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坚忍力争而后有济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8-10
Victory
Two Steps From Hell - Battlecry 05:20

人之所以要忍,就是为了保护内心免受伤害。而想要做到如此,就必须要放平心态,以不变应万变,寻找时机脱离险境。

忍,并不是坐以待毙消极态度,也不是把所有怨气都憋在心里。坐以待毙,则无所作为;郁结于胸,则使人智昏,这都不是“忍”的真实意义。忍,是一种涵养,一种策略,是用去面对困难、委屈及磨难时的那种坚韧、坚忍的态度。它要求我们在静观其变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然后再等待机会,主动出击。

忍的哲学,第一层便是忍耐。

所谓“万事忍为先”,没给人都有七情六欲,有些人性子急,就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了情绪。当遇到不满之事时,发怒只会蒙蔽人们的双眼,对看清真相。解决问题毫无益处。不仅在不清楚真相的情况下要忍耐,就算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韩信当年若不是忍得胯下之辱,怕是早丢了性命,又何来之后的丰功伟绩呢?曾国藩曾说过:“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忍之一字,在曾国藩身上可谓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身在官场,曾国藩沉浮几十年,虽经过一番打击潦倒,但终究步步高升,成为朝堂之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的博学,他的勤勉,更是他的坚忍。曾国藩初任团练大臣的时候,可谓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从不忍人一分。但是他逐渐发现,若是他想要生存下去,若是他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他就必须学会忍耐。

当时,太平军不论在声势还是在实力上都胜清军一筹。但曾国藩却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朝廷内部的矛盾。湘军在当时腹背受敌,对手的威胁,财政上的困难,再加上清廷的忽视,都使得平叛一时步步维艰。在这样的境遇下,曾国藩咬着牙忍了下来,不仅度过了这段最难的日子,还自立自强,训练出当时战斗力数一数二的队伍。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靠的就是一个“忍”字。他靠内心的坚毅忍过了狂风骤雨,等来了风晴日暖。

做到了忍为先,便要学会沉潜。沉潜意指在蛰伏的时候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劲有利。

越王勾践,一日失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敢忘其辱,日日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三年之后终于破吴而归,一雪前耻。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复国大业,忍辱负重和发愤图强这两个条件,不可或缺。勾践失国,是因为他技不如人,成王败寇罢了。若是他不懂忍耐,盲目反抗,怕是早就被结果了性命;若是他只懂得忍耐,不懂得充实自己,那么无论过来多少年,尝过多少苦胆,也注定复国无望。

企鹅捕鱼之后要上岸时,就会猛地从海面扎入水中,拼力向下沉潜。因为钱的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就越大。那时企鹅只需轻轻一摆脚,就能如离弦之箭一样窜出水面,落回到陆地上。人也是这样,所谓厚积而薄发,只有手上有了十分的力气,才能办成施五成力的事。

曾国藩曾说过:“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意思就是在解决困难的过程里学得知识,在无数的忍耐中磨炼心智,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境以努力前行。他在给学生黎庶昌的信中提到:“从古奇人杰士皆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烦琐,亦磨砺也。”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给江西一候选县丞也讲过类似观点,其言曰:“古来忠臣孝子,多半是处逆境磨练出来的,若一片顺境,有何难处?

曾国藩的忍耐,有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加以支持。面对困难,他不会自怨自艾,而是咬牙立志,徐图自强。强大的意志力使他能够忍受困境带来的苦难,羽翼未丰决不妄动,也可以给他奋发向上的动力。正因为有这种打不倒的意志力,他才成为一个真正能忍之人,而不是被长时间的内敛磨去了自己棱角,变成一个懦弱避祸之辈。

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坚忍维持而后 再振,坚忍力争而后有济。”面对困境,要坚韧不拔,要坚持初衷,才有可能重振声威;面对挑战,要忍住急躁,时机一到,便出手力争,才有可能得到回报。因此无论你在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都要先学会忍耐。忍耐虽是苦涩难熬的,但它结出的果实必定是绵软而沁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