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最终用电量达到21372太瓦时,同比增长2.6%。相比之下,1974~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3%。
(一)经合组织国家用电量
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最终用电量为9518太瓦时,同比增长0.2%。虽然2018年的消费数据尚未公布,如上文所述,预估数据显示,2018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毛发电量(包括抽水蓄能)为11173太瓦时,同比增长1.1%。
自1974年以来,经合组织的电力消费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商业和公共服务以及居民部门。这些行业的用电量总占比从1974年的48.4%上升至2017年的62.5%。虽然工业用电量的绝对量从1974年的1874太瓦时增至2017年的3062太瓦时,但工业部门用电量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的用电量份额从1974年的48.7%降至2017年的32.2%。相比之下,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用电量的比例从1974年的19.7%上升至2017年的31.7%,而居民部门则从28.7%上升至30.8%。然而,这一趋势并未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所观察到。例如,尽管随时间波动,但在2017年,奥地利(1974年:48%;2017年:47%)和墨西哥(1974:54%;2017:54%)工业部门用电量在最终用电量中的占比与1974年的水平相似。
2017年,工业是整个经合组织地区用电量最大的终端用户部门,但其消费占比长期下降。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1974~2017年,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密集型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导致工业电力需求增长放缓,而居民、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用电增速则有所降低。虽然截至2017年,工业仍然是电力最终消费量最高的行业,为32.2%,但工业消费份额仅略高于商业和公共服务(31.7%)和住宅部门(30.8%)。
2017年,整个经合组织地区工业用电量增长0.8%( 25GWh),商业和公共服务消费增长0.2%( 5GWh),而居民部门消费下降1.0%(-28GWh)。
经合组织的电力最终消费量年均增长率,按部门划分

其余终端用户部门,如运输(主要是铁路)、农业和林业(主要是灌溉泵)和渔业,是相对较小的电力消费者。然而,在运输部门,道路运输最近经历了电力消费的强劲增长(2017年:14%),自2012年以来,该部门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电动汽车在经合组织国家获得了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欧洲的市场,这表明了运输部门的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在挪威,电动汽车在市场份额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8年售出的新车中,46%是电动汽车(IEA,2019年),其次是冰岛(17%)和瑞典(8%)。然而,在增长的同时,公路运输的用电量仅占经合组织公路运输能源总能源使用量的0.06%,仅占经合组织最终用电量的0.08%。
1974~2000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最终电力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一定相关性:然而,自2000年代初以来,人们观察到一些结构情况,特别是金融危机后GDP增速回升。从2008~2017年,尽管GDP增长了14.3%,但经合组织的用电量仅增长了0.9%。
经合组织最终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PPP)*

(二)非经合组织国家消费量
2017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最终用电量为11854太瓦时,同比增长4.6%。1974~2017年,电力最终消费量以年均5.1%的速度增长。非经合组织国家在世界最终电力消费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从1974年的27.0%增至2017年的55.5%。
2017年非经合组织电力最终消费量,按行业划分

2017年,非经合组织电力消费排名前4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巴西,它们合计占非经合组织电力最终消费的67.2%(占全球消费的37.2%)。在这些国家中,中国所占份额最大,占非经合组织消费总额的46.7%。经合组织国家以外的电力使用以工业需求为主,占最终用电量的一半。
2017年用电量国家top10

近年来,邻国之间的电力贸易已变得更加普遍。在上报的电力流动时,各国通常将电力贸易作为'平衡'项目。这导致进出口数据差异很大。此外,净进口国和净出口国之间的输送和配送线损也难以确定。这两个因素都导致贸易国报告的净进口和净出口之间的差异。
(一)经合组织国家电力交易
经合组织国家电力进口从1974年的89太瓦时增至2018年的490太瓦时,年均增长率为4.0%,而整体电力供应的增长率为2.1%。1974年,进口占经合组织电力供应的2.0%,而2018年这一比例已增至4.4%。经合组织的电力出口从1974年的81太瓦时增至2018年的480太瓦时,年均增长率为4.1%。1974年,出口额为经合组织电力供应规模的1.8%,而2018年的出口为4.3%。
经合组织欧洲电力进出口

大量电力贸易发生在经合组织欧洲区域,主要在经合组织国家之间,以及经合组织美洲区域。在经合组织欧洲区域,电力进口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1974年和2018年。在经合组织美洲,1974年至2018年间,进口总额平均每年增长3.3%。
电力贸易可用于弥补国内发电的波动,例如2018年瑞典水力发电量因降雨量减少而减少。为了补偿供应损失,瑞典自2011年以来成为电力净出口国,进口增加了0.3太瓦时,出口减少了1.5太瓦时,因此供应增加了1.8太瓦时。这样,瑞典仅凭贸易就平衡了水力发电(3.6太瓦时)发电量减少的一半。
(二)非经合组织国家电力交易
在经合组织之外,俄罗斯联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前苏联其他国家之间有大量的电力贸易。这些国家贸易重大与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邻国以及邻近的经合组织欧洲国家的电力供应。此外,东南欧的几个邻国,如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之间也有贸易。
在南美洲,巴拉圭大型水力发电厂生产的电力出口到巴西和阿根廷(2017年,巴拉圭的净出口量为43.6太瓦时)。智利和阿根廷之间的电力贸易(少量)在中断了四年之后于2016年恢复。
在非洲,非洲大陆南部有大量贸易。特别是,南非向津巴布韦等邻国出口了大量电力,而莫桑比克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净出口国。2017年,南非的净出口为6.6太瓦时,而由于国内生产下降,莫桑比克2017年的出口仅略高于进口(10.9千瓦时),而2016年的净出口为4.3太瓦时。
在亚洲,印度历来是电力净进口国,其中大部分来自邻国不丹的水电设施,2008年净进口量高达5.8太瓦时。然而,自2016年以来,印度一直是净出口国(2017年:1.6太瓦时)。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电力贸易也日益增加,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缅甸是电力净出口国,主要是水力发电来源。过去十年来,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部分得益于其与邻国接壤的国家地位,中国从电力净进口国转型。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主要电力出口国。2017年,中国净出口达到13.0太瓦时,是1994年净出口额的6倍多,当年中国首次成为电力净出口国。
2018年,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实际电价比2017年下降了0.6%。这主要是由工业价格下降(-1.1%),因为家庭价格仍然下降相对稳定(-0.1%)。
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者电价差别很大。根据现有数据,2018年经合组织工业加权平均电价为106.50美元/MWh。然而,价格从挪威68.11美元/MWh的低点(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低36%),到意大利174.39美元/MWh的高位(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高出63.7%)不等。
经合组织工业电价、价格范围和经合组织加权平均值

根据现有数据,2018年经合组织家庭加权平均电价为172.33美元/MWh,价格从墨西哥62.91美元/MWh的低值(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低63.5%)到丹麦357.95美元/MWh的高位(比经合组织的均值高107.7%)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