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典故这个...

 昵称32901809 2019-08-11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典故


这个典故来自东晋。伯仁是谁?他就是东晋的一位名士周顗。周顗说话直率,不给人面子。按现在话说,情商不高。

东晋初期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就是指王导、王敦,王敦手握重权,开始反叛东晋,司马睿准备杀王家一族。于是王导求周顗,那周顗理也不理。但他见到晋元帝时,又竭力向元帝表明王导的忠心,决不可错杀忠良。晋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

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而王导却不知情。王敦的士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

结果可想而知,周顗被杀,时年54岁。 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现在看来,如果周顗会说话,再圆融一些,根本不会死,可惜办了好事,却不会说好话,最后冤死。我们今人应该从他的死悟点道理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