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点读书

 幸运儿boni51ny 2019-08-12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咤!”去电影院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时,我的耳畔一直响着这首童年熟悉的歌曲,却没想到,我们的好朋友小哪吒,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在荧幕。


这个小哪吒的模样,并不好看,据说当初制片方在N多张手稿里面,挑选了最丑的一版形象。他是怎么来的呢?影片开始,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由于混元珠吸收的能量过杂,有正有邪,于是,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

天尊命令太乙真人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由于太乙真人的玩忽职守,灵珠在投胎前被申公豹用魔丸调换了,本应是灵珠投胎的小哪吒,成了魔丸投胎的混世小魔童。

而灵珠,则转生为龙王三太子敖丙。比灵珠变魔丸更扎心的是,因为担心魔丸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

既然你们都不认可我,那我就坏给你们看

因为是魔丸转世,哪吒生来就被当作异类,当作妖怪。父亲为了避免他出去伤害人,将他圈在一个小小的结界里,派人看管,他的母亲,为了给他积更多的善,忙着去斩妖除魔,能给予他的陪伴也少,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小的世界孤独地长大。
       

有时候,他会捣乱,偷偷跑出去,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亲近他,唯一的一次,哪吒回忆起,一个小女孩想要跟他一起玩,她友好地看着他,他脸上出现欣喜的笑容,然而,小孩子的家人大骇,不由分说地抱走了小女孩。
 
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妖怪,只要他出现的地方,人们不是逃跑就是想要杀死他,小小年纪就承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时间久了,小哪吒自己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妖怪吧。


那些肆意的伤害,一次又一次,触发了哪吒骨子里的魔性,他开始跟村民对着干。

当父母希望他跟太乙真人学本事,斩妖除魔保护百姓时,他不屑地说:“为他们斩妖除魔?他们也配?”“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妖怪给他们看!”倔强的言语里,藏着的却是不曾被接纳的伤。

哪吒从未放弃做一个美好的人,可是一次次的被伤害,一次次被误解,一次次被中伤,一次次被否定,于是他愤怒、发泄、甚至想破罐子破摔,这多么像我们的成长!电影即生活,生活里也有这样一种悲剧:你说我是个坏孩子,我就坏给你看。


《坏孩子的天空》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大胜和信治是一对好朋友,因为被老师鄙视,他们就去烧掉老师的汽车。

因此,人们觉得他们是坏孩子,是无药可救的那种坏,可是,他们真的只有坏的一面吗?并不,他们曾经为了锄强扶弱,不惜豁出性命跟黑社会逞强,可这一切,没人愿意去看一看。


没人在乎他们的脆弱,更没人知道,他们只是需要一点存在感。贴上了“坏孩子”这个标签,他们就再也无法被这个世界理解。而他们唯一能做出的反抗就是:你认为我坏,我就坏给你看。

因此,他们变本加厉,上学期间经常逃课,喜欢捉弄老师和同学,有时也会去敲诈同学的零花钱喝酒抽烟......

就算全世界不接纳你,父母都会接纳你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暖心的是,片中的亲子之情。在40年前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中,那个7岁的小孩子,需要反抗一切,包括他的父亲,幸运的是,在这部影片中,小哪吒需要反抗的,只有他的命运。

因为是魔丸转世,哪吒一出生就注定会给人带来灾难,不知道要死多少无辜之人,而且就算排除这个,因为天劫咒语,他也最多只能活三年。所以,他刚出生,太乙真人便要杀死他。这个时候,他的父母舍命维护,给了他生存的机会。
              
当看到儿子无聊,妈妈陪他踢毽子,哪怕弄得一身是伤,甚至要穿上铠甲,也坚持陪到孩子玩开心了为止。

因为儿子只有3年寿命,哪吒的妈妈说,希望他一辈子开心就好,而爸爸却说服妈妈,不要让孩子的一生活得浑浑噩噩,在哪吒“天劫”将到之时,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处修行,并非是想困住他,怕他在人间作恶,而是希望他有限的人生活得更丰富。


为了鼓励哪吒,父母谎称他是灵珠转世,只要好好修炼,便能获得百姓爱戴。为了这个理想,哪吒拜太乙真人为师,潜心修炼,一心求得世人的认可。

当哪吒闯祸,父母没有惩罚他,而是及时帮助他善后。因为知道哪吒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为了讨哪吒欢心,不苟言笑的父亲,甚至利用自己是总兵的身份,跪请所有人来为哪吒庆生。
 
最让人泪目的是,李靖上天求到改天换命符,决定在天雷灭魔丸时,以命换命,替自己的儿子去死。

不管是善解人意的母亲,还是沉默寡言的父亲,他们至始至终都在给予儿子无条件的爱,他们一直在斡旋,斡旋在偏见、宿命与儿子之间。

也正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最后当哪吒被申公豹戳穿自己是魔丸转世的身份后,信念崩塌,失去理智时,父爱仍然能唤醒他心中的良知,唤醒那个假装自己是个恶魔的孩子,他主动戴上乾坤圈,接受了对自我的约束。最后和好朋友敖丙一起携手,成功拯救了村民。


当外界不如你所愿时,给你的孩子正向的解读

我们常常说,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怎样做,孩子才会怎样。可是,做父母的可以为了孩子去改变自己,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也做同样的改变。

就像小哪吒,即使他是一个长得不那么好看,也不那么可爱的小魔童,他的爸爸妈妈也会把他当宝贝,捧着,爱着。可是,他们左右不了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怎么对待这个孩子。
 
这个时候,父母很有必要给孩子另一种解读。告诉孩子,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会被世界上所有的人喜欢,有的人运气好,只有少数人不喜欢他,有的人运气不那么好,会有很多人不喜欢。

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而是在不断了解自我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如此。我的一个朋友说曾经讲了一个发生在她孩子身上的故事。

孩子6岁时,她带着儿子去亲戚家做客。几个大人在聊天,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几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她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把木质的剑一样的玩具,不肯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这时候一个亲戚直接走过来,没有问发生了什么,看着当时的那个场景,就直接对着她儿子说:“你怎么这么小气呢,把玩具给弟弟玩一下嘛,这玩具又不是你的,男子汉怎么这么小气的呢?”

他儿子当时就委屈得快要哭了。他很难过地把剑放下,愣在那里,想哭又不敢哭,但是内心好像又在忍着很大的委屈和难过。


这个妈妈看到之后,没有急于去保护孩子,也没有急于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去,她只是安静地走到小哈身边,很自然地和周围的人点了一下头,做一个简单的示意和打招呼,就牵着孩子的手,安静地走到了另外一个房间。

把门关上,儿子就开始哇哇地哭。
妈妈说:“很难过,对吧?”
儿子说:“是的。我是怕这个剑他们玩的时候会受伤,想帮忙收起来的。”

妈妈说:“所以,刚才你是被误会了,是吗?你没有把剑给那个小朋友,是希望大家都不会玩这个,怕伤到别人,而不是像刚才被误会的那样,想要独占这个东西,不愿意分享,对不对?”

儿子说:“是的。”
妈妈说:“嗯,被冤枉的感觉真是不好。”
儿子说:“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小气呀?”

妈妈说:“你是不是因为长辈这样说你,一方面觉得委屈,另外一方面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小气,是吗?”
儿子说:“是的。”

妈妈说:妈妈的看法,和刚才那位亲戚的看法完全不相同。


首先,她不了解你,也不了解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就直接说你小气,我倒不认为是你真的小气,而是她误会你了,这是她的这种方式不太恰当,没有尊重到别人,和你没有关系。

另外,妈妈看得出来,当时你很难过,你没有当面就说她,没有直接朝她发脾气,而是知道和妈妈在这里的时候,可以和妈妈单独讲,这恰恰是你很懂得分寸、会知道怎么尊重别人的体现。

整件事情里,我看到的你是考虑得很细致、很为他人着急的,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你的小气。我不认同刚才那位阿姨对你说的那句话。

小孩子顿时感觉好像轻松了很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我也觉得自己不小气。”
妈妈说:“是的,你自己那个内心真正的感觉,很重要。我们会有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但自己要相信自己。妈妈非常不同意今天给你的这样的评价,但如果你的内心,就非常清晰地有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误解,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儿子说:“是的。我不太在意刚才那位阿姨了。”
妈妈说:“那我们现在出去,你觉得还需要和那位阿姨说一下吗?”
儿子说:“不需要了,我已经不生气了。我们可以出去玩了。我不需要和这个阿姨说什么了。”

接着,妈妈和孩子从房间出去,孩子照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外界怎么对待我们的孩子,但这不代表我们在养育孩子时,碰到这些不如意就束手无策,或者只能跟对方硬刚。我们可以做的是,给孩子正向的解读,让孩子知道,我们左右不了别人的评价,但是我们内心要有对自己的评价。

(文/付娟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