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赶摆的日记》心路体会——杨涪林

 石岩里_牛歌 2019-08-12


来源:东北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杨涪林,作品署名韧者、墨斗、稳石山房主人,原籍四川射洪。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人物画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美协荣誉理事,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理事,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民盟画院副院长,重庆渝州画院副院长,重庆九龙坡区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两展区两件作品同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中国画展览、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览,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览等十六次国家级、全国性美展。应邀参加“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全国书画名家提名展、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彩云南”——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名家中堂作品展、“翰墨载道”中国人物画邀请展览、“传神.写心”中国人物画名家工作室系列展览等重要展览。获大三峡中国画展一等奖、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纪念延讲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获第二届、第四届重庆市政府文艺专项奖、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选区选送作品优秀奖、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第一届学术展学术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美术奖(首次设立)等奖项。

      作品欣赏


      《赶摆的日记》之一136x136cm 2014

      四年前的四月上旬,我有幸被北京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邀请,参加赴云南西双版纳的采风活动,.此次活动,是为即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彩云南”画展收集创作素材,由中央文史馆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时间历时半个月。

      这次西双版纳写生采风,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使我在各民族人群中选择了表现傣族人的方向,并顺利地融入他们之中,收获满满,是近年来下到基层时间最久收集素材最多的一次,望着那些速写和装满文件夹的照片---与对象面对面零距离拍摄的照片,同网上的照片不大一样,感觉新鲜得很!但不要以为素材好,就可以得到好画,甚至当拿起笔时,有时还无从下手的哦!


      局部一

      作为人物画家,当然对各种人物形象都有一种职业敏感,要在画面突出展现这些内容,要情绪饱满,画起画来才流畅无阻.但要做到这点,一定要经过心灵的洗礼,这需要情感需要经验.我很快完成了规定的参展作品,并在北京两会期间成功展出.随即在二O一四年,又应中国文联与中国美协主办的”塑造中国新形象作品展”与中央文史馆书画院,河北省文史馆主办的’翰墨载道—中国人物画邀请展’的邀请,创作了赶摆的日记系列作品. 先完成的就是这两幅。


      局部二
      《赶摆的日记》之二136x136cm 2104

      "赶摆"是西双版纳傣语意,泛指傣族人赶集、庆丰收、庙会等等,每逢重大活动或节假日都要赶摆,我们这次正好赶上在景洪过傣年, 傣年是泼水节、傣舞、划龙舟、放高升等活动最集中的时候,也是傣族人的集市贸易最闹热的时候,大家摆摊设点,经营手工艺饰品、烧烤、瓜果等各种东西,应有尽有,当然,各色人物也随之悉数登场,这正是我们选择人物形象的绝好机会。在这么一个契机下,因而我选择的画面主题顺理成章的就是表现赶摆。


      局部一


      局部二

      《赶摆的日记》之一、之二两幅画表现的都是很普通的赶集的场面:第一幅赶摆集市一角,乡村大妈守着茶叶摊子,摊上摆的普洱茶、大树茶.....中间是水果摊,年轻姑娘售卖木瓜,围绕周围些许顾客.....第二幅也是集市,左上方男人的背上挎着象脚鼓,大概活动刚散场,与女人购买水果解渴;瓜果摊上的买卖,前面的汉子大概在开包取钱.....均是平凡得很的场景。通过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一种新颖可人的感觉,首先是构图,然后是画面的艺术处理,笔墨,色彩等等。构图就是构成关系,人物形象的安排组合应既要与构成吻合,又要符合生活常理,更要与艺术表现有缘。人物在画面中的这种有机关系维系的框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赶摆日记》之三136x136cm 2017


      局部一

      还有,通过剪裁,画面内容更显饱满充盈,与观众更近贴近,这与小品画那种飘逸隐退消解完全不同。另外画面的的细节道具表现同样重要,比如人物动作和服饰,为什么有的画面大的感觉差不多,但不耐看,我注意到看似微不足道小小动作,或者很微小的饰品,只要被画家赋予特指的内涵,只要画面整体需要,就将它们搬上去就有效果。并不是一味罗列细节,这是度的把握!说说道具,果摊,太阳伞,摩托车,小轿车.....中国画有”计白当黑”一说,白纸空出来就是背景,画面经营安排的东西’’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要恰到好处,有它起作用的才行. 文艺评论家尚辉在画册前言‘’从感知现实到中国新形象的塑造’’中写道:“集市是少数民族生活最重要的一种聚集社交方式,因而也最能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变,我们在肖映川‘大巴扎’看到了现代服饰抢滩原始淳朴的大巴扎,而杨涪林‘赶摆的日记’则直呈了轿车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闯入’.....交通工具,但回家过年的那种民俗风情的范儿却依然浓醇.....”


      局部二


      在基洛族村寨

      人物造型的选择把握: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气候、那里温热湿润,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通常把那些靠水边的傣族人称为水傣,,所以我们见到傣族妇女皮肤都不黑,传统的民族服饰布料轻柔色彩明快鲜艳,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身材包裹得修长苗条.....这些都是大家认定的共识,共识就是泛泛的框框。我的画上也选择性地体现了上述的某些特点,但人物也并非那样漂亮,因为我首先是表现的生活在底层的最普通劳动者,再者有品质有格调的艺术一定是朴实无华的,在这里不需要那种所谓’’佳丽’’’’美人’’,画面出现的女性有体态轻盈,皮肤白皙的,更有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不一而足。


      橄榄坝写生


      在西双版纳采风与马振声等先生合影

      作为人物画家最后是看你怎么画画了,前面的铺垫都是为艺术家后面的言说开道。从中国画写意人物说开,要画好必须基于两点:一点,是造型,就是把人物形象结构里里外外吃通吃透;再一点,笔墨,练就手上的笔墨功底,只露一两招式,就能让人略知八九.不经过千锤百练,怎么能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情感是在心无窒碍的情况下放开的,就是通常说的要放得开.只有放开了,情感才能升华;形与神又必须某种程度的收紧, 这种关系乃是一对矛盾!写意人物画要达到终极目的:形神兼备,畅神达意.我在画这两幅画时,进展顺利,中途没有换纸就搞定了,可以说,有那么点激情吧!另外我在笔墨与色彩方面作了些许调整,西双版纳蓝天白云,热带雨林花草丰茂硕果累累,动植物泛着奇光异彩,民族服装五彩缤纷,要在画上有所体现,但是水墨画墨分五彩已经总揽通幅,这又是需要度的把握,有限地提炼出了几个色彩元素运用上去。

      我想,美术创作就是通过画家的形象思维,把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的对象变成一个个图形定格,通过艺术把这个定格变成永恒吧。(杨涪林撰文)

      更多作品欣赏


      《四月的澜沧江畔》250X200cm 2012


      《春在傣寨》68X68cm 2017


      《藏女与獒》68X68cm 2012


      《五彩的伞》136x68cm 2013


      《孔雀姑娘》136X68cm 2014


      《荔枝姑娘》136X68cm 2014


      《雨林深处》136X68cm 2014


      《高原追月图》136X68cm 2015


      《飘香酥油茶》136X68cm 2014


      《整装待发》136X68cm 2015


      《彩云间》136X68cm 2017


      《晨妆》136X68cm 2015


      《傣风徐来》136X68cm 2017


      《高原情缘》136X68cm 2017


      《经轮下的藏女》136X68cm 2014


      《孔雀伊人图》136X68cm 2016


      《晴雪天》136X68cm 2017


      《守望高原》136X68cm 2014


      《五月荔枝刚熟》136X68cm 2015


      《喜羔图》136X68cm 2015


      《秀域》136X68cm 2016

 

[责任编辑:王锦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