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感受了一下综艺撕逼 前脚《中餐厅》里的秦海璐刚因为情商引发一波热烈讨论↓后脚《各位游客请注意》里的张雨绮就get了一毛一样的热搜关键词↓张雨绮和几个素人一起旅行,路过玉米摊,嚷嚷着要买玉米↓如果只是嘴上吐槽一下也就算了,问题就在于,她转头就把自己已经吃过、并且疯狂diss的这根玉米递到了身边男游客的口中,以让他尝尝的名义趁机“脱手”↓ 但也有人觉得让只认识不到三天的异性吃自己剩下的东西很奇怪,不管感情好不好,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将已经吃过且认为难吃的东西给到对方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去酱一边翻看网友评论,一边发现更多哗点:这档节目不光吃玉米这段有争议,似乎整期节目都矛盾频出?是真大动干戈,还是为博关注造噱头?去酱决定一探究竟。节目邀请了张雨绮、黄宗泽、陈学冬、欧阳娜娜、钟楚曦这五位嘉宾,分为四条线路,与素人组成旅行团进行同吃同住的旅行体验,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大家踏出“安全区”,并打破明星与素人的标签隔阂。 可是,看完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之后,去酱发现,这档旅行综艺的旅行篇幅占比未免太小了嗲? 第一期节目只展示了张雨绮和陈学冬这两个旅行团的part。 张雨绮去的是墨西哥,风土人情没怎么看到,倒是光盯着他们在路上了: 最后这位小哥总结得相当精辟呢 跟墨西哥线比起来,景点的确丰富很多,金紫荆广场、维多利亚港一个没落。每个素人到每个景点都要逮着陈学冬拍照,去酱尴尬得蜷手蜷脚...也不知道是有意设置还是真的巧合,两个旅行团里都各有一个被嫌弃、被围攻、被集火的对象。她所在的团队有个24岁的剑桥大学女博士(是的,你没看错,24岁就已经是博士了),自称因为平时话比较多,人送外号“小山雀”↓ 因为好奇心比较强,外加知识储备丰厚,“小山雀”全程都在问这问那,或者疯狂进行知识输出,片刻不得闲。有的嫌她情商低(张雨绮让摄像师去休息,小山雀却说“你们不用假装敬业”)↓饭桌上,有人针对性地提出要玩真心话游戏,所有人必须指出一个他们最不喜欢的人,小山雀“不负众望”地全票当选。 即便她一边流眼泪,一边强颜欢笑,同桌人也仍旧一个接一个阴阳怪气地犀利批评,没有任何停下里的意思↓ 有意见可以沟通,但集火式的挖苦吐槽跟“提建议”分明是两回事?听了这话的去酱一脸懵逼:你们到底是来玩的还是来撕的? 就连陈学冬都忍不住当面“残忍”拒绝贤贤的合宿建议↓
 反正去酱我看完之后对旅游没了任何憧憬,只想彻彻底底宅在家当个社恐。 仔细想想,好像从经典的《花少2》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综艺把撕逼当做噱头。 如果说当年的《花少2》还是明星本人之间不可调和的性格冲突,那现在的很多综艺就不免让人开始怀疑是否有意在节目设置、嘉宾配置方面人为制造矛盾。 就拿《各位游客请注意》来讲,由于旅行需要长时间共同生活的特殊性,熟人之间尚且容易发生摩擦,更何况此前对彼此完全不了解的明星和素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爱看热闹是人的劣根性,吵架、撕逼的确是吸引关注的手段之一。看看2015年播出的《花少2》,过了4年仍旧算得上综艺界的“顶级流量”,到现在还时不时要被翻出来讨论一番,嘉宾自己也乐意把它当谈资:大概是从这档节目吸取了经验,各个节目组也在“作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记得去酱前段时间刚测评过的《中餐厅3》吧?它就是个例子。以前开餐厅节目组还会提供启动资金,这次不光要白手起家,还要21天在毫无中餐市场的意大利某岛屿挣到2W欧元???于是,掌握财政大权的秦海璐和对食材有严格要求的大厨之间的矛盾就这样出来了...
明明是慢综艺,却莫得冲突制造冲突也要上,可以但没必要...
田亮更是暗戳戳揭露过另一档节目《挑战吧太空》有意靠台本和后期来引导撕逼↓当时的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但节目组确实靠这件事刷了一波存在感,之前毫无水花零热搜,却凭借田亮这条微博一口气上了俩。倒不是说“内容不重要,只要有撕逼就会有人看”,只是,天然的好奇心让故事性、冲突性更强的撕逼更容易收割关注、获得话题、引发传播,从而聚集更高热度。然鹅,去酱还是想给各大节目组划个重点:虽然撕逼看起来是综艺破局最能借用巧劲儿的捷径,但观众不傻,好口碑终究还是要依靠内容,而非花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