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组成;柴胡15g郁金15g赤芍15g山楂20g 草决明15g首乌20g泽泻15g茯苓15g 茵陈30g半夏10g川楝子12g 用法;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加减;肝区痛,伴脾肿大加牡蛎20g,丹参15g,元胡15g。 功效;活血化瘀,降脂祛痰,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肝脏微循环,有效治疗脂肪肝。 按语;本方可统治一切脂肪肝 五虫四藤汤(治偏瘫) 【处方】:蜈蚣3条,地龙15克,乌梢蛇,地鳖虫各9克,全蝎6克,忍冬藤、钩藤各15克,鸡血藤25克,络石藤20克,黄芪90克,丹参30克。 【加减】:1:神智不清者加菖蒲,远志; 2: 偏头痛者加茺蔚子;3:血压偏高者加珍珠母,磁石,牛膝;4:肢体麻木者加姜黄,桑枝;5:语言不利者加菖蒲,生蒲黄; 6:痰盛者加天竺黄,南星; 7:大便干燥者加积实,酒大黄;8: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9:肝火盛者加龙胆草,栀子;10:失眠者加女贞子,朱砂;11: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狗脊。 肠梗阻 方1。本方治愈率100%,24小时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附子、炒山楂各9克,细辛6克,大黄15克,代赭石、莱菔子(炒)各30克,枳壳、川朴各12克,水煎,待肠胃减压后服,每日2~3剂。 方2。我村付红患肠梗阻用本方很快治愈。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白芍、牛膝各10克,枳壳、桔梗、柴胡各6克,甘草8克。上药水煎,每天一剂,早晚各服1次。病情严重者每4~6小时服药1次,缓解后可将本方加黄芪制成丸服用。一般5~35剂全治愈。 脾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半夏散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红豆蔻3分(去皮),茅香花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 干呕不止 半夏散 【处方】 半夏(洗,焙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汤调下。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页首 咽喉中痛 半夏散 【处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3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 【功能主治】 少阴病,咽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白饮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 《伤寒集注》: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祛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 【摘录】 《伤寒论》 时气,腹胁虚胀,心膈壅滞,呕逆不能食 半夏散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大腹皮(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腹胁虚胀,心膈壅滞,呕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肝劳实热,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胸中满闷 半夏散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2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细辛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劳实热,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晚食前再服。 【注意】 忌饴糖、羊肉、生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伤寒后脚气,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痰唾 半夏散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壳3分(麸炒,去白瓤),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痰唾。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和痹汤 治疗风湿痹证以补肝肾为治疗之本,佐以活血化瘀、健脾理气、清热利湿,创制出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和痹汤。该方由杜仲、川续、川牛膝、桑寄生为主药,临床根据病情随证加减,疗效甚好。 验案 患者,女,47岁,四肢关节肌肉反复疼痛三年余,劳累后甚。近一月余,疼痛加剧,不能久立,无放射性疼痛,上肢旋后功能受限,神智清楚,纳食尚可,二便平调,夜间偶有关节疼痛,夜寐不安,舌黯苔黄,脉弦。检查:类风湿因子较高,关节退行性病变。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 清热活血 选方:和痹汤加减。 方药:杜仲20克,怀牛膝15克,桑寄生10克,川续断10克,威灵仙10克,醋玄胡10克,僵蚕10克,神曲6克。七剂。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疼痛稍有缓解。李有为处方在一诊基础上去蒲公英,加山药30克,青黛和夏枯草各10克。 三诊:患者诉疼痛明显缓解,夜卧安宁。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后随访,患者诉疼痛基本缓解,劳作均可。 本病虽多由外邪所引发,但其根本在于肝肾不足,外邪侵袭可导致本虚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关键在要考虑标本缓急基础上,补肝肾,扶正气,内外兼顾。 几类疮即愈方 一、治疮疖久不收口 :白术、槿花过存性为末,掺上神效。 二、 治无名肿毒 :葱白七根,蜂蜜一两,同捣敷之,神效。 三、治坐板疮方 :朱砂雄黄各一钱轻粉枯矾黄柏各五钱共为末,先用川椒煎水洗,后敷药末,神效。 四、治一切疥癞 :大枫子肉二两枯矾二两轻粉一两地沥青一两熔化和匀,搽之立效。 五、万灵夺命丹 :治一切疔毒入腹,烦闷恶心。兼治痈疽发背、恶疮,神效。 朱砂(水飞)五钱胆矾五钱血蝎一两铜绿一两雄黄二两枯矾二两轻粉五钱蟾共为细末,面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葱白三寸,吐在手心,将药放在里面,热汤吞下,有汗即愈。 六、唇上生疔毒 :细看腿弯中紫黑筋,用长针刺破,血出即愈。 : 七、治冻疮 :①鸽子粪煎汤洗之,立效。 ②又冬瓜皮、茄根煎水洗,亦愈。 ③又蟹壳烧枯研末,菜油调搽更妙。 八、治漆疮:①用杉木皮煎水洗之,效。 ②又方:蟹壳煎汤洗之亦效。 九、多年疮:①大蒜瓣子烧灰,麻油调搽。 ②又方 柿叶烧灰存性,同川椒末搽患处,即愈。 白癜风患者须知 一、白癜风易诊难治,早期疗效好,见效快,建议积极治疗。 二、白癜风的治疗是长期的,就是治好了,也要巩固治疗,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看病。 三、白癜风需要长时间服药,尽可能选择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每月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每年坚持甲状腺功能。 四、千万不要迷信偏方,不要迷信特效疗法,不要迷信包治好。 五、儿童应用紫外线光疗要保护生殖器部位,且持慎重态度。 六、服用中药,外用中药后,适当日晒,不要暴晒,尽可能避免海水浴。 七、建议找长期研究白癜风的医生看病,找准医生也是成功的一半,这需要你的智慧。 八、病情发展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激素。 九、不要过于忌口,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是最好的选择。不吃虾蟹和油炸烧烤食品。 十、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不想吃药,可以进行火针,食疗,外用药物,艾灸等治疗。 十一、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十二、不要相信媒体广告。 热病,腹胃虚胀,心膈壅滞,呕哕不能食 半夏散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赤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3分(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腹胃虚胀,心膈壅滞,呕哕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去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伤寒呕吐,烦渴欲饮水 半夏散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芦根1两(锉),赤茯苓3分,泽泻3分,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呕吐,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伤寒干呕,不纳饮食,心神虚烦 半夏散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干呕,不纳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前列汤 【方源】:《男科实用方》 【组成】:黄柏、知母、水蛭、穿山甲、白蒺藜各10克,白茅根、蒲公英、败酱草各15克,王不留行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活血祛瘀。 【主治】:慢性前列腺症属湿热下注型。 【方解】:方中黄柏、知母清热解毒;水蛭、穿山甲、向蒺藜活血祛瘀;白茅根蒲公英、败酱草清热利湿解毒。临床若见尿急、尿频、尿痛者,加木通、灯心草;阴虚者,加龟板、女贞子、枸杞子;腰酸痛者,加续断、杜仲;前列腺体变硬者,加赤芍、花粉、虻虫等。 腰椎骨质增生 【配方及用法】穿山甲、川牛膝、全蝎、甘草各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川楝子12克,蜈蚣6条。上药烘干研末,分装240粒胶囊,早晚各服4粒,黄酒送服。上药为1疗程的药量。 【疗效】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 76例,治愈53例,有效21例,无效2例。 【验证】江西于都县汪广生腰痛近2个月,在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服壮骨关节丸、骨刺片、消痛液等药,效果不明显。后按本方服药10天症状便大减,继服20天痊愈。 接骨 前天接到东北最好的小兄弟彬的电话,说他儿子髌骨有点裂缝,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我就纳闷,他自己也是医术很高明的啊,怎么会问我呢?我不敢肯定,就直接去找大智慧赵医生,还有同去的同事宝林兄,在那里等了近四个小时才轮到,等宝林兄看完后就详细的向赵医生说了此事,就开了如下的药方,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做点点贡献。 当归尾13克 生地13克 乳香5克 末药5克 附结6克 生龙骨15克 锻自然铜7克 地鳖虫3克 川牛膝13克 赤芍13克 骨碎补13克 补骨脂13克 炒白术13克 丹参30克 黄芪30克 红花7克 忌白萝卜 五剂即可 如感觉吃药时,有恶心呕吐的迹象,说明骨已接好,即可停药 大黄冰片散 【配方】 大黄10克,芒硝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冰片5克。 【主治】口唇疱疹,又名“唇风”。 【用法用量】 1.将大黄、黄柏、甘草等份煎好后冲芒硝、冰片于带盖碗中,备用; 2.将患病口唇浸泡于药液中约20分钟; 3.然后轻轻擦干,外抹红霉素软膏; 4.每日治疗3次,直至痊愈。 【方解】 1.方中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甚佳; 2.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大黄中所含的葱醒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甘草性味甘平,生用则能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 4.芒硝外用能清热解毒; 5.冰片性味苦寒,善散火郁,外用消肿止痛,且能止痒,为外用治口疮、咽肿以及疮疡的要药。 【特别说明】 1.全方具有凉血消肿、燥湿拔毒的功效。因上下口唇为黏膜,吸收能力极佳,用外浸法治疗,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外抹软膏使口唇与外界邪毒隔离,并起到润唇、局部消肿止痛的作用; 2.在应用上方的同时,适当应用青霉素及其衍生类药物,可增强治疗的效果。 【禁忌】治疗期间忌食腥、辣之物。 伤寒后呕哕,心胸不利,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半夏散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令黄),前胡半两(去芦头),诃黎勒1两(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呕哕,心胸不利,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伤寒,心腹胀满疼痛,胸膈壅滞,或呕哕不能饮食 半夏散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心腹胀满疼痛,胸膈壅滞,或呕哕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二 伤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坚而呕 半夏散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1两,百合3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坚而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