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恐怖片的你,一定知道这个消息——在全球狂揽7亿美元,让片方赚翻天的那个“小丑”,要回来了。 你可记得,第一部电影的最后,孩子们划开手掌,相约长大后终有一天会再回到小镇,彻底杀死怪物。说到,做到。 27年之后,一美从X战警宇宙退休,劳模姐,也不再当《黑凤凰》里的无聊大反派。 一起回到小镇,迎战“小丑”比尔·斯卡斯加德,岂非更爽? 是它——《小丑回魂2》。 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近日向媒体透露,这部续集时长将达到2小时45分钟(165分钟),接着就嚣张了一句——“没有一个看过的人抱怨时长”。 一部恐怖片,快赶上《复联4》的长度,不是作死? 鉴定过最新预告片,答案揭晓—— 《小丑回魂》创造的恐怖片全球票房纪录,怕是保不住了。 一个小丑而已,要不要介么上头? 那个攥着红气球的梦魇,卷土重来。 当年的他,有多恐怖? 烂番茄 85% 。 3500万美元成本,上映三天北美票房1.17亿,最后在全球砍下7亿美元。《驱魔人》等了数十年,终于等到一个小丑,来破自己的全球恐怖片票房纪录。 要知道他如何归来,就要知道他从何处来。 在史蒂夫.金的原著里面它代表的是一种外来生物,生活在下水道。 为什么小镇里只有几个小朋友才看得到小丑,其它大人看不到?因为,他以孩子们的恐惧为食。 电影本身无疑是个非常典型的恐怖故事,用的都是最传统的恐怖元素:与世隔绝的孤立小镇,阴森肃杀的鬼屋,黑暗绝望的地下水道,不断神秘失踪的孩童,以及,吞噬灵魂的小丑。 《小丑回魂》为什么能吓坏这么多人,第一点就是:不按套路吓人。 传统恐怖片,先讲述主角的生活环境,一步步将故事引出,一直到20-30分钟,恐怖场景,才图穷匕见。 《小丑回魂》呢,从第一秒就高能。 小丑行凶,紧张,刺激,给人造成难以抑制的恐慌。 黑暗肃杀,步步惊心,靠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在场感。 只为了让你身临其境。 只为带出你心里的鬼。 故事又分上下两层。 第一层,将7位年轻主角,完整立体地塑造一遍,呈现出一幅少年恐惧图景。 比如,“失败者俱乐部”唯一女性,贝弗莉。一个女神般的存在。 却被其他女生称为“贱人”,回到家中还要忍受父亲性骚扰。 主角比尔,身为俱乐部领袖,体弱多病,天生口吃,又对弟弟乔治失踪产生深深的自责。 唯一的黑人小孩麦克,早年亲眼看着父母被大火吞噬,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创伤。 这些孩子们的命运,不是闲笔,而是伏笔。 第二层,则是小丑利用孩子们各自的恐惧,像操纵玩具屋里的人偶一般,轻易操纵他们,令他们变成自己的玩偶。 例如,利用比尔源源不的负罪感,一次次诱惑他走入圈套。 整部电影,犹如一个比喻:人类的恐惧,多种多样。 被制造的死亡,无法掌控的自由意志,以及最亲近之人的可怕。 这样一群废材,如何击败小丑?答案是,他们在“废柴俱乐部”认识了彼此,在友谊中找回了自己的勇气。 这一切最终导向故事的结局:少年联手,杀死小丑。 整部电影,一直在超自然恐怖与日常恐怖之间交替,但电影中的七个孩子最终在鬼屋迎击小丑之前,都已经在现实中痛击了曾对他们施暴的对象。 贝弗莉终于公然反抗了父亲的恶行,过去被小混混欺侮的少年不再隐忍,将混混们打爆;然后,一群小伙伴一鼓作气、战战兢兢攻入小丑巢穴。 电影,随着小丑的“倒下”结束,并打上了字幕“小丑回魂:第一章”。 我已经准备好了,一美 劳模姐,只管放马过来 有第一章,就有第二章,续集的预告片,信息量爆炸。 有一种童年噩梦叫,你长大后还是逃不掉。 27年后,身处天南海北的他们又接到同一个电话,便放下一切回到了小镇。 预告片以小伙伴年轻时代与成大成人后的两个世代进行,而一切都揭示出:小丑,归来。 不信,看这张血盆大口和满脸的伤痕,明摆着,就是要一雪被这帮小鬼击败的耻辱。 整部预告片充满着:对照。 一个镜头,一个细节,一个角色,都跟第一部严丝合缝。 可还记得第一部的开场?生病卧床的哥哥比尔为弟弟乔治(杰克逊·罗伯特饰)折了纸船,让弟弟带着船出去玩耍,并嘱咐他:从现在起你是这艘船的船长,要保证船的安全。 弟弟兴高采烈地下楼玩耍,结果熊孩子一个不小心,小纸船脱手随着水流越行越远。 最后滑进下城市地下水沟…… 这时,小丑的脸,渐渐从黑暗中变得清晰。 预告片呢?黑暗中,带着邪恶红光的小丑再现,眼睛望向不同方向,说出一句——“hello”。 果然,还是当年我们追过的小丑。 不仅小丑出场在与27年前对应,七个当年的孩子,与成家立室的他们,照样,俩俩相望。 预告片的大部分场景,都给了劳模姐饰演的成年贝弗莉造访老宅。 请注意,贝弗莉的手臂,布满淤青,上一部,她一直受到父亲的猥亵,这一部,又是男朋友的家暴。 甚至回到小镇,也被男朋友用腰带抽打过? 一直以来,觉得劳模姐最擅长的,就是孤独冷清、又涉身虎穴的纠结侠女。 她出现在哪里,那些恐怖的往事、疏离的情绪以及不确定的命运选就跟到哪里。 她演,你就觉得,长大的贝弗莉,就该如此这般。 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演的成年比利,又是另一番张力。 当年,他就是小丑的最爱,这一次,一开场,小丑就给他演了一出第一部中遇害的弟弟的恐怖戏码,再一次,折磨他的灵魂。 这个角色内心动机就是四个字:无法安宁。 由此,也解释了这些当年的孩子们为什么要返回小镇—— 回,怕是过不了鬼门关, 不回,过不了良心关。 但回了,要怎么彻底击败小丑?当年的俱乐部权力结构,会不会改变? 看七个当年的孩子,如今人到中年,有些,一如过往,有些,比如贝弗莉的“秘密爱慕者”,被母亲用甜食喂得胖胖的本,已经变身成功人士。 他还会,乖乖听情敌比利的调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镜头。 最开始的镜头,门上的牌子还是贝弗莉的名字,一开门,一个老太太说现在是她住在这里,好像是一片祥和? 但玻璃上的六只苍蝇,摆出的难道不是666的恶魔标记? 第一部中步步渗透的恐怖片板斧再次被发扬光大。 平静之中,恐怖,猝不及防。 我只能提醒你,到了正片,心脏不好的,别看老奶奶的脸。 但,角色,镜头,遥相呼应,光是预告片,已经透露出第二部的野心。 注意看,老太太介绍了他的父亲,一张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加入马戏团的小丑脸。 莫非,这一部可以命名为——《小丑:起源》? 许多细节,细思极恐。 第一部中,七个孩子永远共同进退,可是看一看这个成年合影,很明显,只有五个人。 其他的人,去哪里了? 最诡异的诡异,是熟悉中的陌生感…… 《小丑回魂》最特别的拍摄手法,是用小镇的夏日明媚阳光,强对比小丑作恶时的阴森恐怖。 续集呢?一场阳光明媚中的盛大小镇狂欢后,小丑杀害了一个同性恋,而出现在他同伴眼里的,是桥底下无数个写”我爱德里“的气球。 还有那个据说是史上血浆最多的镜头,也是惊鸿一瞥。 当然,这所有的恐怖,都敌不过那个秃头粉面、戴着橘色假发、身穿破旧小丑服、举着鲜红气球的——他。 每隔27年,“他”就会“现身”一次,吞噬很多孩子。 这一次,他真的会永远消失? 《小丑回魂》到底凭什么横扫全球?第一部有一句媒体点评:不仅拥有恶魔般的恐惧元素以及精湛演技,《小丑回魂》的核心更是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讲到重点。 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就融合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灵异、以及美国近代史元素,用POV(角色视角)手法、在时空交错之间,讲述了一个至少跨度27年的恐怖史诗故事。 但电影最大的亮点,其实是比原著更进一部,在恐怖片的叙事中,完成了一场对于恐惧的思辨。 电影里对小丑原理表述得很直白:它以恐惧为食。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明知它的那些“经典”恐怖桥段:寂静、转身、bgm 小丑上场——你还是会忍不住尖叫出来,心脏跟着颤抖。 因为可怕的不是怪物本身,而是我们和主角一起经历的恐惧。 或者说,孩子们的噩梦童年,成人们的中年危机,也是我们的,所以他们的恐惧,也是我们的恐惧。 而小丑,你最恐惧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 所以,你千万别把《小丑回魂》只当作恐怖片。 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是一部治愈片。 这个恐怖故事底下,“底色”是什么? 不仅是让我们看见黑暗,还要让我们直面恐惧,无论你是第一部里孩子,还是第二部的成年。 有这样的恐怖片,真是这代影迷的幸运。 好莱坞,正越来越滑向平庸,迪士尼的续集IP大片,很可能令它在今年成为史上第一个年度百亿票房公司。 但,票房背后,都是套路。 好在,一种类型片依然死扛着创新大旗——恐怖片。 为什么恐怖片永不衰竭?因为人类永远心怀恐惧。 它有时来自陌生,有时来自熟悉。 而所有的恐怖片,到最后,都会指向人类莫测的命运…… 《小丑回魂》系列真正告诉我们的也许是:面对恐惧时,人终需鼓起勇气与之一战,当主人公终于在击败小丑中得到救赎,这大概是导演送给观众的最温暖的结局。 一部恐怖片为什么能征服全球观众,不是所有人都被它吓到了,而是所有人都被它治愈了。 9月6日,为期不远。 别往黑暗处看,小丑,就在黑暗处望着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