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千冰室 2019-08-10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后世多有仿制,名曰“仿均”,炉钧釉就是其中一种。

炉钧釉创于雍正,盛行于雍、乾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其名。《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炉钧釉常见造型有瓶、缸和文玩类。小件文玩底多无釉,露白瓷胎,少有款识。传世的炉钧釉瓶、尊等器中青蓝色者居多,红点者较少见。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

炉钧釉之美,在于釉色五彩斑斓变化莫测,可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雍正年间炉钧因釉中的红斑似高粱穗状,故称“高粱红”。乾隆时窑变流动不如雍正流利,颜色泛蓝,自此工艺便急剧衰退。

美品大赏1:炉钧釉方瓶鼻烟壶

清中期炉钧釉方瓶鼻烟壶,造型端庄,手拉坯成型。

秞质古补典雅,厚重沉稳。器身高7.5厘米,宽2.5厘米。

纹路千姿百态、秞画意境无穷,底足施釉,整器艳而不俗,颇有高古之风。

一方顶十圆,小器可容天。此物不失一件为案头雅玩。

美品大赏2:炉钧釉炮仗瓶

清中后期炉钧釉炮仗瓶,高6.6厘米,宽4厘米。釉面处理更见光亮,乳浊效果几乎消失。

器身釉水有缩釉点,略成水波状起伏。

器底修胎不甚规整,有酱色护胎釉,底款为树叶形款识,较为粗率。清后期随着国运的败落,这类仿均器物仿制技法的也日渐衰退。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