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模式

 乐康居 2019-08-11

01-17 09:01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徐月姣报道 设计符合我省特点的“时间银行”养老制度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嘉奖。今年,政协本溪市委员会提出了《试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社会成本,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缓解家庭和社会压力。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指养老志愿者通过为年迈者提供服务并储蓄时间,当其年老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相应服务量。

因此,建议出台政策并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对“时间银行”的法律地位、储户权利义务及责任、储户管理、培训时数、储蓄时数等做出明确规定,为其良性运行提供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设计符合我省特点的“时间银行”养老制度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嘉奖。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着力发挥老年人潜能和创造性,重点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服务,以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相互融合。加强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等工作。社区应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沟通合作,力推互助平台建设,引导社会公益组织落户“时间银行”,形成覆盖社会公益组织为节点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相关单位通过“时间银行”项目平台开展公益服务提供保障,打造以“时间银行”为核心的联动模式。

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体系。本着互助、公平、持续的原则,由政府牵头,以村、社区为单位,试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引导民政、老龄委、残联、妇联、共青团、大学生团体、扶贫基金组织、志愿者协会等共同参与,以“老人在哪里、服务到哪里”为根本理念,创新手段,组建专业化、特色化养老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从不定型、全能型切实向针对型、需求型转变,完善服务链条,打造新的服务机制,把专业化服务送到老人身边,让老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精神沟通的温暖。

建立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时间银行”信息化,利用云平台技术,结合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开发相应的技术和信用支持、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和一体化管理监督系统。在社区设置专业社会工作者岗位,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对储户定期开展培训,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各社区“时间银行”储户的资源共享,加强社区间合作,逐步扩展社区有效资源。同时,大力研发方便手机应用的“时间银行”APP管理系统平台,更加便捷及时地了解当前供需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