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拥兵百万,为何4次拒绝称帝,只因八旗子弟中还有一位悍将

 倦鸟依林 2019-08-11

曾国藩现在被宣传的,像一个圣人一般,其实提起曾国藩,我更加欣赏李鸿章。从历史记载上来看,曾国藩的政治上,或者说在清朝历史的地位上,没有什么可说。但是民间一直流传,曾国藩手握百万大军,曾经4次拒绝称帝。针对于这件事情,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其实曾国藩是否真正的拒绝称帝,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我们就在称帝,这个事情上来分析下,曾国藩拒绝的原因。

第一,很多的学者认为,曾国藩手中掌握的大军,不是一个正规的军队,只是拉拢的一些乡野百姓,组织起来抗击洪秀全的民间组织而已。而且这些所谓的军人,在战斗之后,还可以肆意的掠夺财物,明显的属于一个流氓性质的编外军队。

第二,就是曾国藩,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君臣位份摆得很清楚。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僭越称帝,从一个儒学大家,成为一个乱臣贼子。因此即使外界的诱惑很大,他都能坚持内心,无动于衷。

这都是民间的一些说法,其实我们大家想一想,曾国藩也是人,他能真正地做到,不动心吗!小编觉得不尽然,也许曾国藩也动过心,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一方面时机不到,另一方面满清八旗子弟中,还有一个悍将,是维护满清政权的支柱,他就是僧格林沁

其实,以左宗棠为首的势力,曾多次劝说曾国藩,自立为帝。最好的时机是在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天京,一时间权倾朝野。但是曾国藩没有听从手下的意见,反其道而行,自愿裁军25000人,这让湘军的实力大打折扣。很多的汉人很不理解,恢复汉族江山的好时机,被曾国藩葬送了。

其实这也只是民族自尊心作怪而已,“崇汉抑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虽然是对抗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清朝八旗军才是抗击洪秀全的主力,这支部队的首领,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本来只是清朝没落的一个小贵族,小的时候还曾为人放牧为生。但是后继承了家族中的爵位,慢慢地就成为了朝廷的重臣。尤其是道光帝,对他十分的重视,死后还任命他为顾命大臣。

咸丰年间,僧格林沁率领清朝军队,一边对付太平天国,一边抗击英法联军,成为当时清朝的第一猛将,我们都认为消灭太平军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其实僧格林沁领导的八旗军,才是绝对的主力部队,曾国藩只是在外围打游击而已。

1853年,洪秀全在天京称帝,随后继续出兵,一直打到京城重地。这个时候咸丰皇帝,还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宝刀,赐予僧格林沁,将大清的命运托付给他,抗击太平军。而这个时候,曾国藩刚刚开始组建湘军而已。

在抗击太平军的过程中,僧格林沁俘获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双方展开上百次战斗,僧格林沁全部获胜,一时间“僧王”大名名震天下,随后咸丰皇帝,赐予“锐多巴图鲁”以示表彰。

对外战争中,僧格林沁也处于积极主战的态度,曾经在大沽口,歼灭英军500多人,还击沉3艘战舰,俘获英国海军司令,这也是清政府对外战中的第一次胜利。

其实在太平天国初期,曾国藩的湘军,屡屡吃败仗,而僧格林沁的八旗军,百战百胜。但是后来由于八旗军对抗北方的捻军和外国的侵略,把军队重心,放在了北方,镇守边疆。

湘军攻克天京,打败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以及湘军的名气,响彻全国,这个时候的僧格林沁,并没有出来抢功劳,只是在外围,默默的帮助湘军,清剿太平军的残余势力。

在曾国藩主动申请裁军之前,你以为慈禧太后,以及其他的八旗贵族,没有防范他吗!其实僧格林沁,早就做了后续的部署,只要他在,曾国藩绝对不敢出现不臣之心。

但是僧格林沁不久在对抗捻军的战斗中去世,那么这个时候,曾国藩为什不称帝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湘军本就是乌合之众,在加上已经裁军,已经实力大减。另一方面李鸿章手中还有一个淮军,完全可以掣肘曾国藩,完全失去了称帝的可能。

这些说法,也许是猜测,但是也是有理有据。但是曾国藩,在教人、识人、处事方面的研究,确实有一把刷子,现在很多人追捧他,也是有道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