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雅芬每日一文第353篇2019.1.27
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解释,一是惊惧,哄怂;二是怂恿,从旁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比如孩子还小,可别怂恿他喝酒。
网上解释:“怂”字本义是惊慌,“怂了”意思是:认输、软弱、示弱、窝囊、退缩,胆小害怕。北方方言,“怂人”、“怂得很”:指胆小懦弱的人,害怕承担的人,不能干事的人。
还有“怂样”,指遇事不直面问题,采用逃避态度。“怂架式”指吊儿郎当,“囊怂”指窝囊、不果敢、不坚决。还有“坏怂”,好人的反面,指经常做坏事的人。一直以来,有写能“熊样”的,取“狗熊”笨笨坏坏的样子。还有“尕怂”,有“小样儿”的意思。“瞎怂”、“哈怂”,意思是没有眼色,做不应该做的事,不合时宜的人。
有意思的是,生气了,骂人打架时用,有侮辱的意思。朋友之间,亲近的人用,“下次请你怂吃个饭喝个酒”,“你怂能快点来吗?”,表示友好。爱人之间,“老怂”,打情骂俏。我常常想,这个字,“从”+“心”,应该是顺着自己的心意想事做事,说明是厉害的,不窝囊的。可是,从,也许是顺从别人的心的意思。那可不就是迁就谦让,甚至怕事的意思?引申下去,
“从”别人的“心”,自己不就窝囊了?
年轻时,谁不血气方刚、雷厉风行?稍不顺意,小则提出抗议,大则恶语相向,重则大打出手,路见不平一声吼。“怂”的反面是厉害,不怕事、爱惹事、敢管事。老喽,就不一样了。“老炮儿”用广东话说,叫“北方老古惑仔”。虽然架子不倒,其实心里盼着“不要有事”,万不得已,才出马。冯小刚演得,有痞气,带匪气,对弱者怜悯并倾力帮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跟人对抗,是实在没办法,“被逼无奈”“骑头上撒尿了”,才出手。
其实,越老“越怂”,不是不敢,实是“不愿”。老了,走过了桥比年轻时的路还多,吃过的盐,也沉积血管脉道成为病灶。所以,看开了,想通了。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天边飞来一片云”,别说外人,面对亲情爱情,也少了盼望和奢求。所以,少了不平,少了你争我抢,少了争吵,可不“怂”了?
老了,躲一边,看风起风落,云卷云舒,当个“怂人”,宽容些、大度些、豁达些,没啥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