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备受国内外艺坛瞩目。先生传统功力深厚,诗书画印融会贯通,然其取法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一生竭力探索与创新,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及旺盛的生命力。 先生多年教学授徒,桃李遍天下。其课徒贵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启发,同时给予方法论的指导,深入浅出、金针度人。 现搜集部分先生对学生印作的评改,编辑整理分期奉上,与各位印友共同学习交流。 会 景 楼 ▲ 原作 韩天衡先生评改 '会景楼'属仿汉之作,然明显地有近人仿汉之习气,如以利刃在线条间细切即其一也。此印稳妥而近于呆板,原因在于: 一、字的配篆过于机械地作横平竖直的堆砌。换言之,作者在配篆时完全排斥了感性和热情,而感性和热情较之理性往往更近于抒发艺心。 二、在配篆时,忽视了留红(即空地)与字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留红形状的太方正、太几何形,都会酿成形式上的呆板。 具体分析'会景楼'的留红:'会'字上方留两'三角形',下方留一小'菱形';'景'字下方留两小方形;'楼'字'娄'旁下方留一突出的长方形。细考此印留红,相互之间总的说来还是有交流的,与文字也是顾盼有情的。唯'娄'旁下方突出的长方形留红过于抢眼,与其它处留红欠协调,与全印文字也少和谐。据此,吾对此部分做了改动。此外,线条间太多的断点,非但不古拙,反而给人以眼花缭乱般的做作感,故也应填去大部分。 ▲ 改稿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