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定静的功夫越深,欲望就生不起来,渐渐入道,到达无为!

 一人一心一念 2019-08-10

有人以为,得道的人,是道家传说中的仙人,至少是看淡名利、云淡风轻之人。

事实上,道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需要擦亮自己的心性,就可以见道。

道本自足,何须外寻?

得道的人,不一定隐居深山之中。相反,真正厉害的人,隐藏在人群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一个凡人,要突破3重境界,才能到达无为,成为得道者。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家说,顺为凡,逆为仙。

修道,要逆向而行。所以,我们要倒着看老子这段话。

  

第1重境界:定。

道家说,人生而来到这个世界,像无根之树,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无根的人,是定不住的,一生飘荡,精神得不到大自在。

对大多数人而言,定不住,就是无法自控。

有的人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结果第二天闹钟一响,又起不来,还是迈不出第一步;有的人天天喊减肥,看见美食却忍不住大吃;有的人明明知道一段感情不合适,却下不了决心,选择离开……

生活中,大多数是失控的人。

只有少数能自控,能自律的人,这些人,都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定住自己,除了意志力,还要方法,要循序渐进。

人和失控的较量,就是一场能量的争夺。

打个比方,人占30%,失控占70%,毫无疑问,人是失控的。

但是,人有一个优势,可以一点一点地激发无限的潜力。

下一次,人占31%,失控占69%;

下一次,人占35%,失控占65%;

下一次,人占40%,失控占60%;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可以一点一点掰回局面。

人占51%,失控占49%;

这个局势,就会扭转,人开始掌握主动权。

人占90%,失控占10%;人就能稳稳地自控。

这就是“定”的方法。

一个人定得住,能自控,其实就是从外界收回和守住自己散发的能量,仅此而已。

第2重境界:静。

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人如果能自控,能定得住,那么就自然而然,会静下来。

有的人想看书,却很浮躁,静不下来;有的人焦躁不安,却难以调息。很多人都能动得起来,但是能静得下去的人,却需要定力。

《清静经》说:“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一个人想要彻底地静下来,就先要去除欲望和妄念,每天睡醒觉,头脑中总会有些声音,让你干一些事情,想一些事情,这就是妄念。

该起床,你就起床;该做事,拿起就做。你真正做的时候,不会乱想。没有实际行动,只在头脑中想,那就是妄念。

养成言行一致的习惯,提高行动力,是定静的基础。

第3重境界:欲。

控制欲望,是人类最难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欲望越控制,就越强烈。欲望不能控制,只能调服。

调服欲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笔者之前,是购物狂,也是美食家,工作压力大,就靠买东西减压,靠吃好吃的东西,找到乐趣。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后来,经过7年的定静,潜心做事,欲望就渐渐地平息下来。

可以这么说,你定静的功夫越深,欲望就生不起来,渐渐入道,到达无为;反之,你定静的功夫越差,欲望就会翻来滚去,让人变得浮躁。

以上这3重境界,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你做到其中一点,其它的也会彼此影响。回归一个基本点,就是两个字:清静。

《清静经》说:“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能清静的人,就能做到无为。

现代人,对无为的理解,往往是跑偏的。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他对老子的解读,比较恰当,“道常无为”,是“顺自然也。”

所以,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该做事,就做事;该吃苦,就吃苦;该享福,就享福;该倒霉,就倒霉;该生病,就生病;该活着,就活着;该死,就去死……

由此可见,顺其自然,说起来很简单,几乎没有人,能真正做到顺其自然,所以无法得道。

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最伟大的,也是最平凡的。

拥抱负能量,一个人才能得到能量的平衡,精气神饱满

每一个人,奔波劳作,不过是为了求得一生平安和富贵。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努力的人,值得拥有。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经常受挫。环视四周,几乎没有人不努力,可是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成事。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规律,无法洞察时机,掌握不准做事的节奏。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几条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拥抱负能量,一个人才能得到能量的平衡,精气神饱满。

我们普通人,厌恶负能量,抗拒负能量,恨不得消灭它,每天都保持开开心心的正能量状态。

如果你这么想,那么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自然规律,是阴和阳的共舞,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两种基本元素在背后运转。像一颗电池的正负极,像地球的南北极,是阴阳共舞的例子。从哲学的角度看,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互相对立,相反相成。缺少一个元素,另一个元素将不存在。

对人的身心而言,阴阳能量平衡,才能健康。

有的人以为阳气好,多多益善,其实不然。阳气旺盛,则阴气衰竭;或者阴气旺盛,则阳气不足;阴阳能量的失调,长期得到不平衡,人就会生病,身心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人,天生自带能量平衡,就像身体的免疫系统一样,有自动调节功能。只要能正常饮食起居,生活有规律,人就自然无恙,不需要刻意去养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当我们心情不好,负能量来袭,不要抗拒它,不把它当一回事,负能量就像潮起潮落一样,会自己涨潮,也会自己退潮。

如果你抗拒它,控制它,压制它,它就会遇强则强,很难被人驯服。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任其自然,是转化负能量最好的方法。

虚云禅师说:“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虚云的定静方式,也是顺其自然。

一个人想要富贵,心态上就要守住简朴,才能达成所愿。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想要富贵,就追求富贵,抓住富贵不放,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富贵。

规律是,矛盾的一对东西,你想要其中一个,就要守住另一个。

你想要得到富贵,那么你就要守住与富贵对立的东西,比如:简朴。

最好的例子,是古代的皇帝,都是用孤家寡人自称,其中的缘故,就是来自这里。

老子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可以说,皇帝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最有权力的人,却用“寡人”自称,原因是只有守住“孤寡不谷”,才能得到“富贵满堂”。

当然,历代的皇帝,没有多少人,能实践老子这条规律,所以皇帝的位置总是坐不久,就被底下的人推翻。

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大多数保持生活简朴,不会因为自己有钱就随意挥霍。那些挥霍的富二三代,很快就会败家,多少钱都不够败。

规律就是如此。

一个人想要富贵,心态上就要守住简朴,才能达成所愿。勤勉做事,机遇来了,沉着抓住;赚到钱了,能守得住。很多人,赚到一笔大钱,就会大手笔花钱,一旦忘记简朴,富贵就会慢慢流向别处,不再眷顾你。

事态没有静止的,都在损和益之间流动,人不能固执,要应物而动。

老子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任何一个人、事、物,都没有静止的,都在损和益之间变化、流动。

一个人,坐在那里不动,他也不是静态的。身体的细胞,一直在新陈代谢,没有停止。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是真理。

我们做事,也要遵循这个规律。人不能固执,要应物而动。

经验,可以避免人走弯路,可是,也会限制人创新。

因为,同样一个方法,这件事不能用,可能换一件事就能用;同一件事,这个时间用不合适;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环境,可能就适用。

一切都是灵活应变。

固执不变的人,常常碰壁。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所以,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一成不变?是否经常看别人不顺眼?

时代变化快,新一代技术三、五年更新迭代,如果你还几十年抱着一种固定想法,那么肯定就是老顽固,和社会脱节,和年代人有代沟。

人真正老了,不是年纪大,而是心态上不适应外界的变化,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观点。

拥抱变化,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这是有道之人,做的有道之事,何乐而不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