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平湖先生弟子王迪老师唯一音像资料—《渔歌》

 pipalxm 2019-08-10

王迪-《渔歌》--2001年台北

编者按 这是一段2001年王迪先生(我国民族音乐家)应邀前往台北参加演出活动时,录制的古琴《渔歌》的演出视频,当时先生已逾78岁高龄,依旧指力雄厚刚健,音色饱满隽永,乐式清晰方正,真不愧为一代国宝级的民族音乐大家!王迪先生一生致力于历代古琴曲与琴歌的整理与记谱工作,亦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琴家进行了琴曲录音工作,为后世琴界留下了一首首传承经典的古曲妙音,而她的琴声存世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曲《渔歌》弥足珍贵!

王迪先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为抢救、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精粹竭尽心力。她曾参加编著《古琴曲集》、《历代琴人传》、《琴曲集成》、《古指法考》、《中国乐器介绍》、《广陵散初探》、《中国古代歌曲70首》、《中国民歌222首》,以及《音乐百科词典》琴人、琴曲、琴歌部分,为我国九大琴派已故著名演奏家的录音资料。在继承、总结、完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琴学遗产,尤其是琴歌的挖掘、整理和制作、推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遗憾的是王迪先生没有给世人留下个人录音专辑CD,此段视频是王迪先生2001年应邀在台北演出的实况录像。

我们通常尊称比我们年长的,或视作老师的长者,为“先生”。

有时,我们也尊称其中的女性知识分子为“先生”,比如杨绛先生。

其实,对于女先生,还有另外一种称呼:

“女史”(非女士)。

由于常常被质疑这一词语的用法,因此在行文开始先加这么一段解释。

王迪女史是管平湖先生的学生。

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淡化其本身的造诣和成就。

而只是表达一种“不忘师恩、传承有序”的意思。

而王迪老师本人,想必也是愿意这样被介绍的。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几个标签。

王迪女史,她的成就是和管平湖先生、古琴以及琴歌相关联的。

若拓展开来说,还有“老八张”。

有的人因其背景身份,而被书写;

有的人是作为关系图谱里的一环,而被提及;

有的人是因其作品和成就,而被铭记;

在管先生最艰难的岁月,是王迪老师不间断地照顾着他。

有时我们不愿一再回顾管先生所遭受的清贫与冷遇,

但是王迪老师这一“力所能及”的举动,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留下来的,那些署名“管平湖演奏谱”的曲谱上,

都会排列写着“管平湖打谱,王迪定谱”,九个字。

后来,我也曾亲眼见过我的老师打谱、记谱,

才更加地明白,这短短九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时管先生并不是名气多大的古琴家,

只是四方城里穿着一袭长衫的一位平常的先生。

照顾老师,只是作为学生的本分,她习以为常,

也并没有想要因这一举动取得什么回报。

在这个过程里,她也并不是藏身于伟大老师背后的可有可无的影子。

因为管先生是旧时琴人,不通晓现代乐理;

而王迪是现代学子,又是学作曲出身,

所以如何把老师所弹奏的那些流畅的旋律,

变成那些被一般人听得懂、学得会的谱本,

就是王迪主动担负起的责任。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那些口耳相传的名曲至今被人们喜欢和弹唱着。

每每学生们在学习乐曲时,面对合乎规范的节奏和句法,

总是能迅速地掌握乐曲的关窍,脱不开这位女先生的苦劳。

再后来,古琴进入了体制。

这一转变的意义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留给时间去检验,历史去评说。

但不管如何,古琴借由此,“活了下来”。

有人弹琴、有人学琴、有人授琴,在那时是最要紧的事。

王迪参加了由查阜西先生牵头的“古琴普查小组”,

历时三个月,采访了86位琴家,采集了262首琴曲,

作为首席记录者,她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留下一首属于她的琴曲。

弹琴的人都知道“老八张”,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由中国唱片社和中国音乐研究所联合灌录的一套密纹唱片,

王迪作为特约编辑,参与了这套唱片的灌录工作。

在人们业已习惯地享用那些现成的文字、音像、录音、曲谱的今天,

背后所需要做的,可能是一个又一个难眠之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校对,

一个音符又一个音符,一个小节又一个小节,一段录音又一段录音。

凡做事,都有“用心与敷衍”、“专业与业余”两种做法。

口讷的人不会为自己说话,但作品会。

但是就有这样的人,她只是埋头做事,连属于自己的一段录音也不曾留下。

很少有人知道她参与了多少盛大的演出,

和多少声名赫赫的老琴人同过台,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琴究竟弹得怎样?像不像老师?

……什么都没留下。

听说,王迪老师是一位正直却也倔强的老琴人,

她不是弱质纤纤的女人,否则她的肩膀担负不了这么多。

她敢言、直言、也能言,甚至因直言而被误解,

这些都改变不了她,和她要做的事。

每每听到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和老一辈对她行事作风的评价,

我都会在心里默默想,她很硬净。

硬净,是一句广东话,是讲一个人坚强,经得住考验,

骨头硬,但心地干净。

就像此刻听着这首”渔歌“时,

想到这位了不起的女琴家,

她没有争过什么光彩,

几十年来却甘愿在管先生身边做一个“琴僮”,

令我有写下上面这些话的冲动。

尽己所能,求仁得仁——

人生若能如此,也是十分安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