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农民刘老汉,晚年得子,直到岁数很大了,他妻子才生了两个儿子。谁知,大儿子长刚三岁,小儿子尚在襁褓之中。 不幸降临到他们家,两个孩子都生了水痘,很快,小儿子就死来,大儿子也将奄奄一息。老翁眼见抢救无望,就想把两个孩子一起埋了。刘妻舍不得,坚决阻止了他。但是,大儿子过了不久也断气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就把孩子一同埋葬在村外了。 就在同一天,有个走街串巷的商人,此人姓乐,是郡中东部的人。当他经过坟墓旁的时候,听说里面有孩子啼哭的声音。他急忙将孩子救出来,发现大儿子并没有死。乐某就抱着孩子,大声询问附近的村民,但是,没有人答应。 于是,乐某就把孩子带回家。乐妻也长期不能生育,看到乐某抱回的孩子,她很高兴,就养在家中,悉心照料。过了几年,孩子满满长大了,乐妻居然也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很快学会了父亲经商的手艺,自己经营也很勤奋,在父子俩人的经营下,家庭很快到了小康的水准。 有一次,弟弟不听话,哥哥教训他。弟弟不但不服从,还出言顶撞。哥哥一气之下,就揍了他一顿,弟弟喊:“你不是我的哥哥,怎么敢责备我?如果我父亲不救你,你早就死在狗肚子了,还得有今天啊!!” 哥哥觉得弟弟话里有话,他私下询问父亲。乐某兵不隐瞒,就把实情告诉他了。儿子听了,很是痛苦,他极力辞别父母,要返回故乡。父母规劝很久,他也不改变主意,最后,他居然裹粮连夜逃走。 到蠡县后,他在村外徘徊,有人问他是什么人,他回答说:“我就是这个村子的人,只不过小时候就离开家,现在回来寻亲。”别人就问他父亲的姓名,但是,他却回答不上来。大家就笑话他。 有人觉得他的长相很像刘老头,就有人和刘老头开玩笑,对他说:“这孩子这么想你,是不是你的孩子呀?”老翁也笑着答道:“没证据的事,不要胡说。” 这时,就有好事的人过来,他就和孩子详细攀谈起来,询问详细的情况。小孩说:“我敢这么说,当然是有依据的。”说着,他掏出两件小孩子的衣服,展示给众人看。 刘老翁通知老太太过来看看,老太太来了之后,一看他手里的衣服。她一边拉着孩子的手,一边就嚎啕大哭起来。原来,她一眼就看出,这是当年自己给孩子入殓的东西。这时,刘老汉才恍然大悟,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儿子。 老头老太太拉着孩子自是悲伤不已,旁边的人也为他们的重逢而高兴。一家人回到家之后,刘老汉夫妻如获珍宝。刘翁家里财产殷实,但是,唯一遗憾的是膝下无子。 现在,自己的儿子认祖归宗,刘翁为儿子娶妻成家。同时,他也厚厚酬谢乐某一家,还让儿子拜乐某夫妻为义父母,双方往来犹如,关系最近的亲戚。 我不断别人的继承人,天也不会断我的血脉,这未必不是老天被同情之心所感动了。虽不是亲生,但看着抚养教育的辛苦,养恩更胜于生恩。那么,义父的恩,绝不在生父之下。 聊斋公说: 没有辩驳孩子的生死,就匆忙给埋葬了,虽然有情急之下的忙乱,但刘某在这方面确实有过错。但是,父为子纲,既然是生父,当要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绝不是因为愤怒,而弃而不顾,这也不是人的本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