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一首诗,惊艳了千年,美得令人心醉!

 返璞归真VSTP 2019-08-10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仅《全唐诗》收入的就将近五万首。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要数《唐诗三百首》中选入的311首诗了。如名家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杜牧、王昌龄、孟浩然等人均有诗篇在其中,辉映古今。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便是出自于《唐诗三百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抒写了常建于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及描绘了一幅景色迷人、幽深寂静的画面,表达了常建游览名胜后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简炼,意境浑融,具有很好的美感享受,是唐诗中独具一格的山水名篇。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便以简炼的语言勾勒了清晨时分古寺周围的环境。只见清晨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光洒向了虞山之中高高的林木上,洒在了林木间的古寺中。一眼望去,山林翠绿葱茏,古寺绚丽明亮,美得令人心醉。一个“入”字,一个“照”字,将古寺的幽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既承了首联中的古寺之幽,又点出了题中的“后禅院”三字。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一条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以及后禅院中幽静迷人的景色。而说这首诗美,最主要的便是在这里的“曲径通幽”四字上。它不仅准确传神的表达出了后禅院的美,还代表了中国在古典园林上的美学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是继续对环境的描写,只不过这里着重突出佛门禅理所具有的涤荡人心的作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明媚的山色使得飞鸟更加的欢悦,清澈见底的潭水则能够令人净心明神。而结合一开头常建对于环境的描写来看,这里实际上仍是对幽美的古寺进行了侧面烘托。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声衬静,常建营造出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在古寺的幽静环境基础上升华而来,所以这里的钟磬之音,它的功能,就绝不仅仅是用来报时,还有着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它是佛门圣地的出世之音。

综观常建的这首诗,与一般山水诗一样,都有着隐逸情趣在其中。只不过风格上有着很大不同,常建的这首山水诗,主要是闲雅清警,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比较起来,可以算是独具一格。但不管怎么说,常建的这首诗,算得上是《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诗歌之一,曲径通幽,惊艳世人千年。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