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第一米

 西方无朔 2019-08-11

      名闻中外的响水大米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镇位于国家级名胜旅游区——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风情园的旅游金三角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响水大米,颗粒丰满,质地坚硬,色泽青白、透明纯净,焖出的米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饭质柔软,香味袭人。相传在明、清时代,响水大米被誉为"皇粮""御米";解放后,响水大米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曾于1992~1997年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中国食品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成为中国食品协会的推荐产品,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论证,继荣获1999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生长环境

      响水大米,因其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响水大米之所以品质优良,举世无双,完全得益于其生长在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火山岩浆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灌溉水源来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水质纯净、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



      所获殊荣

      “响水牌大米是中国著名商标,是千年贡米。响水大米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在火山岩石板上的大米。唐、宋、元、明、清历朝皇家贡米。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三次蝉联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得中国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响水大米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中国放心食品等信誉品牌称号,堪称中华第一米中国米王

      2008年航空航天专家和太空育种专家选择了响水大米作为稻米类品种之一进行育种实验,响水大米米种搭载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神舟七号升空旅程的完美成功,让世人看到中国航天业的发展,更代表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综合实力的巨大飞跃!更值得庆祝的是,此次伴随神七飞船同翱九天的响水米种也经过了完美的太空育种,新一代高品质水稻品种即将诞生!



      营养价值

      “响水大米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天然保健大米,其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质重如砂。煮粥浆汁如乳(胶原蛋白含量高),蒸饭油亮溢香(维生素E含量高)。饭味清香适口,营养价值极为丰富。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全程跟踪检验,响水米中Vb1的含量为每公斤1.4毫克,而普通米仅为0.22毫克,Vb2含量为0.5毫克,普通米为0.06毫克,Vb6含量为17.3毫克,普通米为1.5毫克。并且蛋白质含量适当,为7.26%(普米为6.8%),这个含量既保持了响水大米的营养价值,同时又不影响响水米的食味品质。由于产地昼夜温差大,因此响水大米所含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低(16.47%),这种类型的大米焖制出的米饭柔而不粘,质地适中,口感鲜美,并且冷却后不回生。



      欧洲权威农产品检验机构荷兰SGS检测中心检测,在响水大米中钙、铁、铜、镁、钾、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为丰富,其中钙含量每公斤响水大米高达220毫克,为普通大米的3~6倍。其中中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在响水大米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含量达6.9%,在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响水大米所包含7种。

      历史典故

      响水贡米早在1200年前的唐朝的渤海国时期,响水一带被划为皇粮区,响水米亦被列为贡米,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据《新唐上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历史上响水大米名声之盛,由此可见。由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

      早在1300多年前,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的府地,是唐朝册封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的前身靺鞨),是唐朝的一个藩国。渤海国不断从中原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其中农业是渤海国很重视的一项。在《新唐书·渤海传》上就明确记载有卢城之稻,每年渤海人都要向唐朝进贡渤海响水大米。公元711年,(渤海高王十四年,唐景云二年)渤海国王大祚荣派人到长安(现西安)向朝廷进贡,携带了响水产的大米,武则天食后大加赞赏,说此米味甘、爽口、适胃,并奖励了使者。使者回来向大祚荣汇报后大喜,从此鼓励生产响水大米。



      渤海国被契丹灭亡建辽后,明、清、民国等朝代都有响水水稻种植的记载。1646年(清顺治三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现今的响水、江西、上官等地种植水稻,响水大米都做为向朝廷进贡的贡米。民国五年(1916年),朝鲜族人在响水种植水稻非常成功,并传播到宁古塔县内。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耕种水田6000余垧。到日伪统治时期,把大米称为国米军米1931年并下令把响水产的大米全部运送到日本。八一五光复后的1945年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委员的张闻天,在宁安制定的第一个政策,就是没收满拓土地重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土改后响水地区农民分得土地后喜笑颜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科学种田,采用传统和现代先进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响水大米在选种、育苗、栽培、田间管理、大米加工等方面都有一整套独特的技艺,确保水稻产量逐年递增,大米质量上承。


      文章转载于博雅特产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