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究竟能否治疗冠心病? ——阅读张运院士关于通心络胶囊疗效的联想 主任医师 任世银 近十几年来,本人根据中医中药理论自配“祛瘀通血” 复方中药,治疗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而引起的心、脑、下肢血管病等相关疾病已十余年,积累资料数千例。 其主要治疗对象是:因反复支架、搭桥加西药不能控制病情者;因严重心脑血管堵塞而被现代医学放弃者;因缺血而致下肢严重坏死者。其总有效率在95%以上,其中少数病例甚至达到痊愈的标准。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复方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取得明显优于一般药物加手术的疗效,综合疗效显示:该复方中药可以稳定软斑块、缩小逆转硬斑块、阻止(预防)斑块形成;溶解陈旧性血栓、阻止(预防)血栓形成。一句话,复方中药不但完全可以缩小、消除斑块、血栓,消除引起血管狭窄的病理性物质,而且还能有效预防这两种病理性物质(斑块、血栓)的形成。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大幅度减少此类疾病的介入、手术治疗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极大地减少预防血管病西药的毒副作用。 基于以上显著的疗效和大量病例,我曾多次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公众号、《好大夫网》中发表一些临床体会类科普文章,其内容主要针对现代医学认为的“斑块不可逆转”、“陈旧性血栓不可溶解”、“冠心病不可治愈”的既定观念,提出了在中医中药的治疗下是有可能“逆转”、“ 溶解”、“ 治愈”的新观念。虽然列举了大量病例,但因个人势单力薄,无力进行深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循证医学论证。正因如此,每当我报道此类病例时,总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甚至冷嘲热讽的攻击,其原因虽有少部分同志根本不相信中医者外,主要原因是可能是未拿出以上所述的“动物实验”和“循证医学”的“论证结果”,从这一角度看,我认为此类同志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还需说明一点,我的大量活生生的病例都是经现代医学确诊,并进行过药物加支架和/或搭桥治疗无效后,使用复方中药治疗而取得临床和病理双重明显效果者。这类病例纵向比较,也可视为“对照组”的比较试验,这些病例都表现出复方中药的明显疗效——斑块、血栓明显缩小甚至消失,血管狭窄减轻甚至全无。病人临床表现大幅度好转甚至多数达到“正常”人的状态。 虽然实践中已出现上述效果,但仍在设法“寻找”证据,起初发现有些医学杂志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效果有肯定性报道。我分析其组方的12味中药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行气、活血通络等。当时对其疗效还持怀疑态度。但近月偶然地从《今日头条》中阅读了《张运院士在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上宣布通心络防治斑块安全有效》的文章,文中介绍到:通过大量循证医学资料证明“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研究显示,……接受通心络治疗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特别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率。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能稳定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血管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梗、脑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是我第一次从西医权威人士的文章中见到认可复方中药可“稳定斑块”、“ 抑制斑块形成”、“逆转斑块”的结论,我当时就好像觉得张院士是在为我做论证。本人设计的含有20多味中药的“祛瘀通血”方,主要功效是:补气温阳、行气通络、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此方除具备上述的功效外,还特别注重对“痰湿结”的消除,这对“消斑溶栓”是很有意义的。事实证明;不少患者在现代医学治疗无望时,单独使用 “祛瘀通血” 复方中药治疗“血管堵塞性疾病”,能起到斑块、血栓缩小甚至消失,症状大部消失甚至全无的效果。而且我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中药是唱主角而不是唱配角。 关于该类病例很多:此处略举几例。 1、患者黄某某,江苏盐城人。因心梗室颤抢救成功后症状反复发作、连装2次支架仍不能稳定,而经服用中药3月病情稳定、症状全部消失,续服2年后停药,经CT复查斑块狭窄全部消失,现已停药6年,至今仍无任何症状,正常生活并已重返工作岗位,此例曾以 “痊愈” 病例在《今日头条》报导过。 2、患者徐某某,江苏盐城人。8年前因心脏6根血管(含2根桥血管)9处狭窄(2处狭窄100%、2处狭窄95%、3处狭窄90%、余2处中等狭窄),经南京、上海二家医院诊治、因身体情况特殊,未予手术(支架搭桥)治疗,但患者症状频发,无奈之下服用中药治疗,1月明显见效,服药2年停药,至今已平安生活6年。 3、患者张某某,天津人。9年间,心脏6根血管先后11处狭窄(4处狭窄100%、2处狭窄90%以上、2处狭窄80%以上、1处狭窄70%以上、余2处中等狭窄),其间先后3次手术(支架3枚、搭桥3根),但病情仍进展凶猛,情急之下寻求中药治疗半年症状基本消失,服药2年后复查多处狭窄明显缩小,间断服药已近3年。患者自中药治疗至今已5年余,正常生活,未因心血管病而住院,且能自驾车旅游。 4、患者郭某某,黑龙江鸡西人。11年间,心梗、脑梗反复发作多次,先后2次装支架4根,但病情越来越严重,从心梗频发到并发脑梗,从胸闷胸痛频繁发作到伴随头痛头晕频发,同时走路无力,上班后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在几乎要办理病退手续的情况下,寻求中药治疗。4年来经纯中药治后不仅病情日见好转,体力也大有增强(能和正常人一样爬山、旅游),工作上精力充沛,得到群众和领导一致好评,并且由面临提前办理病退手续转而被领导由单位副职转为正职,主持单位全面工作,近2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还受到上级加嘉奖表彰。 5、患者张某某,黑龙江大庆人。9年间因冠心病反复发作,先后5次植入支架10根,虽长期坚持服药,但仍连年住院,多则每年住数次,有时连续三、四个月住院,2年前因病情发作,经查还需植入3根支架,但因体内支架太多,手术难以实施。故患者在无奈之下寻求中药治疗,经治3月后病情明显好转,近2年来未因血管狭窄而住院,且基本和常人一样生活。 6、赵某某,北京人,左下肢深静脉炎37年,左下肢溃疡12年,同时伴有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室附壁血栓、心脏室壁瘤一年多。其间经多家医院多次治疗,病情仍无法稳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复方中药治疗半年下肢深静脉炎及溃疡痊愈;二年后不仅冠心病稳定,且附壁血栓、室壁瘤也消失。关于以上病例详情及更多病例,可从公众号bctreshiyin中了解。 复方中药治疗血管病(常见于心、脑、下肢)虽是新生事物,但它已初步显示出优势和强大生命力。诸如:实现了斑块逆转的零的突破;实现了在单纯使用中药的情况下使疾病得到好转的大量病例;出现了冠心病可以治愈的真实病例;表现出中药在预防治疗因斑块血栓引起的血管病中有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中药不但有确实可信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还很低。 当然,对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等,从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吸取中西医的各自所长,直正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其操作原则就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认为: 1、诊断:以西医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心电图、彩色B超、MRI、CT、生化检验等)从病因、病理、病位作全面准确诊断;而中医辨证可于临证时结合使用。 2、急诊抢救:这也是西医的强项,硝酸甘油、体外心脏按摩、电击除颤、急诊冠脉造影、介入性人工疏通血管、支架搭桥等,能快速有效解决血流再灌注问题。 3、药物消除狭窄:此类血管狭窄的病理产物是斑块和/或血栓,确当配伍的复方中药不仅可有效地消除斑块血栓,而且能有效地预防斑块血栓形成,因此对无急诊表现或急诊治疗稳定后的患者,坚持使用复方中药治疗是消除梗塞、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治疗之本。 4、冠心病常见并发症——心衰:由于西药洋地黄类强心剂的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为防中毒常常用量保守,因而疗效不理想,且强心剂大多药效维持时间短,而慢性心衰需长期治疗,这更增加了用药的难处;相反中药纠正心衰,疗效确切、药效持续时间长、几乎无毒副作用,是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最佳选择。 5、防病因(降三高):西药的特点是起效快但需长期服药,中药的特点是起效慢但药效维持时间长甚至有的可“一劳永逸”。此两类药适当结合,效果更好。 总之,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抢救、降三高应以西医西药为主,而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药物消除血管的狭窄堵塞,彻底预防复发、巩固治疗效果则应优先考虑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掌握以上常识,在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能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症候、不同需求正确选择最佳方案,对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降低费用、减少痛苦、减小药物毒副作用将大有益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