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人去书店,一般不买,就是纯看。一开始我是有目标的找书,没有钱买,就在书店看样本书。站着、靠着、坐地上,方式无所谓,只要光线能让我看到的清字;或是偶尔奢侈一把,买一杯咖啡舒舒服服坐在消费区,如果我今天准备一口气看完的话。后来我是没有目标的瞎逛,看书店推荐的又有什么好书,看除了小说分区其他大类,翻翻菜谱,看看养花养草的指南,偶尔看两眼历史和地图,不深究也觉得挺有意思。 就这样,放学之后我摸清了几个据点,最近的是家门口的新华书店,环境最好的是稍远的永旺的书店,咖啡最好喝的是昙华林里的一家小店。在书店里,大家走路都静悄悄的,有一次我穿了一双走路很响的皮鞋,踩在木地板上哒哒响了几次,抱歉的我赶紧溜了出去。 还在和男朋友暧昧期,我们就经常去书店,去书咖,聊书。看过的书聊心得,当时最爱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聊里面的人物性格,剧情走向和爱情观。可能也是我的一个小心机,在讨论剧情的同时,悄悄窥探对方的对爱情的想法,观点,暗自打分,这个人会不会以后对我不好,会不会变心,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内心完全就是一出大戏,比做阅读理解认真多了。 真正有进展的一次咖啡约会,在一家Costa,点的对于当时我来说巨贵的咖啡,一下午聊了几个小时,玩网上盛传的“十个问题让陌生人坠入爱河”的游戏。还记得我当时穿了一条绿色连衣裙,表面上一本正经的聊人生聊理想,内心想着他准备什么时候借机和我表白。后来居然被隔壁班的一个同学拍下了“约会”照片传达班级群上,要知道我们当时甚至没有确认关系,好生尴尬了几天,不过也加速了这段关系的走向吧。 后来出国了,逛书店成了最心安理得的消费。买书,那肯定要舍得花钱。更何况,英国的书店装修、摆放都让人无比心动,功力的不行的时候就会对那些心灵鸡汤、自我提升、励志的书籍念念不忘,统统翻一遍,觉得不错就买回家放在床头决定以后每天学习心得,结果就像是我另一篇文章里谈到的,我一本书都没有读完。越是不看书,越是心里慌得不行,越是想要改变,去书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终于,一次冲动的购书消费之后,我真的累了,背着书回去好累,看着书在床头落灰压力也好大,特别崩溃,觉得自己没救了。回家放好书,开始看综艺节目缓解这种疲惫,我决定不看完一本书之前坚决不买书了,再怎么做活动也不买。然后真的一年没有买书,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书店现在对于我而言,已经是一种动力来源,我不会特意去看书,但是每每走进书店,就会突然明白自己仍需努力,翻着书就会觉得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那么多优秀的人,我也想去结识呀。以后还是会常常光顾的,希望能尽早得闲读读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