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小丈夫和他十五岁的妻子。他母亲摔断了腿,无法干活和照顾四个孩子。父亲在北平城内做厨师,一个月回一次。因为太穷了,雇不起人帮忙,父母打算给他娶个媳妇来做家务并照顾母亲。 他们对媳妇的要求不高,邻村一户人家的男人死了,那家寡妇的大女儿已经十五岁了,少一张嘴吃饭,即便不要彩礼钱,他们也愿意。小丈夫经常会对小伙伴们自豪地说:“等到十六岁,我就要个儿子。” 过去,有些穷苦人家的儿子没钱娶媳妇,他们会在儿子十岁左右时买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给他做童养媳。陈秀的父母是逃荒的灾民,他们用二十三个大洋把她卖给了她的婆婆。 婆婆对她很好,她的小丈夫只有十岁,经常和她一起捉迷藏。陈秀会扫地、洗碗,但是还不会煮饭和织布。为了让她将来成为一个有教养、讨人喜欢的媳妇,婆婆会教她唱歌跳舞。陈秀很喜欢婆婆和丈夫,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她已经四岁了,再过十年,她就会和丈夫结婚。 一对幸福的恋人 他们属于北平城内的上流社会,都到国外留过学,英语和法语都说的很棒。他的未婚妻看上去聪明伶俐,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爱慕和崇拜,她在想他们结婚后就到报社去帮他的忙,给他做秘书。 歌舞会的小女孩 她们在这里学会歌舞、讲故事以及如何与人聊天,并逐渐学会如何让自己更吸引人。等到十二岁,她们的学习就结束了,可以自己接待客人了。她们有些是被自己贫困的父母卖给富人之后,被送到这里来学习的,长大后就直接被富人家纳为小妾。 民国工业家 他在北平拥有六家大型地毯厂,他还是个经济学教授,在大学里任职。他游历颇广,到过很多地方,还会说一点儿美国英语。他为人进步、风趣。他有很大的雄心,希望自己的努力带动国家的发展。 民国乡下农妇 她出生时,母亲要下地干活只能把她带到田里,她的幼年都是在田间度过。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没有火车经过。所以对她来说,嫁到很远的村落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事情。 她是坐着红轿子嫁到夫家的,之前从没见过自己的丈夫。她现在要跟着新的家庭下地干活,她也生了孩子,下地干活时也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六十多岁的婆婆 她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很好,还可以在家再当二三十年的主。她丈夫活着的时候是个鱼贩,她则照顾三个孩子。现在丈夫去了,三个儿子也都长大了,都能自己赚钱过生活了,并都对她很孝顺。 三个儿子都成了家,都是小时候说定的亲。孩子们都把自己挣的钱交给母亲,母亲负责一家子的所需。她监督儿媳妇们做家务、煮饭和洗衣服,还负责孙辈们的教育。如果哪个媳妇想买件新衣服或新鞋子,都要找婆婆要钱。 她和她的丈夫都还没出生前,就由双方父母定下了娃娃亲。她的父母没有送她去读书,她们觉得一个女孩子家,已经许了人,读书写字没什么意义。她要做的就是做饭、洗衣,学会听父母、丈夫和婆婆的话。虽然她觉得这样被束缚并不快乐,但并没有想过反抗。 菜贩 他出生在浦东农村的一个茅草屋里,兄弟好几个,他们的父亲是农民。父亲死后,兄弟几个分了家。他依靠分得的一小块地和妻子过活。他们一起耕作,年成好的时候,生活也算过得去,但也仅仅是活着。 算命先生 他总是穿着蓝色的长棉袄,坐在街上、集市上、戏院或者寺庙门口。人们会来找他解梦、算姻缘、治病等。甚至什么时候给婴儿第一次洗澡、算算某个生意能不能做、田里是该种稻子还是麦子这些都来找他。 算命先生会告诉他们应该去哪座庙上香,应该什么时候去看医生等等。那个年代,他们是老百姓眼中的“无冕之王”。 最早从三国时期就有记载童养媳的现象,《三国志》 提到:“至十岁,婿家即迎之长养为媳。”童养媳的婚俗约于宋朝出现,但类似童养媳的婚姻于更早的时代就有出现。 例如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六岁时就被送进宫中成为十二岁皇帝的妻子,实际上也是童养媳的性质。宋朝起历代均有不少文献记载童养媳。直至民国初年,童养媳仍然普遍存在。台湾的童养媳约于1970年代才开始消失。 到了21世纪,这个习俗在中国某些偏远地区依旧存在,就我知道的,在福建武夷山区的乡下就还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