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100个高血压患者只有10个知道自己得病,10个人中能够用药控制的也就3个,3个人里血压控制不错的仅仅1个人。也就是说,每10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个人的治疗能符合医生要求。 为什么10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人的治疗符合医生要求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小编走访了身边的高血压朋友后发现了问题所在——不清楚高血压到底多可怕。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高血压病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动脉瘤。 动脉瘤是什么? 一说到动脉瘤,每个临床医生都会退避三舍。它到底是什么呢? 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一种血管类疾病,常发生在动脉血管壁上某些薄弱的部位,由于血流长期的冲击将这个血管壁上薄弱的部位冲击形成一个凸起或者鼓包,这个鼓包就被称为动脉瘤。 正常人的血液流速是这样的 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速是这样的 当薄弱的动脉血管壁长期受到血流冲击后就会形成一个鼓包这个鼓包就是动脉瘤 连医生都害怕动脉瘤在哪里? 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中的任何部位,同时可以单发,亦可多发,小至粟粒,大至桔子般大小。 数量多还不是动脉瘤最可怕的地方,动脉瘤最可怕的是: 长在人体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如:脑内动脉、腹腔大动脉等。 破裂 一旦在重要的部位破裂,致死致残率非常高! 01若动脉瘤出现在脑子里 出现在脑子里的动脉瘤,医学上称之为颅内动脉瘤。 亚洲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2.5%-3%,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 02若动脉瘤出现在腹腔 出现在腹腔的动脉瘤,医学上称之为腹主动脉瘤。 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的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时,会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进食困难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十二指肠瘘,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03若动脉瘤出现在颈部 出现在颈部的动脉瘤,医学上称之为颈动脉瘤。 颈动脉瘤增大后,可因肿块压迫而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进食呛咳,若瘤体影响颅内供血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如:头晕、眩晕、偏瘫、身体一侧麻木等症状。高血压人群应如何预防动脉瘤的发生? 01控制血压!控制血压!控制血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积极控制血压,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的发生,而且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所以不能凭主观判断血压高低服药,而是规律性服药。 若想调整用药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血压也不是越低越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写道: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 (Ⅰ, A) ;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Ⅰ, A) 。 02注重体检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40岁后,应在体检时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有无动脉瘤、瘤的部位和大小,可以作为筛选和随访的主要方法。 CT血管造影(CTA):可以确诊动脉瘤,能明确瘤体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脉壁的钙化、瘤内血栓以及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血肿,为进一步手术提供较为精确的信息。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作用与CTA大致相同,对于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可以酌情选择MRA。 对于健康人(40岁后)体检时,增加彩色颈动脉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瘤的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大,动脉壁会变硬,是正常的衰老现象。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一旦发现有斑块发生应在当地正规医院,积极配合治疗服药,稳定斑块。 03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适度减少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04控制体重 合理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即BMI: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 05戒烟戒酒 烟酒对人的身体,只有伤害毫无有益之处。 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吸烟都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同时号召家中成员全面戒烟。 06增加运动 据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因此,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 07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应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文献参考 [1]《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2]《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牟建军.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1):1028-1034+1000. [4]ICR G. Intersalt: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tersalt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J].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 1988, 297 (6644) :319-328.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2015[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 (11) :1028-1034. [6]Chen X, Guo X, Ma J, et al. Urinary sodium or potassium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SMASH project[J]. J Am Soc Hypertens, 2015, 9 (10) :754-762. [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1) :5-10. [8] Malek AM, Cushman M, Lackland DT, et al.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Stroke:The Reasons for Geographic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Stroke (REGARDS) Study[J]. Am J Preven Med, 2015, 49 (6) :e89-97. [9] Lambert E, Dawood T, Straznicky 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ympathetic firing pattern and anxiety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elevated blood pressure[J]. J Hypertens, 2010, 28 (3) :543-550. [10] Bajko Z, Szekeres CC, Kovacs KR, et al.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in hypertension[J]. J Neurol Sci, 2012, 317 (1-2) :112-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