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逊别墅 来自上海长宁 00:00 05:07 沙逊别墅 10 August 2019 很少有地方会像虹桥路2409号的沙逊别墅这样,先后两位主人都是上海滩上呼风唤雨的商业巨鳄:从它的建造者,著名的犹太人沙逊,到后来接手这栋别墅的工商届翘楚厉树雄,时代的动荡更迭裹挟着人物命运的颠沛起伏,从锦衣玉食、夜夜笙歌,到战争阴影下无可奈何的一次次转手易主,历史的起承转合之间,沙逊别墅的传奇也由此书写。 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地产大亨沙逊平时多居住在外滩的沙逊大厦顶楼,为了度周末,他在西郊虹桥高尔夫球场购买了两处地产。一处是靠近哈密路的罗别根花园,另一处便是与之相邻的沙逊别墅,后者还被取了一个相当魅惑的名字——“伊甸园”。和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设计上也有着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在山墙和正背面外墙上都有半露木构架作装饰,红砖勒脚,屋顶为红瓦陡坡,用黄色或白色粉墙。加上周围一片的绿荫绿草,红、黄、绿三种田野的主要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格外清新明朗的感觉。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东部2层,中部和西部均为1层。沙逊不惜工本,从英国进口橡木和柚木原材,经加工后铺设地板、制作家具和护壁,门上的拉手、锁扣等建筑五金构件均是手工打造,非常精巧夺目。据说,当时这栋建筑的单位平米造价高达317银元,沙逊的财富累积之惊人,从中可见一斑。 此外,沙逊别墅前的大草坪一端还有一处玻璃花房,并设有马槽和饮水池。沙逊平时住在外滩沙逊大厦内,每天需要鲜花,便派车开出20几里路,来到此地的伊甸园取花。遇到举办盛大的宴会,沙逊别墅周围更是张灯结彩,甚至一直要延伸到虹桥路上。伊甸园的极尽奢华浪漫,正是上海人口口相传的传奇。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伊甸园的永世安宁欢乐也不过是泡沫般的幻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伊甸园与罗别根花园一样,被日军侵占。由于伊甸园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飞机场的招待所。日本投降后,伊甸园产业虽然被沙逊收回,但迫于当时中国国内的局势变化,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将其别墅卖给了美商美兴洋行的买办、上海金融企业的巨子——宁波人厉树雄。 沙逊别墅 这个在解放前的上海工商界享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厉树雄,出身于书香官宦家庭,18岁时就在上海房地产业中初显身手,在霞飞路、常熟路口建造了上海的第一幢公寓大楼“厉氏大厦”,1915年到1925年期间,又在江苏、浙江、安徽开办了多家电厂、电话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将江西景德镇的瓷窑改为电力照明,继而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办了上海毛纺织厂、信和纱厂、纶昌纱厂和印染厂,是名副其实的“多面能手”。在他的手里,伊甸园被改建为了“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每个周末,沪上的大银行家和大企业家都蜂拥来此度假,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如果今天在这里扔炸弹,明天上海金融肯定瘫痪! ” 1948年末,厉树雄定居香港,伊甸园一度因无人管理、交税,被房管部门接收,作为机场招待所使用。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建造龙柏饭店,特地把这幢有传奇色彩的别墅保留下来,为不少电影、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难觅的场景。 *部分建筑信息参考 张长根所著《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 长宁篇》,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出版。 主播丨王博 编辑丨吴友康、石亦曾(实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