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40日均线[1]40日均线是两个月的平均成本线,在实战中这也是庄家主力重要参考的一条均线,有些庄家主力在做盘时,因其性格因素比较保守,往往注重操盘的安全性,20日均线比较陡峭,而30日均线又为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所运用,所以为了既满足操盘均线系统的技术意义,又可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普遍思维而动,操盘时间上又不至于拉得过长,所以有一些庄家主力重要的中期参考均线就设定在40日均线上,往往横盘整理或打压洗盘以40日均线为目标位,这样就给普通投资者以绝佳的低吸机会,投资者在确立了某只股票有庄家主力介入,并且没有出局,则在其40日均线附近买入往往会有出奇的好效果,可以买到庄家主力洗盘的最低价或整理完毕拉升前的最佳时机和价格。 [编辑] 40日均线的用法[2]在判断短期趋势的时候,10日均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在选择中期趋势指标时,40日均线刚好和30日均线相差10个交易日。当30日均线发生变化的时候,40日均线可以在判断行情发展趋势时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30日均线转头向下时,如果40日均线依然非常坚定地向上运行,说明当前卖出的都是一些短线筹码,真正的中线筹码并没有松动。30日均线和40日均线的运行方向出现背离,可以看作主力之间对市场认识产生了分歧,分歧是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就决定了行情会选择震荡走势,不会发生方向性的转折。后期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之后,在市场趋势更明朗的时候,股价就会选择中期运行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小的时间周期会服从大的时间周期,小的趋势会服从大的趋势。 [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出水芙蓉用的20、40、60天均线组合,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 http://wiki.mbalib.com/wiki/40日均线金学伟 2000年,我在北京的一份综合类日报上连载了一组关于均线的文章,包括均线的功能、均线设置的基本原则、均线运用的基本法则、均线与趋势、均线与波浪形态等。在这组文章中,我提供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新颖的均线组合:12、24、45、90、180、360、720。这组均线以180天为基本单位,向下对分与向上扩展。 在此之前,人们一般都以约定俗成的5、10、20、60为基本组合。这个组合的核心单位是10,它的形成有2个原因:一是在人们发明均线时还没有电脑,一切都靠人工计算,以10为单位算起来比较方便。二是5、20、60刚好与周、月、季的交易天数相吻合。 但是,均线的基本功能一是反映市场的平均成本,二是反映趋势基本轮廓。因此它的参数要尽可能地与常规的波动周期相吻合。因为股价以趋势方式运行,并以周期循环方式波动,只有把均线与周期尽可能结合起来,我们才能通过它来直截了当地观察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轮廓,以及市场成本的周期性变化。 为什么要以180为基本单位?这与对周期的理解有关。我认为,每一个市场都有它的基本波动周期。其他的周期都是围绕它或展开或变异而来的。而一个市场的基本周期单位往往与它的原始周期有关。因为,只有在市场早期阶段,绝大多数人还处在群体无意识状态时产生的周期单位,才能更准确地揭示该市场的性格特征和遗传基因。 沪深股市最原始的周期有2个。一个是1991年5月104点到1992年11月386点,历时380个交易日;一个是1992年5月1429点到1993年2月1558点,历时186个交易日——目前许多行情软件在这一段行情显示上都有错漏。因为从1991年5月开始,我每天记录大盘交易数据,记录了整整10年。 虽然随着机构投资者增加,船大掉头难,使沪深股市的波动周期已略有延长,但正如我小时候常听外婆说的“3岁看到老”,基本的韵律没有大的改变。如今年4月中旬的头部、6月下旬的底部,我们都可看到这种周期的力量。 “咫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基本单位确定后,我们就能根据“周期可无限对分与无限扩展”的原理,将它们不断对分或不断倍加,形成一个能全面反映市场长、中、短周期变化的均线组合。由于380对分是190,再对分是95;186对分是93;而中国传统文化将360视为“周天之数”,因此,我们可以360不断除2与乘2,形成24、45、90、180、360、720这样一个均线组;也可以380不断除2与乘2,形成24、47、95、190、380、760这样一个均线组。2个均线组在使用上没有任何区别。 近年我看到一本名为《超级均线》的书,将大于360的均线改为360不断加250,形成610、860、1110这样的超长期均线。其基本逻辑就是将市场实际存在的波动周期与市场认可的波动周期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另一番功效。比如今年4月上证指数3067点,就是受阻于860天均线。 均线设好后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优化或修正。比如,去年11月大盘3186点,是在冲破了720天或760天均线后回落的。为此,有些投资者会根据这一点,将760天线修改为800甚至802天线。我的观点是:不用。 首先,均线运用最重要的是知道其中的原理,而非让它显得绝对准确。只有江湖上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才一会儿向人展示90天线,一会儿向人展示99天线,其目的只有一个:标榜自己的均线如何神奇,神奇到丝毫不差的地步,让人在奉若神明的心态中乖乖掏钱。 其次,长期的经验告诉我,所有经优化过的、与过去的走势高度拟合的模型,往往是最容易在今后的交易中失效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听股神讲课时觉得头头是道,仿佛一旦拥有,炒起股来就有如神助,而一用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原因。只有建立的逻辑基于市场本质基础上的方法才会永久管用。因此,在均线确定后,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和掌握均线运用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方法。下面我们将分2期,择其要做些简单介绍。 一、均线与趋势轮廓。 在一轮调整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基本面、波浪形态等方面,去寻求调整的原因、力度,并对后市做出展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一下均线的运行方式,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举例说,1999年初,华夏证券上海分公司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中层干部和研究人员座谈会,讨论新一年的大盘走势。当时全市场笼罩在一片看空预期中,因此,当我说1999年上证指数将创历史新高时,一位研究人员非常不屑地问:你有没有注意到250天年线在不断下降?他一定在想:如此重要的均线这家伙都不会看。 而事实上,以250天为均线参数,仅仅是因为一年约有250个交易日,它和市场实际的循环周期没有任何关系,也无法直观地揭示目前的这个循环周期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因此,我提醒他应该去看看360天或380天线:该线从1998年8月停止上涨后,一直维持着一种横向运行态势在高位平走。均线的高位平走是最重要的信号之一,我称之为平走法则:凡是重要均线高位平走的调整,都是一种平势型整理,是明显的上升中继整理。由于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以380天为基本单位,因此380天均线在高位长时间平走,意味着1510点的调整必定是一轮平势型调整,其C浪的低点就在A浪的低点附近,这一整理周期完成后,大盘必创新高。 二、对任何一条重要均线的第一次远距离攻击都不会成功。 它是1995至1996年间由广州技术分析家金光率先提出来的。虽然只是葛兰碧均线八法中的一法,但葛兰碧说得不够严密,他仅仅是说当股价从均线下方反弹至均线处,可考虑卖出;当股价从均线上方跌到均线处,可考虑买进。而金光加入了3个关键词:一个是关于均线性质的“重要”;一个是关于空间的“远距离”;还有一个是关于频率的“首次”。这是我们运用移动平均线时的一个重要指引。我称之为距离法则。 一位亏得只剩数十元、天天泡在某一固定股评授课点、思谋着通过讲课赚钱的人后来看到了这组文章,于是在高人指点下,开始了他的股神生涯。这位高人后来告诉我,当时他指点的第一招是,不要直接用45天、90天等,可加减几天,将45变成47天或43天,90变成89或99。第二招是起一个能唬人的名称。第三招是用最通俗的语言,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说出来。由于这组均线中有360天,正好与江恩的360度之说重合,于是,经改头换面后,著名的江恩八线就此诞生了。至于某某线为工作线,只是寻常股评家常说的“站上20天线就做多,跌破20天线就做空”的另一种说法。“线上阴线买,买错了也要买;线下阳线卖,卖错了也要卖”等,不过是“对任何一条重要均线的第一次远距离攻击都不会成功”的一种哗众取宠的说法而已。 事实上,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哪一条均线会永远成为线上阴线买的均线,也根本无法知道哪一条均线是线下阳线该卖。无论你指定哪一条均线,我们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比成功的例子更多的反例。这里绝对需要由其他方面的分析配合。 当你急于找到一条捷径,一劳永逸地解决操作问题时,你就会放弃自己的眼睛,而去相信耳朵。当你为市场的变化无常感到迷惘时,你就会放弃自己的思考,而去轻信所谓的绝对真理。股神的命门大体就在于此。 由于篇幅限制,余下内容我们下期继续。至于目前大盘的基本态势,大家可先观察一下180、360、720天这3条均线,以及5分钟图上的360期均线的运行态势,根据这几条均线,对大盘的短、中、长期趋势做一个大致评估,下期我们在完成均线运用基本法则的介绍后,将做专门评述,届时对照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 (作者为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邮箱:jinxueweish@yahoo.com.cn)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723/013110195310.shtml 反技术是最本质的技术2011-08-06 04:00: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金学伟 移动平均线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技术工具,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还远远不够。上期我们讲了两点:一、均线与趋势轮廓;二、对任何一条重要均线的第一次远距离攻击都不会成功。本期我们接着往下介绍。 三、均线与市场成本。 均线之所以能产生价格阻挡作用,并非均线本身有多大魔力,而是因为揭示了市场平均成本,反映了趋势轮廓。 在涨势中,由于上涨是市场的主流方向,寻机买进是主导倾向,因此,一旦股价跌到市场平均成本价时,抛压就会减少,逢低买盘就会介入。反之,在一轮跌势中,逢高卖出是主导倾向,因此,一旦股价回升到市场平均成本价时,卖盘就会大量增加,令股价重新下跌。 从平均成本角度去看待均线,对我们的操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它可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处在有利的持股地位,还是不利的持股地位。如果我们的持股价低于市场平均成本,我们就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以及对股价表现的观察空间。如果我们的持股价高于市场平均成本,我们就处在一个相对不利的持股地位,一有风吹草动,首先惊惶与受损的就是我们。这就是以追涨为主要操作方式常常不能给我们带来较好收益的主要原因。 其次,它可使我们了解市场主导倾向的变化。一位高人曾跟我讲过他的一个操作习惯:遇到看好的股票,他总是会选择它跌破5天或10天均线后买入,如果买入后又跌了3%,就斩仓。道理很简单:如果市场在这只股票上的主导倾向依然是择机买入,那么,跌破平均成本价后理应止跌回升;继续下跌,表明市场对这只股票的主导倾向已发生了变化,继续持有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下列几种方法能够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平均成本。 1.根据股价循环周期来设定均线。这样的均线可帮我们了解在最近一轮涨跌循环周期中市场的平均成本。 2.双向成本统计。我们可设2条均线,一条跟踪下跌波段,并随下跌天数增加,不断修改均线参数。比如当上证指数从3067点下跌后,如果下跌了10天,我们就把均线参数设为10;下跌了11天,就改为11……如此,当大盘跌到2610点时,我们知道包括最高点在内,总共是44个交易日,2610点当天的44天移动平均线为2823点,这就是自3067点跌到2610点时的市场平均成本! 一条跟踪上涨波段,并随上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调整均线参数。 这种方法是我十多年前在瀚民老弟的操作室中学来的,我代他公之于众。瀚民高人雅量,应不会怪罪于我。 3.用均线平移点来观察市场核心成本。均线的波动有时会上涨与下跌快速切换,有时则会在某一价位上长时间横向运动,这个横向移动的价位我称它为“均线平移点”,它是市场最核心的成本所在。所谓主力的持仓成本往往与它相差无几。从1994年来的17年间,我一直用这种方法来观察主力的持股成本,其结果有时会和他们的实际成本仅差一两分。当然,用这种方法,需考虑与每个均线平移点相对应的价格区间的成交情况。 四、金叉与死叉的辩证。 黄金交叉买进,死亡交叉卖出,这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但在实际走势中,我们常常可看到黄金交叉后回档,死亡交叉后反弹。 以今年的两波走势为例,2661点到3067点途中,6天上穿12天、12天上穿24天、24天上穿48天,大盘都在当天或翌日出现了回档。3067点到2610点的下跌途中,6天下穿48天、12天下穿48天、24天下穿48天,大盘都在当天或翌日出现了反弹。 有人说,这是主力的反技术操作。此言大谬。金叉后下跌,死叉后上涨,其真正的市场机理是:均线代表了一种趋势力量,当2条均线相交时,意味着相对短期的趋势力量与相对长期的趋势力量发生了正面冲撞,这种所谓的反技术现象,就是两股趋势力量发生正面冲撞的反映,它恰恰是最技术的现象!除非短期的趋势力量特别强劲。 那么,我们是否可根据这一原理,来判断趋势级别或趋势力度?当然可以:如果2条很短期的均线,比如6天与12天相交时,就出现这种“反技术”现象,表明趋势力度很弱;如果短期均线与中期均线相交后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表明趋势的力度较强。比如2661点到3067点,趋势力度很弱,原因是6天与12天相交就出现了这种反技术走势;而3067点到2610点的下跌,其趋势力度就相对较强。 看到黄金交叉后就急急地买进,一旦下跌就认为“非战之罪,而是主力太狡猾”,其主要原因就在我们没有从本质角度去了解均线、了解市场现象。 五、均线与波浪。 波浪理论是一种易学难用的理论,用得好,可提高我们对市场的超前预见性;用得不好,则形同巫术。坊间的所谓波浪分析,常常是主观臆测加一套波浪术语。如果我们把均线引进波浪分析,无疑会大大提高波浪分析的成功率。而它的基本要点就是“均线与波浪的同级印证原理”。 就以3067点到2610点这一段下跌来说吧。在这轮下跌中,6天均线的表现是:3040~2858;2858~2860;2860~2722;2722~2735;2735~2652,正好是5个下跌浪。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当然不需要6天线从2652点拐头向上后再买进,只需看到6天线从最后一个高点2735点开始下跌了,就能知道3067点的下跌进入了最后一浪即第5浪。然后再用一般的波浪比例法测算一下,就能知道它的下跌目标大致在哪里。6月20日一早,我提请群友建仓,依据的就是这一原理。 任何一个浪都会在均线走势上留下痕迹。一轮中期的趋势(我们所讲的中期,以47天上下5天为基本时间单位),一定是由短期均线的几个波段组成的。一轮长期趋势(时间超过1年),一定会由中期均线的几个波段组成。 关于均线的运用法则及其相关信号,如果一个个道来,我们这组文章至少还要续上四五篇,但贪多嚼不烂,只要我们开动自己的脑筋——从逻辑和本质角度去思考、去演绎,多用眼睛——去观察各种细节、各种现象,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下面我们按上周的计划,利用均线来说说当前市场的基本状况。 1.用超级均线来看,2818点到2880点之间集中了5条均线,对大盘构成巨大反压。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中期还是长期乃至超长期,市场的平均成本都在2860点一线,市场成本高度一致,价格缺乏弹性。 2.360天线经过一个阶段的横向运行后,重新下行,勾勒出一个大的ABC形态。3067点启动的是一轮C浪调整,主流机构关于3500点的上涨目标纯属虚构。 3.180天均线的运行态势也可证明目前正在运行的是一波C浪调整,但该线在重新下跌前,曾于2900点附近平走了近5个月,因此,本次调整的趋势力度一般,其性质介于逆势型调整与平势型之间。即,比一般的平势型调整的力度大,但比典型的逆势型调整力度小。 4.在2826点正式下跌之前,5分钟图上的360期均线曾在2793点一线横向运行了一段时间,告诉我们即便大盘在2793点一线的整理失败,短期内也不会创出新低——对2826点,大多数人都视为“双头”,严格讲,这应该是一个“平顶”。在所有的顶部形态中,平顶是下跌趋势性最差的一种,它通常会构成一种“井型结构”。井型结构后的走势通常会在原低点之上获得支撑,然后向其他形态演变。 5.720天均线在长时间下跌后已于2700点附近企稳平走,标志着一轮长期调整已进入下半段。从看好角度说,大盘将在2700点上下筑底;从看空角度说,大盘将在2700点上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弱势盘整,然后再决定其方向。 6.45天线仍处在下降过程中。我们说过,任何一轮趋势都会在均线上留下它的痕迹。以这一原理来反证,45天线没有出现过上升拐点,恰恰表明,作为一轮中期反弹或整理,均线上的浪形尚未完成。因此,近几天,每当有人问我是否该斩仓时,我总是会说等到45天线翘头向上时再说。这听起来又是一种反技术,而实际上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技术,一种本质的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