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诗中芙蓉楼到底是在镇江还是洪江?

 白水清风 2019-08-10

从湖南怀化市驱车向南40余公里,是洪江市黔城镇。下车,漫步沿春波荡漾涓涓秀逸的潕水蜿蜒而东,便到了芙蓉楼。

芙蓉楼始建于东晋,绵延千年,几经兴废。唐天宝七年(748),诗人王昌龄以“不护细行”,开罪权贵李林甫,谪贬龙标县尉。唐代龙标即现在的洪江市黔城,山远地偏,属于蛮荒的五溪地区,历来为迁谪窜逐恶地。王昌龄远谪他乡,去去千里,从他这一时期的诗作来看,却没发现过度离伤,为人豁达之故吧。诗人贬官龙标八年,不单诗名独俱,还颇有政绩。《湖南通志》说他:“往返惟琴书一肩,令苍头拾败叶自爨。溪蛮慕其名,时有长跪乞诗者”;县志说他“为治以宽”、“善政民安”;百姓赞扬他“龙标入城而鳞起,沅潕夹流而镜清”,送他“仙尉”美称。传说在龙标任期内,百姓就为他修建了芙蓉楼。现存芙蓉楼是清嘉庆年间,当地为纪念他,在城西香炉岩辟地作园,依名重建而成的。

以芙蓉楼为主体的园林清丽古朴,苍翠叠加。楼后有芙蓉池,池后为“半月亭”,左侧是“耸翠楼”和“三角亭”,楠木古柏,香樟翠竹,一派蓊蔚洇润之气。芙蓉楼依林踞阜,风景怡人,诗人常在此抚琴弄月,饮酒赋诗,与渔樵互答,与良友唱和。俗话说,“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芙蓉楼因王昌龄而声名远扬,后人吟诗作赋、碑刻留题不少,园南碑廊有颜真卿、米芾、黄庭坚、岳飞等名人的碑刻镌石,厚重典雅,弥足珍贵。只是,喧闹快捷的现代文明,似乎无暇顾及曾经独领风骚的“诗家夫子”和这片静谧的园林,如今围墙颓圮,楼宇斑驳,少见人迹。芙蓉楼蛰居于湘西南那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间,日观潕水无声流淌,夜听风月耳语呢喃,竟有一种无人打理的清寂,这或许就是诗人的清寂吧。

王昌龄胸襟广博,铁骨铮铮,又脱略形骸,不拘小节,以至命途多舛,屡遭贬斥。文章从来憎命达,正如红楼梦曲所言:“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屈原才会遭群小诬陷,悲愤自沉;“诗圣”杜甫才会因“旷放不自检”而遭遇颠沛流离的命运。王昌龄一介小吏,高而不切,先贬汜水尉,又贬江宁丞,再贬龙标尉了,以致后来为酷史闾丘晓所杀,屈死北归途中。

然而,诗人的高洁和坚韧如沙漠胡杨,风雨雷电并不能磨灭他的风骨傲气,历史烟尘也无法阻挡他诗歌里的灿烂光辉,所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我徘徊在芙蓉楼前,凝视轻柔涤荡如诗歌流韵的潕水,陷入深深的沉思,似乎在这无边的静寂中,感触到他那颗豪气冲天感天动地的赤诚诗心。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王昌龄写于青年时期的《从军行》,感情饱满,字字铿锵,让人动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作为唐诗绝句的压卷之作,其雄健浑厚的气势,博大宽广的胸怀,凝聚成一曲曲悲怆激昂的羯鼓胡笳,掠过狼烟烽台,穿越山河岁月,响彻在我的耳边,让人顿感开阔,宠辱皆忘。

诗人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对国家民族爱得深沉,对朋友兄弟爱得真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这是诗人的代表作,把去国怀乡的人生孤独和浓得化不开的真挚友情叠加成一幅幅画卷,镶嵌在文学史的画廊之上,让人缱绻留连。不过,此芙蓉楼在润州,即今天的镇江市,原名西北楼。

谪贬龙标后,朋友柴侍御来看望,临别,王昌龄写下《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云雨相同,明月共睹,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真是天涯知己。诗人不仅豪迈,而且达观,就象他经年累月远谪龙标这荒僻之地,依然能写出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龙标野宴》)这样超凡脱俗的清词丽句,真乃性情中人。

只是,天下真性情者几人?问楼阁,寂静无语;问潕水,兀自流淌。

芙蓉楼侧有一丛竹林,株株修长,叶叶婆娑,微风抚过,如一袭掀动的青衫哗哗价响,那定是涉水而来的诗人,再次莅临龙标,把酒临风,笑谈今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