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图索骥,古窗花皆有出处,值得收藏的文玩古董指南:《古窗花里的家园》(三)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8-11

《古窗花里的家园》(文/郑德贵 图/宋林昌)

第四章  神话传说  日月西行下的大神背影

神话是什么?茅盾先生曾下过定义:  “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在原始时代,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无法进行解释,只能凭借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这样,头脑中便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大神”皆具“尚德”精神,这在他们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保民佑民的责任感”上皆有体现。这种“尚德”精神,使中国文化处处体现着对“德”的要求,使得我们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置于首位。

神话,在被赋予了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的同时,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及情感,铸造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

神话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物的品评与期望,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的教育,也影响着现代文明的走向。

凤穿牡丹:富贵华美喻祥和(清代)

在四瓣花的围绕下,牡丹与凤熠熠生辉。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两者结合,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据传,有大户人家为女儿置嫁妆,特令匠人雕刻十二幅组窗,花样为“凤凰牡丹”。从未见过此二物的匠人愁苦不堪,一牡丹仙子骑着金凤凰落于窗前,匠人受此启发遂雕刻而成。出嫁那日,迎亲队伍经过玄妙观前,金凤凰突然冲天飞走,牡丹花黯然失色。

因有此说,故在民间,人们常把以凤凰、牡丹为主题的纹样,称为“凤穿牡丹”,寓意春情萌动,富贵和谐。

麒麟送瑞:并蒂花开万年红    (清代)

麒麟,头生一角,遍身披鳞,似鹿有尾。因超脱沼泽,行不踩蚁虫,止不踏花草,被视为祥瑞之兆。位居“麟、凤-龟、龙”四灵之首。

后来,在权利角逐中,性善的麒麟被排挤到民间,但其地位丝毫不减。据传,孔子生时,麒麟曾降临,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 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另外,麒麟因具有祈福和安佑之意,而被当做饰物佩戴。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麒麟作为史湘云的护身符而被大篇幅描写。黄梅戏《女驸马》中,男女爱情受阻时,也以麒麟为信而发誓: “麒麟成双人成对,三心两意天地不容。”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喜之夜双方麒麟终于成对。

天官赐福:吉祥和瑞遍地生(清代)

道教中,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乃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  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在民间,天官居赐福因为被用作祈福消灾的吉话,其信仰亦很普遍,  以它而出的吉祥图中,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身穿绣龙红袍,怀抱如意,手执“天官赐福”的横幅,头顶脚下皆被祥云、蝙蝠等物环绕,寓意天官大抵将美好生活赐予人间。另外,  民间戏班开场也必演此剧,与此有同工之妙。

五老观图:风流雅韵惹人羡

 

据南宋《齐东野语》记载,五老观太极图中的五老为八十岁的丞相杜衍、九十岁的礼部侍郎王涣、九十四岁的司农卿毕世长、八十八岁的兵部郎中朱贯及驾部郎中冯平也。松树下,五位长者或弯腰,或侧身,或偏头,或仰头大笑, 或对空凝视。

看到此幅窗花,总会让人遥想起数千年前,前辈者闲居里舍,放纵诗酒之乐的趣事。其中风流雅韵,总让人歆羡。当初世人因为想慕其间的惬意及高寿多福才将此情此景或绘于纸上,或雕于木上,想必那后来不惜花费重金将此括于囊中的屋主大抵也是如此吧!

独骑青牛:道是无为却有为(清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被后人研读了千年的《道德经》正是老子学术中的精华。诸侯争霸、格局混乱的春期战国时期,老子这一思想自然极难实现。屡次受挫后,他只能“安详平静”地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老子与青牛的典故一直被津津乐道地传说并演绎着。其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无论帝王之家或是寻常百姓,都将此当作吉祥的象征,或雕刻成窗花,或绘成图案贴至门上。而那部《道德经》亦被誉为“万经之王”供后人凭吊。真可谓“独骑青牛出关去 道是无为却有为。”

八仙铁拐:缘来何处无需老(清代)

小时候,常听人讲起八仙过海的故事。最羡慕他们神通广大,可以云游四海。

八仙中,要数铁拐李资历最深,也最为人熟知。关于他的身世由来传说颇多: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一说本命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遂乘而去;一说姓李名玄,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七日魂返后发现徒儿以将其身体火化,只好附身于一蓬头垢面的跛脚乞丐。

窗雕中,形态极为逼真的铁拐李,一手持宝葫芦,一手持酒壶,仰头鼓腹踩着外八字儿醉醺醺地远游而去。此中意味恰似在说:真作假时假亦真,缘来何处无需考!

犀牛望月:天地万物始和谐(明代)

易学中,牛是“坤”卦的另一种表述,指大地,对应人的身体。月是“坎”卦的通俗说法,对应人体的肾精。犀牛望月一说,意指天地之间始终和谐。因为国学的精要很难用理论表达,所以往往借助神话阐述。渐渐地,犀牛成为神话传说的灵兽,可镇水避灾,使风调雨顺。

窗雕中,祥云托明月  桂花开中秋。一犀牛卧水渚之上,抬头望向空中月,再配以花朵、寿桃、佛如意等物,更是祥瑞之兆。此外,另有颇具韵味的点睛一笔:窗上方如意框内的白瓷盘上,盛放着石榴, 寓意风调雨顺的年景里大伙皆可不花钱的“白吃”。

济公云游:一片净土在心中(清代)

在中国,尤其是江浙一带,济公的传奇故事同那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谣都广为流传。传说,前世为降龙尊者的济公降生到善人李茂春家中,后投身灵隐寺,自号“济癫”。济公不限佛门清规戒律,行为“异常”,常肩披破布袋,丢鞋弃袜云游天下。他风趣幽默,专爱打抱不平,那些为富不仁的恶人对他又恨又怕,而百姓则视他为活佛。

如今,此幅窗花被置于阆中的水码头,  日复一日,同湍流不息的河水一起,守护着古城。正像歌中所唱:  “哪里不平哪有我……一片净土在心中。”

三星高照:报竹声声年来到(清代)

每逢除夕,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朝着南面的窗户望向夜空,会看到闪着蓝光的“三星”直入眼帘。

三星,在民间亦指福  禄、寿三星,象征着吉祥、富裕和长寿。除夕夜21时左右,三星升入正南方的天空,也是这一夜的最高位置。民间的谚语:  “三星高照,新年来到”即由此而来, “三星高照”在不同地域有不同表达,如北方称“三星拱照”,江浙称“三星在户”,云贵川称“福、禄、寿三星”,无论哪一区域,都属家门吉利之兆。

麻姑献寿:夺目天仙见沧海(清代)

关于麻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所著的《神仙传》:  “东汉时,神仙王方平去拜访朋友蔡经,还请来了麻古——一位美丽的女子,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梳着高髻,余发垂到腰际,身穿光彩夺目的天衣……”

麻姑心地极其善良,且长寿。据传,她曾见过东海三次变成桑田,且每年三月初三王母的蟠桃会上,都会献上以绛珠河畔的灵芝酿成的美酒。由此说演绎而成的即是“麻姑献寿”图,正如此对窗中所雕:麻姑手捧寿桃,肩挑花篮,身畔一鹿一鹤,正衔卷而望。

送子观音:祥云笼伞报喜讯(清代)

古时洛水,河宽浪急,渡船常被卷翻。观音知道后便化为美貌船姑在此摆渡筹钱。王孙公子慕名而来后,观音生出妙计:  “将元宝掷到我身上才可嫁”。不料,吕洞宾暗中捣乱,让一个叫韦陀的后生掷中了元宝。为守信用,观音将小后生带回安置在莲花宝座的对面,做一对永不拜堂的望门亲。谁知吕洞宾又来找乐,问何时才能吃到“红蛋”。观音知晓缘由后好气又好笑地说: “只要你日夜向我磕头诵经,便包你吃‘红蛋’。”

在此传说的演绎下,观音被称为“九子母”,有“送子娘娘”  一说。据传,凡婚后不孕者,拜了观音就会生育。此窗雕中观音手抱幼孩,乘祥云,掩笼伞。 民间传言中,观音送子多为贵,  因此,旧时木雕中此图多与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打马游街,衣锦还乡等成套。

第五章   民俗万象  物换星移那一抹风情依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类“学说”,它们自成体系,与众不同。它们穿过高不可测的外衣,也戴过封建迷信的帽子;它们包含有盲目的信奉,也隐藏着伟大的真理;它们有令人惊叹的神奇巧合,也有屡试不爽的箴言哲理;它们有时会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壁垒,同时也是打开神秘世界的钥匙……它们也许不是科学,却比科学更加深奥和神秘。它们,就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作为一种博大精深、内容宏富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绵延久远、涉及广泛,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无不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生活在社会中,便是生活在民俗中。虽然民俗的现象及演绎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作为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在空间上,它或随意、或临时、或即兴地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华夏千载,民风悠悠。

物换星移,风情依旧,它犹如雄浑壮美的交响乐,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孝悌忠信:君子务本道自生(清代)

《论语·学而》中有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皆是仁的根本。而“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不止是大成至圣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更是人生的八德。

在古城阆中杜家客栈后院的小楼上至今还保留着“孝、悌、忠、信、仁、义”六扇古文字窗花,另外的两扇已不知所终。值得庆幸的是,两千多年前古人所倡导的准则,在古城的今天仍被世人敬仰和传承。

礼让长者:千年一让传古今(清代)

《荀子一修身》中有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左传》中亦有言,礼乃“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一称,不管是让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的“孔融让梨”  ,深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的“岳飞问路”,还是像窗花中所雕的一僧人侧身止步,,让一白翁优先通行的“礼让老者”,,都可谓是“礼仪”之典范,值得被当作佳话世代传颂。

鹿鹤同春:天地四方万物荣(清代)

鹿,颇有灵气与仙气,又可同“陆”。鹤,  志存高远而长,  又可同“合”。春之寓意则取花卉、游,松树长寿形象。故此“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泛指天下皆春,万物向荣,特寓人生长寿。

龙凤呈祥:比翼双飞百年好(清代)

据传,春秋时,有女弄玉,  生性喜欢品笛弄笙。一日,弄玉用玉笙释放怀春之情时,忽有一阵袅袅的洞箫声和着响起。一连几夜,笙乐如龙音,箫声如凤鸣,合奏时方圆百里都可听见。其父命人寻至华山,发现一人名唤萧史,善吹箫,音可传数百里,遂带回宫中。

两人同奏,一曲未完,殿内金龙彩凤都翩翩起舞,众人听得入痴,齐赞道:  “仙乐!”婚后,两人同奏同鸣,引来了天上的龙凤。一日,萧史说:我怀念在华山幽静的生活。弄玉说: “我愿与你同去享山野清净。”二人合奏起来,片刻龙飞凤舞,祥云翻腾,遂双双乘龙凤呈祥而去。

后人为纪念,遂以龙凤呈祥来寓意夫妻问相濡以沫的忠贞爱情。此窗雕中镶嵌有云龙纹、缠枝花、中国结,牡丹等物,其吉祥美好之意不言而喻。而全窗纹饰繁复饱满,高浮雕全镂空,矿物彩鲜美红艳,正像极了那一段动人美艳的传说。

祥云卷草:福喜对窗话如意(清代)

如意纹源于明清时期名叫“如意”的玩物,堪称祥云与卷草的合壁,  如云头形的上中下三个停顿如卷草状的一波三折的曲线,构成了如意形的全部:  曲折、空灵、回转、停顿……

此对窗一窗雕如意纹、蝙蝠衔中国吊穗花结、石榴花果及“喜”字。一窗雕太阳、宝相花,如意云纹和石榴花果,  寓人生如意、生活阳光、双喜双福、多子多福。全窗镂空雕刻,技艺非凡, 手法高超,矿物着色华美高雅。

善缘善果:同源三生有万物(清代)

善缘,就像你不经意间丢下的二粒种子,待发现时,这粒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巨树,夏天有一片阴凉,雨天有一处避雨,乃成为善果。避。有善念者才会有善缘,有善缘者方能得善果。就像那粒种子,是缘的中心,像涟漪一样荡开的是无止境的福果,是不了的缘。

此窗花由三重同心圆构成,一如此前所说的实物化再现。其第一、二重圆弧线间隔部分雕刻蝙蝠、花卉及盘长(盘长为佛教宝物之一,因无头无尾,长而无止,故叫盘长);第二、三圆弧线间雕蝴蝶、蝙蝠及盘长;三重圆内雕花饰、佛珠挂件和牒佩,佩饰两侧雕“喜”字纹。其选形和雕刻纹饰将窗花主人的佛学理念含蓄表达了出来,即同心则圆满,善缘必佛(福)报,喜自德而来,三生有万物。

诗书礼乐:诗书立家富贵在(清代)

窗主人想必是读书之人,红紫鲜艳,矿物颜料着色的窗花,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那故事里是“诗书礼乐真善美”的情怀,是“琴瑟琵琶喜怒哀”的境界。放眼看去,对窗窗心外边沿线雕缠枝花纹和书卷,窗心案桌上放书籍,书中间放一花瓶,瓶中插花,那是含着平安富贵、诗书立家等美好寓意的诗行。

五星朗聚:天人合一看兴亡(清代)

五朵花有规则地散布于一圆轮中,既为点缀,又为支撑。此意向被称作“五星聚”,指“天人合一”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密集聚合的罕见天象。其乃祥瑞之“天意”,出现时则会“王更纪”或“改朝换代”。

《史记,天官书》曾载:  “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皆大,皆小,事皆小。”依照此说, “五星朗聚”之祥瑞多是针对有德者而言,无德之人,则反遭其祸。

宠辱不惊:任他尘世几多嚣(清代)

在古代,与世无争是很多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生活方式。他们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于是纷纷回避退让,隐居山野。此举看似消极,实际上却可羡而不可及。

窗雕中,樵夫伐树抛叶,步步紧逼。而牧童却卧于岩石之上,闲看花开花谢,遥望云卷云舒。相比之下,那丝剑拔弩张终是惨败于牧童宠辱不惊的超然洒脱中。这幅窗花于颠沛流离中几易其手,想是那些主人心中都存了些超然的气味吧!正可谓: “鸟穿浮云云不惊,沙尘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我自逍遥静凡心。”

终身俸禄:富贵荣华俱常在(清代)

在一花卉宝钱及工字形如意纹饰的裹挟中,一只鹿,跃跃欲试地望着悬崖松树上悬挂的钟奔跑而去。鹿,谐音为“禄”。钟,谐音为“终”。此幅窗花寓意终身俸禄,繁荣昌盛。

喜上眉梢:鹊鸣声声福音至(清代)

“喜”字形窗花中,点缀着如意花纹及花果。中心的树枝上,一只喜鹊与树下的豹子正遥遥相望。古书《禽经》曾记载:  “鹊鸟,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起声则喜。”

自古,喜鹊都是故乡人最为喜欢的一种生灵。其“鹊噪行人至”一说更是民俗、戏曲和小说中常用的欢聚意向。如今,那“报喜”的故事,或榜上有名,或亲友到访,或情人顾盼……皆因时间太久而静默如谜,然而那赏心悦事的喜意,在不经意间却依旧扑面而来,给人平添心喜。

硕果繁花:胜似仙府比天月(清代)

全窗采用浮雕式镂空雕刻法,将众多花卉、果实、如意纹丛聚,可谓形美韵神,气浓工巧。蓦地想起《西游记》第九十四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其中“花团锦簇”的盼富贵气象想必也不过如窗雕之美了吧!

莲生贵子:莲花童子两相依(清代)

亭亭玉立的莲花,一活泼天真的童子居于其中。它们的周边,镶嵌了花卉、杂宝等吉祥之物。在旧时,此种图案常被送于新婚夫妇,寓意连生贵子,吉祥如意,母子相依。

 人间烟火:平淡清香最有味(明代)

此幅窗花以萝卜、茄子等常见物象为主题,虽淳朴简洁,却耐人寻味。

《论语》有云: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此中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不止与此“人间烟火”味两相吻合,更是绝妙的养生法则: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求时髦,不扮贵人相。随遇而安地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如此即好。此窗保存在古城阆中三陈府邸琼墙上,三陈在宋代是状元进士、宰相、府尹官宦大家,古仕子为官后的淡生活理念让人敬佩。

年年有余:锦鲤尺素乾坤大(清代)

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旧时,古人为秘传信息,  多以绢帛写信置于鱼腹中,此即“鱼传尺素”之典故。

到唐宋时,不止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  以明贵贱,就连民俗岁末祭祀中也多讲究供鱼,  皆因鱼谐音为“余”,象征富贵。窗雕中,一鱼悬挂于人字结及佛珠串下,外围更是镶嵌了双环圈、如意纹等吉祥物,正取自“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之意。

并蒂莲开:百年好合结同心(清代)

如意形窗中,一朵并蒂莲肆意地盛放于瓶中,加上其自然流畅的雕刻手法,不由地让人想起那广为传诵的名句:  “青荷盖绿水,荚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

并蒂莲,又称“花中君子”,乃茎秆一枝,花开两朵。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  自古便被视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封侯挂印:高升通达誉光彩(清代)

花树下,一猴手持木棍正欲悬挂一封印,周边雕花果纹饰,寓“封侯挂印”。此乃传统的寓意纹样,  意即古时帝王赐爵授印予臣下,隐喻高升通达之意。

忏悔于佛:无穷般若心自在(明代)

静室内,一人坐于床上,双眼微闭,转捻佛珠。另有一人双膝着地,颤抖双手,好似忏悔其执迷。桌上的木鱼,正如耕云先生所说:  “内心安适,俯仰无愧。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开,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 “忏悔于佛,何必当初;  自己作孽,悔过亦善。”一扇小小的窗雕,蕴含着多少做人事理啊!

官察民情:松下清茶细品咽(清代)

此窗窗心所雕画面主题:走进民间,体察民情。画面雕一古松,松旁一间门亭,梁敞壁漏,店主手持茶壶,欲酌其茶。一紫衣绶带的官员与店主半蹲半坐于地上。官员一手抚须,一手端茶,微微吹茶,细品慢咽。店家的苦困,生活的不易,仿佛都随官员捻着的胡须全然了知,也随着细品慢咽的茶饮熟记于心。从图中可知中国古代为官者,并非都是昏庸之徒,官吏中仍有不少清正廉洁,勤于政务、忠于皇朝体恤百姓的好官,也正是这些好官维系着中国封建体系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花鸟条屏,独占人间一自由(清代)

此对窗花采用镂空雕刻,技法精湛老道,细腻流畅。水波荡漾的荷花池中,一对鸳鸯正成双成对地嬉戏游玩。旁边另有一丛梅花,其间鹊鸟流连栖息。

关于“梅”、 “荷”,古人遗留的佳句颇多,或“寒姿霜晓露华浓,玉骨冰肌凝朔风。”又或“出浴麦根娇魂在,独占人间一自由。”两物向来给人以孤傲、高洁之印象,此中用鸳鸯。鹊鸟点缀,于高洁间又多了几丝俗世的意蕴,正如世间百态,唯有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才可动人。

禄路顺达:步步高升享荣华    (清代)

《汉书,蒯通传》有载: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其中,  “鹿”喻帝位,作“禄”解。窗雕中,在六朵祥云卷草纹的裹挟下,一鹿蹄踩如意,含情回首,唇间衔花,正扬蹄奋疾, 寓意禄路顺达,步步高升。

恬静贵妇:一抹微笑意几许(清代)

窗雕中,一面含微笑的女人端坐于石榴树下,在她身畔,除有一犬仰头相望外,周边亦布满了生动优美、极富动感的缠枝花纹。

缠枝花,  因其连绵不断、疏密有致而有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寓意。此时此刻,它与女人脸上那抹恬静的微笑一起,生出一股绵柔之力。但那微笑却不知因何而起。她是回味过往的爱情,还是思念伊人的远归?抑或安足于生活的愜意?

称心如意:吉祥在手乐消遥(明代)

在国人的祝福语中,  “如意”的使用率高之不下。它到底缘何而起?如意,  源于古代的“爪仗”,  民间俗称“痒痒挠”、  “老头乐”,于魏晋南北朝走红,成为帝王及达官贵人手中之物。待到乾隆时则成为象征吉祥之意的佳品,常被用作赏赐王公大臣及选定皇妃之物。

此窗通体用如意纹雕刻成的团花及角花点缀,  淳朴古雅,恬淡内敛。用优美的形式将称心如意之情囊括其中,此托物言志之意,恰恰与国人含蓄内敛,不善表达之性格相吻合。

麒麟传书:祥兽携圣踏云来    (清代)

窗雕中,一麒麟蹄踩祥云,嘴衔花枝,驮着书卷与笔奔驰而来。此物样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花纹,乃按国人“集美”的思维方式构造而成,几乎融合了备受人们珍爱的灵物的所有优点。自古,关于它的传说举不胜举。据记载,伏羲、舜、孔子、象塔等降生都伴有麒麟显象, 它主祥瑞,含仁怀义,大作大为,唯有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出现时才会显灵。

虎物增寿:堆金积玉意悠长    (清代)

此组窗雕将花卉、动物、钱纹等做点缀、映衬,其中隐喻、暗示之意与窗中心所雕文字内容相吻合。最独特的是增加的“增”由“堆、金、积、玉”四个字融合一体构成。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生前与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系教授阮仪山在川北一古镇带20多名硕士、博士生住古镇调研时,见此古窗,从会意角度解析认出了此字读“增”,因为堆、金、积,玉每个字都有一点水或二点水,点滴积累才可增。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走进阆中民间寻宝中”,杂项专家蔡国声评价该组窗: “珍贵硬木全镂空雕成,  图文并茂,大红大紫。此为清中晚期木雕艺术精品,十分难得。”此窗海选时入围且晋级参与杂件组四件评选国宝艺术品,现存阆中古城一藏家手中。

多子多福:事事如意心自欢(清代)

石榴,因果实饱满,心籽重叠,而被称为“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是多子多福、万代长春的幸福物语。佛手,因其音与“福”相近,且佛是智慧、大慈,大悲的仁爱象征, 因而成为福的代表。

此窗花中镂空雕如意花纹,  中心圆内雕琵琶形乐器,将圆分为六等分。每等分弦弧边皆雕石榴、佛手等物,寓意多子多福,事事如意。

双凤贺喜:华美如意生不息(清代)

云龙纹,因其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而得名,其中龙或做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蟠舞。缠枝纹,又名“万寿藤”、  “连枝纹’,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样式表现或绵延曲卷,细腻柔曼,或婀娜多姿,妩媚妖娆。两者皆为古老的祥瑞纹样,有生生不息,万代绵长之意。

此窗满彩全镂空雕刻,用双勾线浅刻的技法,使云龙花枝在勾连缠绕中形成了一个千变万化、朦胧隐现的“喜”字,尽显华贵之美,隐逸之幽趣。

素面古朴:优美文雅意尽显(清代)

窗花由横竖交叉的木条扣合而成,组成一个个连续不断的通透方格,并以由木条的长短变化而形成圆周,框边四角浅雕四只蝙蝠。整个窗面简洁古朴,尽显优美文雅。

窈窕淑女:书中自有颜如玉(明代)

窗雕造型极为意象,十六根水波纹小s如意形木条相对而立,上下及中间分别雕饰太阳花和小箭头。乍看,仿佛数十位窈窕淑女摇摆起舞,又似凉风吹秋水,细浪微泛波。据传,此类雕窗多装于古代书生的书房,寓意“书中自有颜如玉”, 以激励学子寒窗苦读,玉人自来。

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玉满堂(清代)

两面椭圆形镜内各雕花瓶,瓶中插满牡丹。一瓶身刻“金玉满堂”,另一瓶刻“吉祥富贵”。牡丹,繁于大唐盛世,乃花之富贵者也,  素有“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称。此对窗古朴雅致,内涵文静;具繁荣昌盛之意。此窗雕现存镇江寺中。

第六章   诗情画意   时空悲喜里的点碎落花声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情感,就是博爱。这种博爱超越了世间任何的情感而落脚于诗情画意之中,它是万乐之源,又是极乐。

人怎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就在于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情的善,体味到了艺术的美。古往今来,从秦文中我们学会了犀利,从汉赋里学会了张扬恣肆,从唐诗中学会了激情飞扬,从宋词中学会了哲理与缠绵,从元曲中我们又学会了一唱三叹。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完美交融,古人与今人同喜同悲,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

至于诗意从何处寻,宗白华曾说过: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当我们读懂了《云门夜雨》那略显忧郁的箫声, 《春江花月夜》缠绵的琵琶弦响,  《高山流水》高雅的古琴韵语,便自然醉了。当我们乘舟泛于江上,行于黄河畔,便成了李白、杜甫、徐霞客。登上山上顶,整个世界就在我们脚下。留恋西湖,瑶池仙境便在眼前,我们可以想念苏小小,可以眷顾白素贞。此时祖国河山就是画,就是诗,就是一曲曲优美的浅吟低唱,一首首壮美的大吕黄钟。我们在不经意问,便走过了秦、汉、唐、宋,直至明清,这样的日子,一刻千金,一梦千年。其实,与“诗情画意”相亲,不必一定要居于山野园林,只要拥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就好。当不能徜徉于名山大川,行吟于江河湖海,也可以在居住的高楼上,远望群山迤逦,斜晖脉脉。或者怀着喜悦的心隋情,去凝视一朵花的开放,一棵树的新绿。或者在林荫道上,听鸟鸣蝉噪,将植物的种子植于碗里,静静地等待它发芽。

诗文花卉:月点波心一颗珠(清代)

兰花,素来高洁、清雅,有“花中君子”之称。而茶花,既有“唯有山茶殊耐久,  独能深月占春风”的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之鲜艳。

它们,于繁花锦簇中勾勒出一幅画。而“月点波心一颗珠”,则将思绪拉回到数百年前的一个月夜。万籁俱寂,风如薄纱。白居易流连于西湖岸边,  目之所及处,千山万峰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像一颗明珠般跳荡悬浮。饶是常来,诗人仍被惊诧,加上离别在即,更有戚戚,随提笔写下一首《春题湖上》。

据考,此幅窗花为诗情画意兼具的对窗,另一窗的诗句为“松排山面千重翠”。数百年后的今天,诗仍被唱诵,对窗却已成了孤单一窗,另一扇不知花落谁家,也许她们都在期盼团圆的一天。

登山探幽:牧童遥指杏花村(清代)

当年,  冒着纷纷细雨登山探幽的杜牧,将一抹春色留在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窗雕中,老者与牧童,  一问一答,其鲜明趣味便呼之欲出。所谓诗入窗花自成画,在千年诗韵的熏陶下,远处若隐若现的远山雾水,牧童悠扬的笛声,杏花深处飘荡的酒旗与扑朔迷离的清逸纷至沓来。

古时,杜牧走过的野径村道早已消失在岁月深处,而在状元府邸门厅处,仍然能够想见杏花掩映下的酒庄,在濛漾细雨下,若隐若现。其诗韵酒香仍在绵延,不止醉了春分与杏花,更醉了每一个进出于此的游人。

伤其不遇:只缘云深不知处(清代)

此幅窗花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画中,在山石、花草、树木、房屋的衬托下,老僧与童子的形象跃然而出。

自古以来,不止山峦的高耸险峻,云霞的深沓灿烂,隐者的扑朔迷离被世人赞誉,诗人那伤其不遇的惆帐,亦令人久久感叹。据说,诗人本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慕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

万物生长:鹿鸟合欢锦鸡鸣(清代)

两只鹿向相而立,驻足于花涧。两只鸟忽上忽下衔立于花丛。其间,  一锦鸡傲然挺立,意欲呜叫。花团锦簇中,万物正在苏醒,萌动的情愫正在涌现。

佛教曾记载:佛陀曾往生为九色鹿,拯救溺水人。鹿,象征着恒久的慈爱与温柔,它同锦鸡一起,作为生命力的象征和升官发财之吉兆屡屡被用于民俗、绘画、器皿、建筑之中。

在狭窄阴暗的通道中,它给人一种穿过灰尘、光阴进入旧时的感觉。只可惜,那原汁原味的环境感已经消失,  只能遐想:  那旧时的主人,正逢着一切都恰恰好的时刻吧!

灯火阑珊:雄雌恋情三部曲(清代)

王国维将人生三重境界用“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句古诗概括。其实,人生的爱情三部曲又何尝不是如此,于懵懂中情窦初开,望尽天涯路。在那情到浓时,跌入人憔悴的深渊。

关于爱情,虽然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畅想,也有“悲莫悲兮伤别离”的无奈之篇章。同样也不乏“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我慰藉之语。但千百年来,它仍然是人生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广被咀嚼。

窗雕中的一对小鸟,从各在一方枝叶上相互对视、试探、交流,到飞在一起相依、相亲、相吻,再到雄雌相拥,巫山云雨同乐,完成了一段爱情三部曲,通过禽乌恋曲,折射出了人间真爱的历程。

琴瑟和鸣:情投意合共雅赏(清代)

元代徐琰的《青楼十咏言盟》有言曰;  “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此中,琴瑟和鸣,意指夫妇情笃和好。

据载,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后,两人常去搜罗金石书画。  当时,赵尚无俸禄,发现难得的古物却囊中羞涩时,便脱下衣服做抵押。回到家中,  两人对坐于灯前,摩挲展观,充满浪漫与温馨。窗雕中, 一男一女,手持画卷共同观赏,即同李赵二人的婚后生活相似。闲暇之时,走妇二人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或玩些游戏,正可谓情投意合共雅赏,其间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花明月暗:今宵好向郎边去(清代)

一男一女幽会于花树下,其间形态紧张,举止拘谨,似有初恋时相互触肌之感。从此窗雕可见,古人对男女之事,并非今人想象得那么保守和封建。关于古人的“幽约”的爱情故事,唐诗宋词中多不胜数。

李煜曾作《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此中不顾一切跑来相约的,乃是他的小姨子。两人后来的婚礼几乎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再有南宋朱淑真所作《清平乐》: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  归来懒傍妆台。”后来,朱淑真果为她的“娇痴”付出了代价。先嫁一商人,婚姻不幸,待去世后,又因夫家和娘家都不容而只能被火化,所留书稿也难以幸免。

闲情逸趣:信步庭前恨煞人(明代)

此组窗花格调古雅,色彩鲜艳,雕刻精美。其中人物三三两两,或信步庭前,或闲闲叙事,或依依话别……可谓轻描淡写地道出了古人的段段“闲情逸趣”。

此情此景真真应了宋代诗人程颢的那首《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短短四句,便将“闲情逸趣”发挥到了极致。同它偶尔邂逅的瞬间,不由地浑身一震,仿佛连日来的疲惫与浮躁都可悉数放下了。只可惜,我等今人总是“贪恋”于钢筋水泥,车水马龙之间,对种种“雅趣”浑然不解。

牧童天趣:田园诗意犹自生(清代)

绵延广阔的原野上,一牧童正俯于牛旁小憩,另有一童则站立于牛背上迎风呼喊。

此一静一动间,涌现无穷天趣,令人不由地想起唐代吕岩曾写的那首《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如今,  田园牧歌的诗意生活早已被世俗喧嚣冲刷。绿草、牧童,  以及那若有若无的笛声皆成梦境。倘若当初对“牧童天趣”怀有丝丝期盼的人料定此情此景,必会遗憾重重吧!

飞蝶恋花:人生自古有情痴    (明代)

天南地北的蝴蝶,飞蛾扑火般冲向一朵盛开的花。

其间或凛冽或婉转,不过一恋念:想念不忘,爱慕不舍,于兜转离合中道尽了天下的缠绵悱恻之情。无论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还是苏轼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不过皆应验了那句: “人生自古有情痴”!

此窗雕几只蝴蝶恋于花中,十分雅趣和闲适。

谦谦君子:徘徊进退风骨在(清代)

菊,犹如隐者一般,在万花将枯时,悄然盛放于田野村舍,木栅竹篱,数影墙旁。它们,宜肥宜瘦,宜蕾宜放;或眩黄郁金,或皑皑白雪,或水墨滴翠……皆于凛冽之中,透出几丝恬淡脱俗。

窗雕中,两朵繁盛的菊花畔,虽有蜻蜒、蝴蝶光顾驻足,凛冽孤寂之意却丝毫不减。也许,  它旧时的主人也像大多数文人一样,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困境中挣扎,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徘徊中进退吧!

人生如渡:  一叶孤舟入空灵(清代)

月黑风高之夜,一人立于河岸,举灯四盼。湍急的河流深处,  一叶孤舟正慢慢驶往对岸。

此情此景,画中人所渡乃为何?是人是物,抑或只是空灵?其中缘故早已不可考,然人生本就如渡,不断地重复着从此岸到彼岸的故事’其中悲欢荣辱,聚散离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谓“人生如渡客,偏有千世恨。” 正如有人只看到船,有人只看到河水,殊不知最高的境界是看到远处的风景,并感受到它的召唤。

博以载物:华贵儒雅意盎然(清代)

此组条屏窗花运用简约疏朗的白描表达方式,轻而易举地将一个时代的人文生活平铺直叙于后人面前。那颇具浓郁东洋木雕艺术风格的多种技法,其工艺之奇,可谓添一笔则杂乱无章,少一笔则形瘦意寡,恰到好处地为“高雅”增添了一抹历史的韵味。

正所谓“百转千回唱情韵,踏破风尘送雅来”,  “疏朗白描参古意,几笔筒图勾世情”,在我们伫立于上雕的书、画、笔等文房之宝,及瓷瓶中穿插的牡丹面前沉思或静默时,其幽幽古意已从逼真、鲜活的器物图腾中跳脱出来,以高贵风雅的“善寓,述说着一段段古人生活的风雅韵事。此条窗现保存于阆中古城放翁别院亭阁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