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0,超过瘾的复仇小说!难怪余华金庸都爱不释手!

 微微传奇 2019-08-11


两部巨著传播的“宽恕”信息,实际都是在传递两位作家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来源 | Kindle电子书库



天库管将推荐一本传奇的书。

它发表于1844-1846年,历时不到2年,报纸136期的篇幅,讲完100余万字的故事。让当时处在七月王朝的法国,洛阳纸贵,《辩论报》一报难求。

甚至有疯狂的读者,不惜重金贿赂报纸印刷厂的排版工人,只为了在第二天来到前,能够隔夜先睹为快故事的新情节。

这部书就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1

它有着众多大师级的粉丝

2005年,当时某机构在对作家余华进行访谈的时候,希望他能给广大的读者推荐几本书,余华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基督山伯爵》。

“我是二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它的,当时我不吃不喝不睡,几乎是疯狂地读完了这部巨著,然后大病初愈似的有气无力了一个月。”

在自己读完之后,余华又把大仲马的作品作为教育启蒙推荐给自己十一岁的儿子:

“去年我儿子十一岁的时候,我觉得他应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我首先为他选择的就是《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我儿子读完大仲马的这两部巨著后,满脸惊讶地告诉我:原来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的小说。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也向克林顿推荐过《基督山伯爵》。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一个文学发烧友。有一次,他邀请几位作家到白宫做客。交谈期间,他问在座各位最喜欢的长篇小说是什么,马尔克斯的首选就是《基督山伯爵》。

中国已故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更是在自己被称为“中国的大仲马”时,谦虚地表示自己跟大仲马无法相比,并多次说他是从大仲马的小说中获得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仲马教会了他如何去写通俗小说。

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盛赞道:

“没有人能比大仲马更受欢迎了,他的名字已经胜过了法国,胜过了欧洲,他是整个世界的。”

通俗小说,在世界文坛一直受到轻视。

但大仲马仅仅凭借着通俗小说,就名正言顺的进入了法国先贤祠,与大文豪雨果“同宿”一间,受到全世界读者的景仰与赞誉。

而这部作品——《基督山伯爵》可以说是大仲马所有作品中最经典,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被奉为“世界通俗小说的扛鼎之作”

2

强大恢弘的谋篇布局

造就史上最伟大、最波澜壮阔的复仇小说

《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在成婚之际,蒙冤入狱,长达14年。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身为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等身份,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泰斯对几个仇人的复仇同时进行,这当中涉及到几大家族、几十号人物。

多条线索齐头并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谎言与诡计的步步为营,这些都被大仲马用他惊人的谋篇布局的功力,处置得一丝不苟!让人震撼!!!

3

影响深远

成为众多文艺作品的故事母本

自《基督山伯爵》诞生这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一系列以其为母本的文艺作品纷至沓来,可见,其影响的深远性。

无论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金庸先生的《连城诀》、甚至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都有《基督山伯爵》的影子!

在《基督山伯爵》里,我们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人性之美和人性之恶。

书中的最后一段,至今仍振聋发聩:

“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有的只是一种境况和另一种境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要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才会知道活着有多好。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4

时隔不到2年

欧洲另一篇复仇传奇向我们走来

在《基督山伯爵》完成之后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国的约克郡,一个天才女作家的另一部伟大作品——《呼啸山庄》诞生了,震惊了整个世界文坛。

同《基督山伯爵》一样,这部作品同样将复仇描绘地淋漓尽致。读这两部巨著,都会有一种神秘的恐惧压抑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小说讲述了被收养在呼啸山庄里的希斯克利夫从小受尽了屈辱与折磨,而在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变心转嫁他人之后,他愤而出走。

几年之后,衣锦还乡,开始对那些带给他屈辱的人和凯瑟琳进行疯狂的报复……

同样的时期,西方为何诞生了两部如此相似的小说呢?

5

相似的创作环境

造就了相似的作品

大仲马的父亲曾是拿破仑的将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大仲马继承了父亲的反封建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也曾两次被迫流亡国外。

所以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不同寻常,生活充满奇遇,意志坚强,毅力非凡,善于在危险的情况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唐泰斯就是这样一个“完美化”的人物形象。

而艾米丽·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享年30岁)也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

出生在牧师之家的艾米丽,其父是个比较激进的保守党人。所以,当时整个时代的动荡情绪和反抗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她的小说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反抗同样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被这同一社会的条件与社会关系贬低了的工人的反抗。

两位作家相似的创作经历虽不见得那么丰富,但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想象力,用高超的文学技巧在贫瘠的生活土壤上为我们构建了两座气势宏伟的大厦。

他们不仅以镜子般的客观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现实,更是发掘了人的隐秘的、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6

复仇,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其背后其实是爱

唐泰斯和希斯克利夫都是在用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最残忍的手段,使那些作恶多端之徒得到了应得的惩罚,善良得到了报答,正义得到了伸张。

他们都在将自己的夙敌一一打跨的同时,是爱情的力量至使他们人性返归,宽恕了他们的敌人,放弃了复仇,最终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天堂”。

只有通过爱才能得到救赎,爱才是人生的意义。

两部巨著传播的“宽恕”信息,实际都是在传递两位作家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基督山伯爵复仇后心满意足地说:

“……噢,伟大的城市!我正是在你跳动的怀抱里找到了我要寻找的东西;……现在,你再不能给我欢乐和痛苦。再见,巴黎!再见!”

*作者:库管,来源:Kindle电子书库。全国最大的Kindle电子书爱好者聚集地,提供正版书籍推送服务,微信公众号“Kindle电子书库”(ID:Kindle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