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一个女孩子,很不讨同学们的喜欢,原因是喜欢骂人,且通常都是她先得罪人,然后又无理取闹,张口骂人,骂的话很难听,有的甚至不堪入耳。 开学前的一个月,这个女生几乎每星期都要被同学“起诉”三四次。批评,训斥,教育,她也能承认错误,并信誓旦旦保证不再骂人,但结果却总是管不住自己。 哪有高年级女孩子这样不自重的?而且那些泼妇式的脏话都是跟谁学的呢?我很奇怪,感到不可思议,而一了解家庭情况才明白,纯属“家传”,她的父母经常吵架,一吵就相互开骂,而且还常因一些小事对邻居暴粗口。这样的家长自然教育不出文明的孩子。 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从小就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教养最初正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以身作则,还怎么教育孩子? 
2 有个男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问他放学回家都干了什么。他支支吾吾,不回答,但他同村的学生举报说是玩电脑的。 在农村,家里有电脑的还不多,一般都是家里有上大学的才买。我以为他有哥哥或姐姐上大学,一问却没有,他就一个哥哥在外打工。也或者可能是家长需要用电脑?我也没再问,因为不管怎样,玩电脑这事是要控制的,而这只能靠他父母来约束,所以我就找到了他的妈妈。 而见到他妈妈时我更加奇怪,他妈妈的穿着明显可见家境不好,她的双手布满裂纹和老茧,一切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我问她家里到底谁需要用电脑,她的回答令我震惊,并无语。 “没人用,就是专门买给他玩的。”她说。 我憋了半天,终于问出三个字:“为什么?” 她说:“他在别人家看人玩,就也想玩,人家不给,回来哭,看着怪疼人的,所以就咬咬牙买一台来家给他玩。” 我苦笑了一下,问是否控制时间, 她又说:“买来就是给他玩的,控制干吗?” 我还能再说什么呢?疼儿至此,不顾家庭条件,不顾孩子的学习,无原则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无条件纵容孩子玩乐的需要,与教育背道而驰,这份母爱失去了基本的理智,还谈什么教育孩子?! 
3 一年级一个男孩与女孩打架,女孩力气大一点,大获全胜,把男孩打得哇哇直哭,而且在脸上留下几道抓痕。 老师追根溯源,查明事实,原来两个人先是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男孩“不听话”,坚持己见,女孩生气,就动手打了男孩一下,男孩不肯吃亏,还手打女孩,于是游戏立马转变为一场“战争”。 因为是女孩先动的手,而且又把男孩打伤了,所以老师就先找到女孩的妈妈,说清事实经过,希望她能主动向对方家长道歉,取得谅解,这样就可小事化了。 但没想到女孩家长不买账,不顾事实,不讲道理,拒绝道歉,并说:“想必是他先招惹俺的,要不俺孩子是不会随便打人的,他打俺家孩子,我还没找他呢!” 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遇到如此不讲理的人,任何语言沟通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老师也明白了女孩为什么会先动手打人,这就叫有其母必有其女。 父母与人相处不讲道理,并且经常以此获利,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此外,这样的父母对孩子通常也蛮不讲理,这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 在这样蛮不讲理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缺乏与人讲道理的意识和能力,遇事会习惯性采取蛮横手段,语言上不能取胜,便付诸武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都会带有霸道或是无赖的习气。 4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包括父母的信仰等,无不是在孩子的心田上播种。 孩子刚来到人间时,心田是一块空地,心灵是一张白纸,种什么就会长什么。父母作为第一耕作播种者,得天时、地利、人和,所种的不仅生长快,而且会根深蒂固,影响着后种(学校教育)的效果。 因此,家长切不可等闲种之,必以良种,必以细作,方能长出好苗,开出好花,结出好果!如此,受益者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自己,以及社会,否则,孩子从小养成恶习,长大还可能孝顺父母吗?还可能造福社会吗? 所以,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家长们千万要重视起来,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