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天池的名气太大,这往往让游客或世人误以为自己知道它,了解它,因而掩盖了自己的其实是所知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我就是一个例子。行前,自己对于天山天池没有做作保功课,以为知道它。结果在浏览中,忽略掉了许多景观,至今想起都后悔错过了,错过了。下面,我梳理一下关于游天山天池所必知的常识,以待有义于来者。 ![]() ![]() 一、天池的地理位置: 五千里天山呈东西走向,天池位于天山最东部博格达峰北坡山腰处,地处新疆维昌吉州阜康市境内,距乌鲁木齐市97公里。 ![]() 博格达峰(上图引自网络)海拔5445米,是天山山脉东段的一条支脉,从乌鲁木齐断裂带起,向东一直延伸到巴里坤境内,全长300多公里。博格达在蒙古语里是“神山”、“圣山”、“灵山”的意思,明清时期是漠西蒙古和硕特部的游牧带。 ![]() ![]() 二、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天池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古冰蚀-冰碛堰塞湖说,二是山崩、滑坡堰塞湖两说。现场观观察,湖的西部有大量石块,应该是山峰之上的石崖滚落所致。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天山天池系距今200余万年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冰碛湖。此湖三面环山,北面为一座天然堤坝,此堤即堰塞形成。 ![]() ![]() ![]() ![]() ![]() 三、天山天池的水为淡水。其北部天然湖堤流出一条河,即三工河,河切山谷。河谷由侏罗纪砂岩、油页岩和烧变岩等组成,地貌奇异壮观,岩石中含有从第三纪至古生代石炭纪各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沧桑巨变的地质演化变迁和生物进化历程,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谷中多古榆树。三工河谷从石门以北至入山口,全长25公里,是进入天池的必经之地。这一段因乘车,很难细细品味。 ![]() ![]() ![]() ![]() ![]() 四、天池西侧建有人行步道直至池南,长约六七华里,是一个非常好的乘凉游玩的去处。也适合于摄影。旅行中,见过好几拨婚纱摄影的,以天池为背景拍照。行两三里,有一处天然的沙滩,可戏水。 ![]() ![]() ![]() ![]() ![]() ![]() 五、天池景区除大天池外,还有两个小天池景观。一是西小天池。有一瀑布,传为“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传说附会“王母娘娘的醴泉”。此处景观只能在车上远望。 ![]() 另一处称东小天池。东小天池位于天池大海子东北出口处,又名黑龙潭。天池大坝东端有一人工泻水闸,池水经此闸跌宕而下汇为东小天池。东小天池入口和出口都有瀑布,瀑潭相连,空间深奥,景色静美。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参见下图-引自网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天山大天池湖面,呈半月形。最大湖深在东北处,102米,平均湖深40米;湖面最大面积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亿吨,一般为1.6亿吨;湖中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 ![]() 七、天池北岸是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的天然堤坝,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 ![]() ![]() 八、天池周围还有不人文古迹和冰期遗迹: 铁瓦寺址,位于天池西侧,距湖边700米处,坐落在一块四千多平方的台地上,座西南,向东北,背靠山面天池。 大锅底坑,位于天池大海子西侧2530米,是古冰川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古冰窖,形似锅底,故名。海拔2180米,面积12.5万平方米。 小锅底坑坑底海拔2180米,面积3.68万平方米,是一个形状完整的古冰窖,呈倒方锥形,四面封闭,环境幽静,是天池地区最美的林间草地。 东岳庙址,位于天池西南面,灯杆山山体南部的山腰一块台地上。台地三面被马牙山、灯杆山环绕着,东北面临大锅底坑。台地四周长满云杉密林。其余不一一列举。
|
|
来自: 安东老王 > 《2019新疆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