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漫谈---葡萄

 世纪风 2019-08-11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葡萄的营养成分葡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浆果中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

研究发现,葡萄比阿司匹林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每天食用适量的鲜葡萄,不仅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特别有益于那些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健康。鲜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葡萄越呈黑色,含黄酮类物质越多,若将葡萄皮和葡萄籽一起食用,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更佳。

 【别名】:蒲陶、草龙珠、赐紫樱桃、菩提子、山葫芦

 【性味】:甘、酸、涩,平。

 【归经】: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根,皮: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根,藤,叶:止呕,安胎。

 【用法用量】:适量

 【禁忌】:糖尿病患者慎用。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肝、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妊娠贫血、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我国历代药典对葡萄的利尿、清血等作用和对胃弱、痛风等病的功效均有论述。

《神农本草经》:“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名医别录》:“逐水,利小便。”

《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能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症。”

《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

《别录》:“逐水,利小便。”

《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

《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

《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  

《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新疆药材》:“解毒,散表。”

《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葡萄籽中有一种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的物质称为原花青素,它的功效比维生素C、维生素E高数十倍。

脑部

原花青素的小分子结构能够通透血脑障壁,提供及加强脑内抗氧化的功能,预防脑细胞的病变及老化,可能减少老人痴呆的风险。

血管

增强血管壁中的胶原纤维使血管强韧,富有弹性,让血管更健康,有助于静脉循环不良的改善,如静脉曲张的改善。

阻止血胆固醇囤积在血管壁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减少血小板凝聚,预防血管栓塞,降低动脉粥样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