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作为历史上三个主要帝国的都城所在,自古以来都可以称得上是个“大城市”。到伊斯坦布尔来,正是“进城”的过程,那么城中到底有什么呢? 初识伊斯坦布尔,或许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载满阴谋的快车初始站——锡凯尔火车站;或许是007《天幕杀机》中开场的大巴扎集市;又或许是《飓风营救2》中主角团队追逐枪战的老城小巷……而这座城市不仅是电影取景地中的佼佼者,也是自公元前7世纪起世界文明的起源地,来到伊斯坦布尔,感受到的是2000年前的城邦风气和大国文明。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传统,从拜占庭开始,距今已经经历的20个世纪。时间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有功勋、有繁荣,亦有创伤和没落,来到伊斯坦布尔,仿佛来到了一座囊括了世间万象的城池。 谈到伊斯坦布尔的气候,大约是电影中昏黄的调色和十字军东征的尘土气质带来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作为中东国家的重要城市,这里的气候会是极度干燥和沧桑的。实际上,这儿的气候温和湿润,将它成为春之城也毫不为过。 伊斯坦布尔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横跨两大洲,位于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地区,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名伊斯坦布尔海峡)及金角湾横贯其中,是链接黑海和地中海的要冲之地。 (伊斯坦布尔位置) 地缘的优势不仅为这里带来了军事上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也带来了相对温和的宜居环境。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的人口总数在七世纪的时候达到了35万,虽然日后伊斯坦布尔的居民数量在战争和动荡的摧残下有所减少,但人口数量也一直处于一个世界前列的水平。这不仅得益于国力强盛,也在于此处的气候相对温和,适宜居住。 (伊斯坦布尔人口数量变化) 伊斯坦布尔的主要气候为典型性的地中海气候,完全符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但这里的炎热是相较于大陆性气候的,由于伊斯坦布尔位于温带的海边,夏季气温相较于内陆更低,最高温度不会超过30度,冬季的最低温也不会低于6度,是非常适合人居的。 (伊斯坦布尔的年温度变化和降雨量) 伊斯坦布尔以其重要的地理优势和适宜的居住环境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也在西方世界中长达两个世纪的宗教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如今作为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土耳其中仍然有96%的人信仰以逊尼派为主的伊斯兰教。不过,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从拜占庭时期就已经被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如今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基督徒都生活在伊斯坦布尔。 (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可以说,伊斯坦布尔地区的宗教变化历程,正是土耳其人开疆扩土的过程。众所周知,伊斯坦布尔在此前的旧名为君士坦丁堡,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此次更名成功是土耳其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全面胜利的标志。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强势扩张之势在欧洲已经无人能挡,衰败的拜占庭帝国像是一座孤岛摇摇欲坠。但是君士坦丁堡凭借城前的天堑和城中居民的意志力,以9000人阻挡了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7万骑兵2个月。两月之后,城池因为弹尽粮绝而被攻破。 (画中的蓝色清真寺)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伊斯兰教在亚欧大陆崛起的一个标志,至此,伊斯兰教终于能和基督教分庭抗礼,而伊斯坦布尔地区也成为两个宗教共同的重要城市。在这个城市的苍穹下,清真寺尖塔闪闪发光,红屋顶的哥特式建筑和古色古香的伊斯兰屋宇交错其间;现代化的洲际旅馆和古罗马的狄奥多西城墙交相辉映。甚至在欧亚大桥下的一条街上,就能看到同时并存的犹太教堂、基督教堂和清真寺。 故而,伊斯坦布尔是信仰平等之城,思想上的水火不容在这个城市似乎已经达到了和解。 伊斯坦布尔的包容,不仅仅体现在最难以融合的宗教上,更是体现在古老和现代的结合上。如果你认为这个古老的城市仅有古城墙和教堂的话,那可就错了。 这座城市拥有土耳其最密集的人口和最发达的交通。伊斯坦布尔地铁横跨亚欧两大洲,总长度已经达到110.5千米。它将整个城市的著名古迹景点连在一起,地铁线之间的距离互相小于3公里。 (伊斯坦布尔地铁路线图) 或许,伊斯兰教严苛的教义让你的心中对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有所怀疑。实际上土耳其的穆斯林教徒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世俗化,其中最能代表伊斯坦布尔人娱乐精神的正是旅游胜地库姆卡普(KUMKAPI)。在这条街上,酒吧林立,灯红酒绿,伊斯坦布尔人的热情展露无遗。 (KUMKAPI) 经过城市发展途中的动乱和融合,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在文化上已经形成了兼容并包之势。2018年,伊斯坦布尔还被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