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昵称30265258 2019-08-11

临渭区号称“三贤故里”,大诗人白居易、名相寇准人们耳熟能详,张仁愿何德何能,竟能与两位先贤相提并论?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张仁愿的故事。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文韬武略的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唐代华州下(今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检校幽州督都、朔方军总管等职,拜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一生身经五帝,历仕三朝,出为大将,入为宰弼。在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屡立边功,是武后、中宗时代著名的将领。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北宋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张仁愿皆位列其中。

风骨磊磊 刚正不阿

张仁愿气宇轩昂,风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华出众而早有盛名。武则天当政时,他通过武举中为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霸阿谀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等联名上表,请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为皇太子,还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张仁愿铁骨铮铮,不畏强权、不附权贵,正色拒绝,因此触怒了武周权贵,被贬为成武军监军。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监察御史孙承景出任清边军监军,战后他假造情节,虚报战功,说自己每战身先士卒,亲临矢石。武则天将他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让张仁愿为他记功。当张仁愿询问具体作战经过时,孙承景却理屈词穷,无法回答。张仁愿如实上报,弹劾孙承景欺君罔上,贪冒军功。结果武则天将孙贬为崇仁令,同时诏令张仁愿代肃政台中丞,并代理检校幽州都督。

虎臣耽耽 忠勇善战

当时,东突厥逐渐强盛,尤其是默啜自立可汗之后,常常入寇骚扰,攻城掠地,边疆百姓几无宁日。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妫、檀等州,攻克定州、赵州,坑杀男女万人,掠大量财物北归。沙吒忠义等将领不敢引兵出战,唯独张仁愿率所部进行截击。他身先士卒,骁勇无比,激战中被冷箭射中手臂,血流不止,却毫不退缩,坚持指挥,终于大败突厥。

默啜南下入寇鸣沙,进掠原州、会州等地,夺走牧马余匹,情况十分危急。中宗命张仁愿代替沙吒忠义,为朔方军总管,统帅大军御敌。仁愿临危受命,连夜追击掩杀,大破突厥,将其赶过黄河,夺回被掠去的牧马和财物。因功迁任并州都督长史。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边功昭昭 筑垒受降

张仁愿乘默啜率众西击突骑施、营州一带空虚之机,奏请朝廷夺取漠南,并沿黄河北岸筑三座“受降城”,加快部署北疆防务。当时朝臣多认为把城筑于突厥地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张仁愿力排众议,陈明利害,朝廷同意了张仁愿的计划。三座城池中,中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包头;西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东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不仅如此,张仁愿还在三受降城的北面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

唐朝以三受降城为核心,防御线北推了数百里,挡住了突厥的南犯之路。减裁镇兵数万,每年节省军费数亿计。仁愿筑城一反常例,无壅城、曲敌、战格等城防御建筑。他认为不能让将士们奢望依靠防守设施,养成退守的习惯。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法刑威威 治军有方

张仁愿号令严明,以功论赏罚,将士诚服。筑城需要人手,他上书请求服役期满的士兵延长服役一段时间,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集体逃走,结果被张仁愿抓回来,全部斩首。此后军民尽心尽力,只用了两个月就把三城全部筑成。

张仁愿上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时,洛州粮价飞涨,盗匪横行。他把抓到的盗贼全部乱棍打死,尸体陈列在府衙前。经过治理,京城治安有了明显的好转,一时“远近震慴,无敢犯者。”

张仁愿善于用人,在朔方任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鄠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等人分掌军事,用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这些人后来都闻名于世。

渭南曾经有个“武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张仁愿戍边多年,为大唐北疆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乐。人民在受降城立祠,对他表示深切的怀念。故里乡亲将他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一同誉为“下邽三贤”。(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临渭政协文史【看完记得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