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我吗?尽管我们分别了许多年,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你。当我在别处看到杨树、柳树、松树……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你,苦楝树;想起了她,小薇;想起了我们青涩岁月……” 是的,那时,他十八岁,她十九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 本来他们并不认识,因高考落榜而选择了同一个学校复读,他们相遇了,相遇在校园那棵苦楝树下。初次相遇,她那高挑的身材,浅浅的酒窝,美丽的笑容,便把他深深吸引住了。更为巧合的是他们成了同桌。 虽然是同桌,但他们很少说话。在这个青涩的年龄,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都有朦胧的好感,但这种好感深藏于内心深处,谁都羞涩说出口。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天地里,互不交往,互不侵犯。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春来了,校园里的那颗苦楝花也开了,以一树紫色的浪漫征服校园。那紫色的花朵,在满树绿叶层层包裹下,争相开放,如梦似幻,令人陶醉。苦楝树的紫花开得柔柔弱弱,一副禁不起风吹雨打模样,树形却是高大而强健。楝树除了树干粗壮,枝叶同样是柔软细致,将细小的淡紫色花衬托得更加娇媚迷人,花和树如此悬殊的差异对比,使得苦楝花开时格外地引人注目,为春天的校园带来紫色的浪漫。 在这浪漫的季节里,一天放学后,他趁人不注意,将早已写好的情书放在了小薇的书桌抽屉里。 他在情书中写道: 亲爱的薇: 自从我第一次遇见你,就被你迷住了。你那婀娜的腰肢,秀美的长发,白皙的脸庞,让我怦然心动。我知道,我们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考大学,但我一天见不到你,就会失落,心里就会空荡荡的…… 爱你的风 这是他第一次向一个女孩表达爱意,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忐忑不安的等着她的回复…… 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收到她的回复。 “难道她不喜欢我?她把我写的信交给了老师?她认为我轻浮?亦或认为我是个大流氓?”他开始胡思乱想,有些失望,有些不知所措,有些魂不守舍。 可是,就在那天,就在这棵苦楝树下,发生了那样的事…… 她飘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像仙女一样美丽。她柔声地说:晚饭后,你到那棵苦楝树下等我,好吗?他欣喜若狂,盼望着见面时刻快点来临。 进入盛花期的苦楝,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那白中透着淡雅的紫,在落日余晖下看来花容如似雾,浪漫满点。男孩贪婪的吮吸着这淡淡的幽香,等待着女孩的到来。 女孩如约而至,站在苦楝树下,亭亭玉立。男孩局促不安,面红耳赤。 “你写给我的信,我收到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回复,是我在犹豫……”女孩率先打破僵局。 男孩子屏住呼吸:“犹豫?” “是的,我犹豫如何答复你。” “你不同意吗?” “说实话,我对你是有好感,但我们现在还小,况且我们马上面临高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看到你最近这段时间魂不守舍的样子,我怕影响你学习,所以,决定约你谈谈。” “难道高考就不需要爱情了吗?”他不死心。 “你能答应我,我们的交往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吗?” “只要你愿意和我交往,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在苦楝树下。两个互有好感的年轻人牵手了,这是他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他兴奋、激动、喜悦。 爱情的魔力化作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始终恪守着那个诺言。为不影响学习,他们尽量减少单独在一起的机会,把对彼此的思念和爱慕深深埋在心里,直到高考前的一个月夜,他们又一次相约在苦楝树下。 女孩一袭白裙在夜晚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清新脱俗,头发散发着那熟悉的幽香,他忍不住紧紧的抱住了她。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拥抱一个女孩,她没有拒绝。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他感觉到她胸前软软的一团,她听到了他那“砰砰”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他们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月亮悄悄的躲进云彩里,苦楝树下,光线暗淡下来,趁着暗淡的月色,他终于鼓足勇气说:“我、我、我能吻你吗?” “不!” “为什么?” “我要等你娶我的那一天!” 那一晚,他们在苦楝树下呆了很久很久,直到月夜深沉才依依不舍的离别。 高考后,男孩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女孩落榜了。之后他们彼此消失在各自的生活中,再也没有音讯。 这期间,他想尽千方百计打探她的消息,也无数次站在苦楝树下,苦苦等待,希望有一天那熟悉的身影再出现…… 每次的希望都换来又一次深深的失望。 他恨她,恨她的不辞而别,恨她的薄情寡义,说好的海枯石烂,说好的海誓山盟,为什么化作云烟消散?! 直到有一天,他得知,她走了,永远的走了…… 原来,高考后,女孩查出了白血病,为了不耽误他,为了他今后过得好,她选择了不辞而别…… 他又一次站在苦楝树下,抚摸着斑驳陆离的粗壮的树干,满眼含着泪水。曾经说好的再见,多少人擦过肩,却成了擦不掉的想念。在他生命里,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遇见你,在他失望的时候,有你的鼓励;在他难过的时候,有你的安慰。他不知道你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他只知道从你闯入他生活的那一刻起,他的记忆里有了抹不掉的珍贵。 苦楝树下,月依旧,夜依旧…… 作者姓名:李兴甲 作者简介:在乡镇、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邹城市作协会员。曾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区杂志、大众日报、济宁日报、邹城市报、邹城文学等报刊发表新闻稿、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200余篇。曾出版新闻作品集《夯歌》;著有乡村记忆之散文集《记住乡愁》;乡村记忆之纪实文学《一个乡官的手记》;长篇小说《乡官实录》;个人论文集等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