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格律诗的一点看法

 壶公评论 2019-08-12


 

晨起,觉得天气闷热,不想出去跑步了,半躺在阳台上的躺椅上看着朦胧的清晨和朦胧的东园大道,还有朦胧不可见的东海--因为那里将有东岩晓旭。

翻一页微博,有中国书画院的微博“景入秋晨 …  ”(见图),如身处其境,于是评曰:

朦胧中的城市,朦胧中的人。享受太平而悠闲的时光。

再翻一页,是最美古风古诗词 的微博“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苔痕草绿,落雨听禅。”(见图),于是评曰:“只为向禅心,此山更清幽。清风透薄裳,浮响入微息。”

人在朦胧中,随兴所欲,当然不会讲究诗词的平仄、韵律,其实这也是我本来的主张,诗词只是表达情感--甚至是即兴的一类文学形式,写得有没有感染力,其实就在情感是否动人,而不在外在的范式。

随手转发在圈子里,于是发生了关于格律诗词的一节讨论:

 

圈友稻梗:

只为向禅心,此山更清幽。清风透薄裳,浮响入微息。

你这是古风么?有平仄,没有韵,我对古风的概念有些模糊。好像和这个你相反。

 

壶公评论:

是古风

 

稻梗:

那韵在哪里呀?

 

壶公评论:

你说的韵,是指清朝江浙文人的发音,但是我们莆田人与之差异甚大,所以我有时候写诗就不把那份韵律表当一回事,只关心拼音的尾音,例如幽yōu与息是同韵的。至于平仄,其实是自己对音律的感受。作为现代人,作为与江浙不同地域的人,跳出那些人为设定的框架是合理的。

你可能以为我是在狡辩,其实这是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的主张,只是没有完整的结论而已。写多了古体诗,常常会觉得格律诗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现在我们看到的格律诗规范来自满清文人。我研究过李商隐诗作在各个朝代文人中的反应,深深感觉满清文人的自我设限和自。我在诗词吾爱的时候曾经和诗友们讨论过这个观点,尽管我知道诗词吾爱的老板们就是满清文化中人,结果他们就把我赶出来了。

 

稻梗:

看来你说的没错,诗词的规范还真的以某某某的总结为规范,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原意。

不过我觉得当作游戏规则,玩玩文字罢了。

 

壶公评论:

是这样的,偶而为之,只是玩玩,不必认真。还有比较政治性的一句话,不要身在人民共和国,心在满清。

 

壶公评论2019/8/10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