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坤花了整整30年,打破原生家庭魔咒:那些摆脱成长阴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做内心强大的人 2019-08-12


ID:yixinligongkaike

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记得那时候,阿娇快大婚了。

她和老公赖弘国参加了一档真人秀 ——《爸妈学前班》,本是秀恩爱撒狗粮的节目,却被网友群嘲“俩人演得太尬”。

一开始,俩人抵达英国住处,阿娇打开信箱取信时,赖弘国想要搭着她的肩。

但阿娇试图走开,似乎避免与对方有肢体上的接触,只要稍微靠近,神经就立马绷紧。

回到房间,阿娇略显疲惫,夫妻俩坐在各自的床上,陷入了长时间沉默。

比起其他四对明星夫妇,俩人的尴尬看起来就像冷暴力。

整理完行李,赖弘国提议出门散步,可他们一直保持距离。

当大家讨论“是否每天赞美孩子 3 次以上”的话题,赖弘国说:“我每天会赞美老婆5次以上”。

其他妻子一脸羡慕,但阿娇原本灿烂的笑容秒黑脸,还翻了个白眼。

有人说,阿娇太冷漠。

对不起。

这从来都不是她的错。

爸爸在她 1 岁时就去世,妈妈工作赚钱,很少照顾她,其后改嫁又不能带着她,就把她寄养在不同的家庭里,大角咀、沙田、元朗、牛头角、深水埗、旺角都住过。

有的亲戚拿手关节敲她的头,阿娇回去和妈妈说,妈妈不信。

从那时候开始,她便觉得,既然说出来也没人信, 不如都藏在心里。

看过节目的人不难发现,无论是阿娇单独一人,还是与老公散步,或是与一群人一起,她都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双手交叉环绕胸前,似乎总想通过这个紧抱自己的动作,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拒绝他人靠近的自我防御动作,更多地是想保护自己。

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创伤,她变得更容易受伤,谈了几段恋爱无疾而终,变得对关系产生怀疑。

阿娇承认,她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不信任,不会轻易打开自己,很难融入别人。

她渴望被爱,所以总是不断付出、妥协、退让。

10年前的那件事情,也只是因为“不想失去他”,一度爱得很卑微,以至于事情过去那么多年,还觉得自己没人爱,也就有了后来那句:“没人敢说愿意娶我”。

心疼她之余,我却发现,很多童年创伤,往往是成年人的过错,最后却让孩子独自承受一生。

大多数童年创伤,源于没有被尊重

很多成年人以为,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长大后自然会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事实上,记忆早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牢牢控制他们的生活。

而大多数童年创伤,都是从没有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开始的。

我们很多人没有很凄惨的童年,却都在成年后忽然意识到自己“遇到困难就逃避”、“对感情极其敏感”、“容易讨好别人”、“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这根源于童年积累的羞耻感

有人小学的时候,抄作业被老师发现,被罚把“我再也不作业了”写满整块黑板。

他说:“我永远都记得那种站在讲台,背后一群人在偷偷笑你,彻底没了自尊的感觉。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觉得身边的人是不是都看不起我?”

有人 6 岁的时候,因为个子小的关系,经常在一堆小孩里充当“马屁虫”的角色。

本来没什么大事,但父母总爱在朋友饭桌上、家庭聚会中开玩笑。

渐渐地,他真的以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怕被嫌弃,只要有人愿意和他玩,他都会使劲讨好别人。

有人初中的时候,因为考试成绩很差,被班主任揪着耳朵,面朝一帮同学下跪,他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

自从那以后,他充满恐惧,害怕工作做得不够好,害怕出了问题被批评,变得战战兢兢。

格森·考夫曼在《羞耻:关怀的力量》中说到:“羞耻感是一种尊严被伤害、觉得自己被击垮、有罪过、不如人、与人疏离的感觉。这是一种远远比内疚更加负面且具有杀伤力的情绪”。

羞耻感产生时,我们往往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当下的情绪,产生自我厌弃。

真相却是,童年时的认知需依附父母、老师等成年人,那一刻你只是孩子,你根本很难用理性去理解和判断为自己趋利避害。

当你经历羞耻的场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所以被老师罚,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乖所以父母莫名发火。

尽管这些感觉你并未察觉,但在你潜意识里,你已经判自己死刑,长大后不敢信任别人,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逃避、道歉......

可是,那真的不怪你。

一个被完全接纳的孩子,他会知道,我所获得的爱,不是有条件的,我是有人爱我,也值得被爱的,这才是具备充足自尊的表现。

不是所有的童年创伤,结局都只能是毁灭

Niki 是一名法国裔美国女雕塑家、画家和电影制作人,20 世纪最受欢迎的流行艺术家之一。

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是美国望族,自己还是《Vogue》、《Life》、《Bazaar》等知名杂志的封面女郎。长得这么美,家里又有钱,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11 岁那年,喝醉酒的父亲性侵了她,得知真相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别说出去”。

由于畸形的童年环境,她的弟弟妹妹都因抑郁症自杀,只有她带着这些创伤,“幸存”下来。

18 岁的时候,为了逃出原生家庭,她与第一任丈夫 Harry Mathews 闪婚,将这段感情看作是生命中的第一束光,拼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她发现这正是拼命想要逃离的生活 —— 相夫教子。

家庭内部的矛盾一触即发,况且童年被父亲侵犯的创伤一直挥之不去。

最后,Niki 陷入精神崩溃,在精神病院前后接受了 10 多次电击,晚上经常失眠。

所幸的是,治疗期间,她在医生建议下接触艺术,创作生涯就此开始。

她开始收集树枝、树叶,制作贴画,渐渐地,感觉好了许多。

我想,她大概不会想到,这份让她觉得能够付出一生的事业,成了让她走出创伤的最好疗愈。

1950 年移居巴黎后,她认识了著名的瑞士艺术家让·丁格利,俩人大受启发,一起创作。

Niki 说:“一个没有受害者的谋杀,我射击作品,因为我喜欢看着画流血,并死去”。

当她把艺术变成反抗的勇气,那些曾经给她带来巨大伤害的童年阴影,随着她在创作“射击画”时,一并埋葬在喷洒而出的颜料里。

△ Niki的“射击画”

她设计过的《Nanas》、塔罗花园等系列雕塑,有着疗伤与反叛父权的味道。因为童年创伤,她的人生几乎被毁灭,却又因为这种创伤,成就了自己。

△ Niki在塔罗花园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施琪嘉曾说:“没有没有创伤的人生,只有没有创伤的结果”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伤事件,就一定导致负面的影响,因为我们的内在世界需要构建。

Niki 实现人生的逆风翻盘,只因她做对了三件事:

逃离并主动寻求独立;

拥有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是独属于她自己的生活。

直面创伤的目的,

从来都不是为了怪罪原生家庭与社会

我们必须承认,童年创伤确实会影响人的一生。

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懂得利用已有资源去修复和整合,这非常重要,当我们重建内在世界,我们对于应对未来的创伤也会更加有力量。

陈坤从小出生在重庆的一个贫困家庭,全家人挤在只有 13 平的小房子。

7 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父亲的关系并不好。

有一年冬天,他带着弟弟饿着肚子,走了很远的路去找父亲拿学费,走到门口时闻到肉香,弟弟激动地说:“等下爸爸一定会喊我们进去吃饭的!” 

没想到,父亲把钱给了他,就让他们走了。

兄弟俩饿着肚子回家,一路都没说话。

后来,他跟着外婆长大,因为家庭真的很穷,根本没钱买新衣服,所以总是在学校里遭到同学排挤、孤立。

物质的匮乏与爱的缺失,都让陈坤变得孤僻、敏感。

有时候,看到同学家里条件好,他会很不屑:“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家里条件好吗?”

其实,这是他心底里自卑的表现。即使成名了,他总是习惯性地否定自己。

2003~2008 年,陈坤一度患上抑郁症,每晚都睡不好,整夜失眠,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他爆料称,那时候他压根就不敢靠近窗户,因为怕自己忍不住直接跳下去。

好在,他开始寻找方法:打坐、禅定、行走。

一开始,他只是简单的爬山徒步,后来索性成立自己的公司“东申童画”,组织公益行走活动“行走的力量”。

他去川藏、滇藏,行走过程中,他禁止大家说话,只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尝试与过去和解。

△陈坤参加“行走的力量”

从一个自卑的孩子,经历抑郁症,再成为一个走出童年阴影,传播正能量的人,陈坤说自己用了整整 30 年。

也许是通过修行,整个人更平和了,或是当了爸爸,如今与父亲和解了。

拍《火锅英雄》的时候,父亲隔三差五拎着鸡汤在片场出现。

每次离开前,陈坤都会问:“爸,你明天什么时候来?”

开心和放松,是他现在最满意的状态。

我们翻开童年的伤疤,不是为了要怪罪原生家庭或社会,而是从这些已经形成的创伤中,去思考自己。

放下对父母曾经的成见,让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带给来的伤害慢慢消减到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自己或后来组成的家庭身上,从而更好地爱自己。

或许,修复的结果有时候会令我们失望。但,所有的修复,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力量。

每个人都拥有正确应对和走出不幸遭遇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强弱也基于个人选择。

我想说的是,只有自己愿意改变,并且为之努力,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