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鳌太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鳌太线”正是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擅自穿越即为违法。 “鳌太线”平均海拔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太白山是连接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西部现代冰川之枢纽,对太白山第四纪冰川活动规律的研究是揭开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第四纪是否存在冰川之谜的一把钥匙。 “鳌太线”自古就属于无人区,在户外运动兴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 ![]() “鳌太线”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黑河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是陕西关中地区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黑河和石头河就发源于“鳌太线”上。 “鳌太线”上的独叶草 ![]() “鳌太线”沿线分布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余种,这些植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坏,会造成毁灭性的死亡。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灵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且就分布在“鳌太线”上,一旦受到破坏灭绝,地球上就少了一个物种。 东塬口监控拍摄到的羚牛 ![]() ![]() 藏鼠兔和血雉 ![]() “鳌太线”处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还有各种高山鸟类(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动物等。根据近两年高山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羚牛活动数量明显减少。 海塘河沟道布设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太白河—龙洞沟—海塘河区域,分布最高海拔为2900米左右。“鳌太线”上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此处南接秦岭海塘河沟道,北接秦岭北坡的白云峡沟道,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秦岭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威胁。 2“鳌太线”——“垃圾线”? “鳌太线”上的垃圾 “鳌太线”巡护时,发现的垃圾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抬头看美景,低头见垃圾。驴友随手丢弃的垃圾有便携式煤气罐、塑料饮料瓶、各种塑料食品包装袋,还有一些鞋子、衣服等。 ![]() ![]() ![]() 保护区工作人员清理垃圾并背下山 这些金属和塑料制品几乎都不能自然降解。这些垃圾对本来就脆弱的高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垃圾堆积,侵占草地;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有害物质,渗入地表,污染水源地;野生动物误食造成死亡。 ![]() 3“鳌太线”—“死亡线”? 4禁止“鳌太”穿越和相关处罚 据了解,太白县人民政府在发布的公告中称:一、太白山、鳌山海拔高,山势陡峭险峻,峰顶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穿越线路崎岖复杂,来此攀登及户外运动极易引发意外事故,禁止所有户外运动爱好者随意组织和发起登山活动。二、组织开展穿越山岭、攀登山峰等具有危险性的健身探险旅游活动,组织者应当向参与者作出风险提示,并应当提前五日将活动时间、地点、路线、人员名单、保障措施、应急方案等向太白县教体局备案。三、组织开展健身探险旅游活动未依法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对组织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给参与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明知组织者未依法备案参与健身探险旅游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参与者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四、境外(国外)人员一律不得在太白县行政管辖区域内参加任何登山活动。为什么要禁止“鳌太穿越”?为了给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点恢复的空间、为了给珍稀动植物们一个完整不受打扰的家园、为了您自身的安全! 为了您的安全和太白山核心区生态环境恢复 请停止您“鳌太穿越”的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