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姆立克急救法45年的风雨历程

 急诊医学资讯 2020-10-21

如果不是海姆立克的儿子在其网站(medfraud.info )上公开了关于海姆立克的一些事情,如果不去深度调研早期的文章,或许我们就没有机会了解真正逝去的他。在介绍气道梗阻急救法前,我们先花很长的篇幅来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他叫海姆立克(Henry J. Heimlich),一名美国胸科医生,1920年出生。

在美国,每年超过4000人因窒息而死亡。在上个世纪,当有人发生窒息的时候,人们还会以为,这个表现是心肌梗死。然而,海姆立克的出现,这一切都变了。1974年6月,Heimlich在Emergency Medicine 杂志上非正式地介绍了海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该法用于异物误入气道后所致气道梗阻的急救,这标志着姆立克急救法的问世。当月19日,西雅图邮报即报道了有人采用该法救治一名气道梗阻者。1975年,海姆立克在JAMA杂志发表的海姆立克法及率先发布人窒息时的表现轰动了世界,海姆立克法传遍全球。据称,从1974年到2016年的42年间,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这其中不乏有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等。《世界名人录》称Heimlich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2016年12月12日,Heimlich在家中心脏病发作,12月17日,Heimlich因抢救无效离世,享年96岁。海姆立克有生只遇上了两起窒息而亲自使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成功急救的例子,分别是在他80岁和96岁时。

海姆立克以宣传海姆立克法而闻名于世,但他与学术界之间存在着猛烈的纷争。他声称异物卡入气管时,使用背部拍击法会导致病人死亡,矛头直指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因为数十年来他们都推荐使用这个方法,舆论认为是他们的这个错误的宣传导致很多人死亡。鉴于海姆立克法的发现和成效,1976-1985年期间,美国红十字会与AHA初步把海姆立克法提升为气道梗阻急救的备选方案,但仍首选拍背数次作为窒息的急救方法。1982年,海姆立克资助了耶鲁大学的研究,其说服了美国心脏协会取消拍打背部作为处理窒息的方法。1985年AHA将背部拍击法移出指南。做出这个决定的很大因素是传统教科书及舆论的压力,即认为拍背操作只会使异物卡得越来越死,其后果便是患者死亡。根据梅奥诊所和美国心脏协会的罗杰·怀特医生所述:“这一点也不科学,海姆立克用他漂亮的策略和恐吓压倒了科学,所有人,包括我们在美国心脏协会的,都屈服了。"迄今,AHA仍然首推腹部冲击法,如果此法无效则再尝试胸部冲击法。理由是为了简化培训,尽管胸部冲击法、拍背及腹部冲击法都有效(近期依据见后描述)。AHA推荐腹部冲击法基于的是一篇大型病例系列报道,513例窒息患者中,在院前急救人员到达前,50%已通过腹部冲击法得到救治。急救人员到达后通过腹部冲击法成功救治者占85%,病死率不到4%。如果病人很胖,施救者抱不住病人,或者病人是孕妇,AHA建议进行胸部冲击,而不是腹部冲击。同样,对于1岁以下婴儿,因为担心腹部脏器损伤,AHA认为腹部冲击法也不合适。

1986-2005年间,美国心脏学会及美国红十字会将海姆立克法作为气道梗阻现场急救的唯一方法。而到2005年时,AHA成人气道梗阻抢救指南将海姆立克急救法改称作腹部冲击法(儿童章节仍然呼其海姆立克法),指南还指出胸部冲击法和拍背对气道梗阻也有作用。2006年,美国红十字会降低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推荐等级,恢复到了1986年的推荐水平,对清醒的患者推荐先拍背部5次,无效再做5次海姆立克急救法。而对于昏迷的患者,指南推荐胸部冲击法。该指南也废除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称呼,并叫其为腹部冲击法。梅奥诊所与欧洲复苏委员会建议,在严重气道阻塞时,应交替操作五次拍背和五次腹部冲击。

在某些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当局认为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使用腹部冲击,在急救时并不推荐使用。相反,建议使用胸部冲击。

2016年5月,媒体报道海姆立克本人使用腹部冲击法拯救了他养老院的院友,同时也是海姆立克本人有生以来第二次使用该法。谁知道半年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按压胸部和冲击腹部,到底哪一个效果更好?

按压胸部和腹部冲击都可以对堵塞的气道产生一定的压力,那么到底按压胸部和冲击腹部到底哪一个效果更好呢?2000年,Resuscitation杂志发表了挪威航空急救Langhelle等的研究,在完全气道梗阻的尸体中,标准的按压胸部产生的气道峰压是40mmHg,而冲击腹部产生的气道峰压是26mmHg,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也就是说,标准的按压胸部比冲击腹部有更高的冲击压力,更有可能会使得气道中的异物被推出气道。

然而,海姆立克看到这篇文章后显然不舒服,这一年他刚好80岁,我们这里称他为老先生,他赶紧给杂志社写了一篇letter发表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基于生理,而不是猜测,他列举了自己的观点:

1.海姆立克法通过抬高横膈,均匀地将肺进行压缩,在0.25秒的时间可以产生940立方厘米的气流量,这样相当于每分钟产生205升的气流量。正因如此,海姆立克法在全球已挽救成千上万个患者。

2.海姆立克法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可以将水从溺水病人的肺中排出。1982年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发现4次海姆立克操作可以排出肺内的水。这一点在今天简直是要被强烈批评。海姆立克老先生最不应该的就是擅自推广自己的方法用在溺水,误导性和危害性可想而知。

3.胸部按压可导致并发症,比如肋骨骨折,他说,1992年AHA指南就说了在一些病人身上进行胸外按压可导致肋骨骨折。他还说,即便是用了正确的方法,胸部按压还可以导致比如胸骨骨折、肺挫伤、肝脾撕裂、脂肪栓塞。他还援引了1985年美国某外科医生的话,说海姆立克法是安全的,是有效的,很容易被普通人掌握,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病人都可以做,可以在儿童上做,也可以给自己做。可是,殊不知,海姆立克法更是一项高危操作,以Heimlich为唯一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发现近十来年的相关文章主要围绕的主题是并发症:

2018-2019年文献报道海姆立克法导致膈肌破裂、膈疝、主动脉夹层、食道穿孔。

2011-2013年文献报道海姆立克法导致脾脏破裂、胃扭转。

2007-2009年文献报道海姆立克法导致主动脉腔静脉瘘、腹主动脉破裂、急性胰腺炎、胰腺离断、腹主动脉血栓、肝破裂。

2000-2004年文献报道海姆立克法导致吞咽困难、主动脉内支架移位、主动脉血栓、胃小弯破裂、肠系膜撕裂、肠系膜挫伤、腹腔出血。

海姆立克老先生非常气愤地写着,Langhelle同志不使用Heimlich maneuver这个名词,而是使用abdominal thrusts(即腹部冲击),殊不知这个所谓的腹部冲击产生多大的危害,因为位置不固定,造成肋骨断裂和肝脾损伤,而正确描述Heimlich maneuver的术语应该是膈下冲击法。

时间回到1974年,这一年是海姆立克人生大爆发的开始,6月1日他在急诊医学杂志公开发表了海姆立克法,随后1975年在JAMA杂志介绍了自己的海姆立克法。我们今天见到的类似下图的所有图片的起源正是来自这篇文章,海姆立克首先搞清楚了气道食物梗阻时会出现这样的表现,为什么说是首先呢?因为他描述到,以往人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心梗,所以他要站出来科普扫盲。他说,气道食物梗阻的人不能说话或呼吸,开始变得面色惨白,然后是发紫,最后倒地不起。在此方面,我们称他为"窒息之父”一点都不为过。

下面两幅图描述了海姆立克法的手法,是JAMA这篇文章中附带的,可能是他自己画的,同时还附上了他描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下面这两幅图则描述的是平卧位时的海姆立克法,包括附上了他描述的具体操作方法,笔者查阅文献发现了一篇近期的研究文章,说平卧位比普通站立位的效果更好。

他在文章中提到,自从我公布了海姆立克法后,短短9个月内就有162例食物梗阻或溺水的病人获救,这些信息都是从医生、护士、军医、老百姓私下发给自己获得的。162例中,121例是成人,41例是儿童,儿童中有27例是被家长救回来的。从气道中喷出来的东西包括牛肉、鸡肉、生菜、苹果、爆米花、热狗、土豆泥、药片、糖果。

他说,最初应用海姆立克法可以驱赶出肺内的水,然后给予氧气,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是最有效的救命技术。OMG!老先生原来在1975年就开始乱说话了,原来早在1975年就有人使用海姆立克法救治溺水病人了!!他竟然还引用了自己1974年8月24日在《芝加哥每日新闻》发表的文章:

海姆立克法可能开辟一道新的复苏方法。我有一次在岸边看到一个人被救生员救上岸,我使用了海姆立克法,结果水从他的口中涌出,然后就开始呼吸了,他随后要去医院治疗肺炎。

他在文章中还提到,6个人成功实施了自救,这表明当没有人帮忙的时候,病人应该自己用拳头或者坚固的物体按压自己的膈下区域,以挽救自己的性命。

通过JAMA这篇文章,海姆立克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营销。虽然今天来看这篇文章会有很多令人批评的内容,但他做的最大的贡献是让人们知道气道异物梗阻究竟是什么表现。

然而,海姆立克提倡将腹部冲击作为处理溺水的方法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红十字会质疑他对于腹部冲击能帮助溺水患者的断言。他的儿子,彼得·M·海姆立克声称在1974年8月,他父亲发表了第一篇造假文章,以便于推进腹部冲击对于急救溺水者的使用。

1988年海姆立克发表的题为海姆立克法用于溺水救治一文颇具争议!


上文划线处,他又开始胡说,“口对口呼吸需要等肺内的液体去除才能有效进行,而海姆立克操作可以驱除水、呕吐物,是一种人工呼吸方式”。然而,早在前几年,海姆立克式急救操作在溺水中的应用就已经遭受到质疑,见下列标题:

对此问题,美国医学研究所于1993年成立专家组对海姆立克法进行了深度调研。1995年,他们将结果发表在急诊医学杂志上,该文通过一系列证据非常负责任的对海姆立克式急救操作在溺水中的应用及其危险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红线英文句意如下:

海姆立克法对于移除误吸的固体异物是有效的,但是溺水时很少见因吸入固体异物而造成的死亡,而且认为该操可引出肺内液体的依据是不足的。使用海姆立克法造成的潜在危害包括:延误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同时合并颈椎骨折,那么该操作会造成相应的并发症。

文章指出,没有实验依据表明腹部冲击法能有效去除呼吸道内的液体(下方红线处英文标记)。


在历经现代心肺复苏之父Safar的系列研究之后,心肺复苏已成为溺水复苏的标准操作,将水引出肺内的所有尝试都已不再被推荐。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医学研究者所做的推荐意见。

然而,1995年,美国最大的私人救生员公司竟然训练3万多名救生员将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溺水施救的首选方法。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对于溺水的救援的准则不再引用海姆立克的文章,并且警告说使用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对于溺水的救援是未经证实的和危险的,由于其有可能会因为呕吐而导致窒息。

海姆立克研究所现已停止在其网站上提倡用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来救治溺水者。

2019年5月,Fox新闻推送了“海姆立克之子质疑著名的抗窒息操作是不是最佳或最安全的治疗”一文。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974年,胸外科医生海姆立克博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播放电视节目,宣传海姆立克法是从气道移除异物的最佳方式。

“从我父亲在1974年首次介绍一直持续至今以来的争论是,海姆立克法是否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海姆立克的儿子现在拥有一个网站,专门揭露他和他的妻子“广泛而看不见的欺诈历史”“这(海姆立克法)似乎可以帮助一些人,但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获得帮助,或者如果换成拍背会有多少人获救呢?”。“海姆立克真的让人们懒得去思考除了他的腹部冲击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2015年,美国红十字会顾问委员会议在华盛顿召开,该会议集中回顾了关于完全性气道梗阻急救方法选择相关的文献依据。一共四项较高质量研究分别支持腹部冲击、胸部冲击、背部拍击法。其结论是,对于完全气道梗阻的病人,施救者应给予背部拍击及腹部冲击(或胸部冲击),无意识无呼吸的完全性气道梗阻病人,应给予心肺复苏,如果看到口腔异物应徒手予以清除。

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年出名的海姆立克也招来麻烦。在其儿子发起的网站上不免看到不少关于他的负面评价,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批判,认为该法缺乏循证依据,他广泛推广的这个方法与循证医学背道而驰。


海姆立克法拯救了全球的很多人,但也是最具争议的急救方法之一,并将长期争议下去,这个急救名称将来还有可能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虽然海姆立克本人存在很多污点,但他的急救方法仍然流传于今 ,并将长期发挥作用。

最后敲黑板看重点:完全性气道梗阻(即重度气道梗阻)如何施救?让我们来看看四个版本

Version 1. 加拿大院前急救手册版

有反应的成人或1岁及以上的儿童:5次拍背,5次腹部冲击,5次胸部冲击

有反应的肥胖成人或孕妇:5次拍背+5次胸部冲击,反复进行,直到开始呼吸或咳嗽,或变成无反应。

有反应的儿童(矮小者):5次拍背,然后5次胸部冲击或5次腹部冲击,以此重复。

自己一人,如何自救?靠在安全的椅子上进行腹部冲击:

1岁以下婴儿:5次拍背+5次胸部按压,反复进行,直到开始咳嗽、哭泣、呼吸、或无反应。

一旦变为无反应(注意,无需再判断有无呼吸),派人拨打120,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首先应将患者置于坚硬平面上开始心肺复苏,应首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后打开气道,如果看到异物则进行移除,如果看不到,不要伸手指进患者咽喉,这个操作可能会使得异物掉的更深。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重复进行cpr操作,到2min时如果还没有打急救电话,则开始呼叫120,继续cpr,直到患者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Version 2. 美国红十字会版

有反应的成人:5次拍背+5次腹部冲击,循环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能强有力咳嗽或呼吸、或变得无反应。

有反应的儿童:5次拍背+5次腹部冲击,循环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能强有力咳嗽或呼吸、或变得无反应。

有反应的婴儿:5次拍背+5次胸部按压,循环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能强有力咳嗽、哭声、或变得无反应。

Version 3. 美国心脏协会版

成人:使用腹部冲击法重复冲击,直到异物被冲出、能说话、咳嗽、呼吸、或失去反应。

肥胖或孕妇:使用胸部冲击法

儿童:使用腹部冲击法,如果抱不住则可采用胸部冲击法

婴儿:五次拍背+五次胸部按压,重复进行,直至婴儿呼吸、咳嗽、哭泣,或失去反应

一旦无反应,如果需要,则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可只做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每按压30次都要打开气道,发现口腔有任何异物都要取出。

Version 4. 欧洲复苏委员会版

成人:五次拍背+五次腹部冲击法,重复进行。

儿童:五次拍背+五次腹部冲击法,重复进行。

婴儿:五次拍背+五次胸部冲击法(要求比普通的胸外按压要更有力,速度更慢),重复进行。

如果失去反应,置于硬质地面上;对于儿童,打开气道,清除看得见的异物,给予五次人工呼吸,观察每次呼吸的反应,如果一次呼吸没有使胸廓抬起,则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人工呼吸五次。五次呼吸后还没反应,则开始胸外按压,以15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持续1分钟或五个循环,然后拨打120(如果还没打电话的话),对于成人,则先进行胸外按压,然后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每次按压结束后清除看得见的异物直到病人恢复及正常呼吸。

注意:

轻度气道梗阻表现为能够发声,能够有力咳嗽,或者说是具备有效的咳嗽(即能够哭泣,能口头回答问题,大声咳嗽,咳嗽前能吸气,具有完全清醒的意识),由于气道未完全梗阻,此种情况下使用胸部冲击、腹部冲击、或胸部按压产生的风险远远高于益处,因此轻度气道梗阻不应使用这些积极的措施进行急救,而应鼓励患者通过咳嗽的方式将异物咳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因为随时可能会转为重度气道梗阻。如果变为无效的咳嗽(即不能发声、咳嗽无声、不能呼吸、发绀、意识水平下降),则提示重度气道梗阻,如进一步变得无反应,则提示已发生窒息性心脏骤停。

最后,抛给大家一个问题,如欧洲复苏委员会指南所述,对于无反应的儿童完全性气道梗阻的病人,需要先进行五次人工呼吸,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操作会不会造成异物堵得越来越死呢?请留言分享你的智慧。

关注急诊医学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