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篇 珍惜与孩子相处的“三七之妙” 邓笛/文 “三七之妙”说的是孩子们在父母身边的三个七年。 第一个七年,幼小无助,吃喝拉撒睡都要大人操心。 宝宝们还不知轻重,不识好歹,增加了大人们的服务难度。 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好言相劝根本没有用。 心想,长大些,就好了。 千万别这样想!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许多美妙的时光你就享受不到了。 在第一个七年,孩子们天真无邪,看着他们各种各样的萌态,所有疲惫和不开心都会一扫而光。 他们啃小脚憨态可掬; 他们见东西就往嘴里送,小嘴鼓鼓,人见人爱; 他们会爬的时候,满屋子探险,家里到处一片生机; 他们会喊爸爸妈妈了让你激动,会走路了让你惊喜; 他们喜欢与父母玩游戏,依恋父母,渴望交流,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跟他们玩吧,跟他们在一起吧,人生真正有趣的事并不多,而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七年充满了趣事。 这些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和最美妙的回忆。 第二个七年,孩子们能够生活自理了,却变得调皮捣蛋不懂事。 凡事不如他们的意,就会撒泼打滚; 他们会对你的指令进行反驳,有时候还真能驳得你哑口无言; 他们还会做各种讨厌的事情,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 你打着唉声,叹道:“这些熊孩子,太难对付了,什么时候长大懂事就好了。” 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你这样想,许多美妙的事情又要与你擦肩而过了。 孩子调皮捣蛋么?那就陪他们玩一些高级的。 喜欢砸东西?带他们学打篮球吧。 喜欢乱涂乱画?给他们买一套绘画工具和颜料,任由他们涂涂抹抹,把那些画得好和有创意的,裱好了当着名画挂在家里。 喜欢打游戏?与孩子一起打呀,只要不沉溺于游戏,每天跟孩子打一会儿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喜欢拆电器?那好呀,家里要淘汰的电器让他随便拆着玩,如果坏了,鼓励他修好。 在第二个七年,孩子再淘气,还是喜欢与父母在一起的,做家长的要好好珍惜。 到了第三个七年,孩子们就变得不听话了,与大人顶嘴的事情时常发生,巴不得躲父母远远的。 这不奇怪,夫妻还有“七年之痒”呢,孩子跟你在一起两个七年了,还不能“痒一痒”吗? 孩子们在14岁之前,无论多烦人多淘气,都还是依恋父母的,认为这个世上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好的。 但到了14岁,也就是“双七之痒”开始以后,他们见到父母就烦,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青春逆反期”。 这时候的孩子最让大人头疼,你说向东,他们偏往西。 总而言之,越是不允许他们做的事,他们越想冒险尝试。 按照心理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对一切外在的强加力量和父母的控制具有强烈的排斥意识和反抗行为。 你常难过地独自流泪,在心里说:“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这种想法会让你失去许多快乐。 说得残酷一点,这第三个七年是你完整拥有自己孩子的最后一个七年。 以后,他们将不再完全属于你。 他们属于他们的事业、爱人、孩子、家庭,留给你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只要想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再说教、唠叨、打骂,就会珍惜这最后七年。 什么事情带着珍惜之心就好办了。 你就会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坦诚相见。 越诚实越诚恳越好。 这么大的的孩子最讨厌虚假的说教,要尽可能地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与他们平起平坐,平等交流,平等对话。 如果观念不一,不能强制孩子改变。 相互尊重是最重要的。 用这七年与孩子结成深厚的友谊吧。 过了这七年,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三个七年之后,要慢慢放手,告诉自己,孩子已经不完全属于自己了。 不要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不要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更不要指责孩子对自己不好。 微笑地看着他们离开,走向别人的怀抱。 请你放心,尽管孩子不再属于你,但你亲手种下的爱的种子,即使长成了参天大树,根还是会与你连在一起。 (原载《羊城晚报》2019年08月0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