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喝茶人的宝贝。 紫砂壶这种东西能吸茶汁,吐茶香;而且还能养壶光、观壶型,性情怡而清心生。 紫砂壶文化博大精深,器型基本样式就有九十四种。 令人目不暇接,处处透着古人到今人的传承、创意和审美。但这不是今天咱们要聊的。 如果说到对紫砂泥料的好坏评判,水又太深,不敢妄加推测,先慢慢学着。 但不管懂不懂泥料,反过来却有一条公认的真理:如果开始养壶以后,紫砂壶变色变润快而明显,那应该是好泥料! 今天咱们就浅浅地聊聊养壶。 想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我最近新开了一只壶,而且欣喜地发现一周以后就有明显的变化!到现在才一个多月,色沉、光润了不少,觉得很惊奇,四处询问懂茶文化的朋友,才知道可能真得了把不错的壶。 喝茶也几十年了,现在才碰到这么把壶,得到养壶的乐趣,虽然是老王卖瓜,也算是有缘。 什么叫养壶?怎么是养的好呢? 先说几个词吧。 1,内养和外养 所谓的外养就是往茶壶上淋热水、茶汤。淋完茶汤或者热水,拿养壶笔仔细地刷匀,再拿柔软的细毛巾擦干、抛光茶壶外壁,让壶看起来光亮。这是很多爱壶又心急的茶友都在乐此不疲干的事。 所谓的内养就是一只紫砂壶只泡一种茶,不淋壶,经年累月之后,壶经过茶气的熏陶,茶油的滋养,慢慢地发出古润的光泽。而且壶内吸收了很多同一种茶的养料,沏茶添香。据说有的老茶壶,光沏水喝都是茶香氤氲。 其实内养还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您用的茶越高级,您的壶才能越有可能出香气和黯然古润的光泽。不过谁也没法证实这一点。好茶养份足,香气厚,但是贵啊,为养一把不一定能养成的壶,花销可就大喽。 个人认为,只内养太慢,而且不能保证能出足够的光润。只外养又容易光亮有余而古雅不足,所以内外兼修最为可取。 武功不还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嘛! 壶不管是内养还是外养,每天都要清水洗净擦干,还得记着经常给壶彻底晾干、休息的几天时间,让紫砂气孔干透,才能继续吸收茶水的滋养。 2,花壶和花器 这两个名字虽然都挺好听的,但有一个是绝对的坏词。 花壶。 花壶是指养坏了的壶。紫砂壶如果养的不上心,往壶上淋深色茶后不洗壶,不擦干净,时间一长,壶面上结下斑驳的茶垢尘土,擦洗不掉,就叫花壶了。或者叫养花了。 花器 虽然名字和花壶有点像,可是完全另外的意思。它是指紫砂壶器型里带有明花雕刻的壶,形状可以非常地有创意,有果蔬,有竹节竹笋,有树根树叶,也有雕带动物的。 由于有这些雕刻,花器是绝对不能淋壶外养的。茶水的颜色沁到雕刻里就深浅不一,把壶毁了。 3,贼光和古光 贼光又叫和尚光,名字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 什么是养壶说的贼光呢? 其实就是不管壶料好坏,完全不内养,只在壶面上抛光打蜡,甚至抹油,磨砂,上玻璃水,造成光鲜亮丽,艳俗无比的亮壶效果,体现出收藏者低下的审美观。 贼光壶绝对是审美上的 灾难!!! 看看贼光壶廉价+恶心! 和贼光相对的就是古光。 养壶最终的目的,就是养出古光了。 古光是什么样子? 莹润内敛, 如玉似石, 色泽高贵, 气质如兰, 古光是也。 对古光的咏叹赞赏,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很高级的审美观念。 大家来看看什么是壶透古光 怎样才能养出古光呢?首先是泥料得非常好,然后是养护得当,但又不能养护过度,再有就是时间,必须得三五年以上的呵护才行。 4,养壶笔 养壶笔是养壶的重要工具。一般是木头或者竹子做杆,动物毛做刷子。养壶笔的主要作用,是趁湿把壶面上的茶汁或水迹涂匀,让壶保持润泽,不等干了留下印记。 养壶笔,用獾毛做刷子的最好。 为什么用獾毛?这是因为獾毛的特殊形状,单根的獾毛是两头细中间粗,扎起刷子来显得蓬松有型,加上獾毛虽然柔软却又有弹性,被作为养壶笔的刷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其实,男士刮胡子时使用的剃须刷也是獾毛的最好,柔软舒适。 5,最难养的壶—白泥壶 白泥算不算紫砂,众说纷纭。 从品质上说,白泥不能算真正的好料。不够细腻,粘合性也一般, 比不上同样浅色的段泥。 但是白泥壶少见、难养却是实话。 为什么难养?颜色太浅,根本不能沏深色的茶,很容易染色。更别说养了。 白泥壶只能用来沏绿茶或者白茶,淋壶只能用热水,不能用茶汤,怕染色。 但是不管绿茶还是白茶,茶汤颜色是浅了,可是茶叶的油性不够,加上白泥干涩,内养很难泛出光泽, 所以说难养。 本人有个小白泥壶,还是个花器,雕的是劲松。稍微养出点润光,大家品鉴。 当然真正养好的白泥壶还是很有质感的, 比我这个好多了。 老话说: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 琢磨一下挺有道理,人对壶的呵护保养,是挺费心力的。 一把壶养好大概得三五年,不能急,得花不少心血啊。 可是为什么说壶养人一生呢? 当然喝茶对人身体有各种好处,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茶壶也有观赏性。可是此外,看着越养越有古润光泽的壶,是不是还能给人很多人生的启迪呢? 比如从养壶的审美方向上,从养壶的过程中看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对他人,是不是也应该有像对壶一样的关心、爱护和留有适当的空间? 比如知道壶喜欢好茶、水、养壶笔、棉毛巾,那人喜欢什么呢? 再比如看着自己经过多年才养好的,泛着黯然古光的,有着玉质莹润的壶,是不是会发出一种对美的追求的满足? 像一件高级艺术品在自己最后参与制作了几年之后,终于完成了的喜悦? 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值得在品茶赏壶之余思考一下。 甚至一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