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 中国不是阿根廷。”

 红叶12kssjczw9 2019-08-10

1981年,阿根廷因为内部经济膨胀,制造业不景气,国内举行了长期的大罢工,逼迫军政府下台。加尔铁里面对这种状况决定发动马岛战争,希望以一场胜利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马岛战争从1982年4月开始到6月多结束,历时74天,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了阿根廷军政府的下台,同时极大的鼓励了英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也巩固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政权。

而在1982年1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同月,英国副外交大臣艾金斯访华,中国政府明确表态中国要在1997年收复香港。

正是在英中各自不同的背景下,开启了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主席那次著名的外交对话。

英国借着马岛战争的余威,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而中方提出,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新界租约》届满之际收回香港。

邓小平同志说道:“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中国不是阿根廷。”一开始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的确,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赢取了胜利。但中国与香港的关系不同于阿根廷与马尔维纳斯的关系。更何况,中国不是阿根廷。

英方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两张牌,企图以香港的动乱要挟中方。但邓小平寸步不让:“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在不迟于两年的时间内,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前提是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复香港。如果英方不同意,中方将不得不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与方式。

尽管双方后期经过了22轮的谈判,于1984年9月告一段落。但撒切尔非常清楚,英国不可能将香港长期统治下去。

“英国人不该对香港回归耿耿于怀,因为已经到了中国人接手的时候了。”撒切尔如此伤感的说到。

早在1984年,英国人就看得非常清楚,英国不可能继续统治香港。一方面香港本身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另一方面香港后面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