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12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亲发来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讲述自己碰到的问题,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内容。

你好,我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妈妈。说起来很难为情,我怀疑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性别存在认知障碍,他的行为举止让我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个女儿。

此前他怕黑、怕小动物,一碰到事情解决不了就会大哭,当时我还不以为然,只是觉得这个孩子比较胆小。但是最近他的行为越来越奇怪,前天发现他拿了我的口红涂嘴唇,还将自己的头发扎成了两条小辫子。

面对孩子如此反常的行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给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们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孩子对于自身性别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障碍,厌恶自身性别,喜欢做异性的特征行为等,如果有,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别认知障碍,需要被及时的排查与处理,以保证孩子健康发展。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诱导性别认知障碍产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了解性别认知障碍,我们必须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从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正确认知自己的性别特征。

  • 遗传因素诱发

有些孩子存在性别认知障碍是在年龄很小的阶段,几乎还没怎么与外界进行接触,那么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遗传因素引起的。

根据一项科研调查显示,对100名有先天性性别认知障碍的人进行调查时发现,超过半数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先例。这也证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别认知障碍很有可能是遗传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别认知障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遗传。孩子的父母出现性别认知障碍障碍,并不代表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存在性别认知障碍。

  • 环境因素诱发

如今,随着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是,并不是什么样的文化都能让孩子接触感知的。

性别认知障碍的产生,很可能就是因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过早的接触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导致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歌曲等都会融入一种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别加以模糊,以异性表征出现在荧幕前,以达到节目效果。

我们不能将这种元素视作一种不良文化,但孩子对于这种文化却没有辨识能力,过早地接触只会在他们的心理埋下一个错误的意识,这种意识导致他们产生性别认知障碍。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 家庭因素诱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脱离父母独自面对社会以前,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孩子所产生的变化、培养的性格等都是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亲有家暴的倾向,每次与母亲意见不合就大打出手。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成长,难免也会受到影响。虽然不一定也会出现家暴的倾向,但孩子的脾气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感知也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如果引导存在错误,那么孩子会出现性别认知障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性别认知障碍以后,父母应该如何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别认知障碍呢?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三大方面加以排查

  • 孩子是否具有两性界限

存在性别认知障碍的孩子,他们大多对于两性没有太明确的界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觉得自己所做的异性特征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正常而言,孩子对于两性虽然了解并不深入,但最基本的辨识度还是有的。例如男孩子不会喜欢布娃娃,女孩子不会喜欢对抗性过强的运动等。

孩子的羞耻心会阻拦他们做越过性别界限的事情,如果孩子对于两性没有特别清晰明显的界限,那么他们很可能是存在性别认知障碍。

  • 孩子是否接受性别教育

性别教育对孩子而言是必须的,我也相信父母们都做过不少的性别教育。当男孩子摔倒哭泣时,父母会告诉他,男孩子要坚强勇敢一点;同样的,当女孩子说话做事大大咧咧时,父母会告诉她,女孩子要矜持内敛一点。

这是父母对于性别差异的感知,会在无形中将这种感知传递给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对于父母的感知表示不认同,甚至是反驳父母'为什么男孩子就一定要坚强,为什么女孩子就一定要矜持'时,父母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是非观念是相当强烈的,他们思考问题一般都从单个角度出发。他们反驳父母,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权衡方法,而是简单地认定对立面才是正确的。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 孩子喜好是否正常

孩子对于新鲜事物会产生好奇心,这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这种好奇心会驱使孩子去尝试,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如果孩子的喜好出现了大幅度的偏差,那么父母就应该加以重视了。

举个例子,如果发现男孩子喜欢跳皮筋,但与此同时,他对篮球也有着极高的兴趣,那父母不应该认为孩子出现性别认知障碍。

因为孩子不像大人,对于物品没有一个刻板的固有认知。他们觉得什么都值得去尝试。当然,他们最后还是会有自己真正的喜好,有些完全只是出于好奇心去做尝试。

但是,如果孩子的喜好完全出现了偏移,那么父母就不能坐视不管了。因为一个正常男孩子如果做的全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他的羞耻心、外界施加的异样目光都会让他感到不适,肯定做不到心安理得的。

父母得知自己孩子存在性别认知障碍时,也不必过于紧张。性别认知障碍并不是一种病症,只是一种感知上的偏差引起的异常行径。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正确的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三步正确引导,扫清认知障碍

  • 适度的性别教育

孩子对于性别感知出现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能很好的区分性别的差异。对此,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

考虑到孩子可能出现抗拒的心理,父母应该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性别教育。此外,适当的借助书籍、视频等更正孩子的感知同样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

  • 恢复自身性别的吸引力

孩子向往异性的特征、行为等,有部分原因是对自身性别的厌恶。为此,父母可以通过恢复孩子自身性别的吸引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对于只喜欢洋娃娃的男孩子,父母可以陪他拼装玩具,让他在实践中找回对这些玩具的吸引力,同时也淡化对洋娃娃的喜爱。

通过这样的强化与淡化,让孩子发现作为男孩子同样可以获得幸福与快乐,他们也就不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厌恶感。

儿子被养成“娘娘腔”?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父母正确引导很关键

  • 保持对孩子的爱

有些父母可能对孩子存在性别认知障碍一事有所芥蒂,对孩子的爱也有所减弱,关系疏远。

这是完全错误的。父母异样的目光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改变,这也将直接导致前面两个步骤的铺垫毁于一旦。因此,不论何时,不论孩子怎么样,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不变的,这也是孩子最好的'安定剂'。

我是刺猬奶爸,也是3岁宝宝的奶爸,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