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赵 那天向王欠男推荐黄爱东西的新书《至味西关》,说写得很好。他问:卖得好吗? 我想了想,豆瓣因为评价人数不足,现在还没有评分。也许是她的读者并不是豆瓣用户。 小王感叹:现在写得好已经不是卖得好的基本了。 我也不知道说啥。 然而我很喜欢这本书,是这几年来唯一二刷的书。 也是没想到,黄爱一个学生物的,感兴趣的植物是蔬菜,动物都是可以上桌的肉类。不知道是学生物的容易这样,还是广东学生物的容易这样。 写这本书她下了好大功夫,查阅很多文献,拜访粤菜名厨,所以满是妙趣横生的知识点。我现在记性不好,二刷主要为了拿小本本记下来。 比如请人吃蛇,还要同请洗澡。因为蛇羹吃完会出油汗,黄的,还粘,所以主人要备白衣,凸显功效大。 比如小流氓去饮茶,女堂倌问饮咩,小流氓说普洱,小姐姐笑说不如水仙啦。因粤语发音里,普洱如“抱你”,水仙近“死先”。 比如豪门为显人丁兴旺,会在少爷名头前面加个“十”,三少直接变十三少,也因怕去烟花柳巷的事迹传到长辈处,一耳朵就听见是哪一个。 比如嫁女回门,婆家必须备烧猪随行,否则就是暗示新娘不贞。。。 只这些小知识并不足够构成一本好书,更吸引的是她字里行间的豁达。黄爱的语感本来就自成一格,年轻时在扉页签名最爱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在爱写:花好月圆。看,就是这样把人生过得花团锦簇后又圆润大方。 很喜欢这一段: “这个城市不太仇富,粤谚里有合理化解释:‘不是猛龙不过江。’外贸鼎盛的十三行时期,四大首富里没有原住民,福建的居多,只有一位祖籍广东新会最早还只是个特别靠谱的店铺主管,后来才做的行商。 还有一句是‘小富由俭,大富由天’,这话听着让年轻人气闷,却是以退为进。 关于人情世故,也没啥非黑即白,相当之不够快意恩仇:‘曹操都有知心友,关公亦有对头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然则在一个资深商埠码头里,这些话更像是个老江湖给徒儿们留下来的生存通关诀窍。 如果按现在的网络游戏设定来看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城市的居民和角色扮演,可以简单粗暴地分成三个群体:管理阶层、资本玩家和产业链人群。 原住民也好,新移民也罢,大部分都是产业链人群。某门生意火爆,紧接下来和这个生意相关的一系列细化和环节链条,会一夜成型。而一旦势颓,则顷刻散去理所当然。 粤谚里面无表情地形容说:‘三更贫,五更富’,‘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嫌赚得少了,说一句‘打场大风,执片树叶’。意思是,你看来了场台风才捡了片树叶。古法‘鸡汤’有简单粗暴的安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把事情往玄幻不可控的命簿里一放了事。 致力于在商贸流水大平台上存活发展成为服务链条中的小环节,也许是个相对稳妥的选择,风险可控尽量保底,小本生意求个安身立命,时来运到亦能振业兴家。 不可控的事情多去拜神,各路神祇有本土的有海外的,众生念念有词做足功课,尽人事听天命。 可控的是自家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但求劳作之后一家大小茶饭之时,既无远虑,亦无近忧,平安快乐,谓之安乐茶饭。细说起来也是小康,同样需要努力和幸运。 于是乎,粤地港地大部分人都在致力于过好自己小日子,埋头专注细化到每天和每一餐。无论家中厨房或街外餐馆小食,画风大概都有这句潜台词:你搏你的泼天富贵,我求我的安乐茶饭。呃,老板,您要不要来吃点啥?吃总是要吃的喝也总是要喝的。 这座没有冬天的多雨城市,天际时常会出现富贵的彩虹天梯,地上则由万家灯火的安乐茶饭托底。久而久之,资深市民们都知道,你可以试着去登天梯,也可以如常忙碌营役,坐下来扒饭站起来开工,继续攒积分。 世间做人的路既然不止一条,而是有得选,那走起来会心平气和得多。” 是不是?简直三个大字:聊得来。 在我认识的人里,黄爱是个抢先入世又抢先出世的人。刚认识的时候她已储钱买楼,我就不懂,买那玩意儿干啥。现在知道了,她就是穿越回来的,步步先机。现在养花逗鸟,不为俗事扰,处处又诚恳通达,时不常聊几句,话都妥帖明白。 你说人这一生怎么算好?我理解就是这样:大风大浪经过,大鱼大肉吃过,清粥小菜当下,“今年树上胡桃,胜似去年柑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