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会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小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他们记住,并且也会用于他们IEI后的实践中去。曾子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如果是做不到的事,那么一开始就不要轻易承诺;既然已经说了,那就要努力做到。


4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她对孩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什么都不懂,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就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